Raispa
2022-02-08T02:50:08+00:00
首先中国的大一统思想能够传承并稳固下来,并不是单靠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就能真正确立的,但毫无疑问这两个人都对这个概念的形成都有巨大贡献。
祖龙是大一统的开创者,许多政策都是自他开始,可毕竟存在十几年就土崩瓦解了,快速的大一统导致了旧势力的反扑,秦差不多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帝国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
接着项羽借着灭秦摧毁掉所有先秦旧制(主要是摧毁掉先秦时期还存在的秦国)
再然后就是汉高祖从废墟中建立一个崭新的勉强大一统的帝国,这一步也并不比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要容易。
刘邦开历史倒车了,郡国并行制为汉初七国之乱埋下祸根。
秦始皇的功劳在于
我告诉你们一个王朝可以怎么管,给后世画了一个框架
后面的人套着用
书同文,车同轨
光刘邦的话,还是差一截的,恢复分封,面积也缩水了
一直到武帝,对大一统的贡献才能跟祖龙抗衡
秦的统一,让后君王都明白,自己的使命是大一统
所有君王的都是以一统江山为目标的
而不是像欧洲,以偏安一隅为己任
屁!大肆封刘姓王,还不是开倒车。还好七王之乱被打掉了,不然搞不好又要回战国时期[s:ac:哭笑]
说到大一统观念的建立,一般来说还是把秦皇汉武并说的,一个是从形式上实现了大一统,另一个是从思想文化上确立了大一统。
刘邦时期的汉其实是郡县分封并存,且诸侯王权力非常大,经过后面持续几代人不断削藩推恩削权后,才渐渐称为你理解的大一统国家。
周公才是第一,血统分封,同文同种
不然就是欧洲那样,离心力大于向心力
Reply to [pid=588960875,30675802,1]Reply[/pid] Post by [uid=25915959]上帝神箭手[/uid] (2022-02-15 11:15)
问题这个框架还没稳定就崩了,谁都不知道这个框架到底能不能用
刘邦吕后刘恒刘启才是真正一步一步实现这个框架的
刘彻加固了这个框架,并给他插上了翅膀
不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
嬴政的千古一帝确实没悬念
别说了,祖龙吹不喜欢[s:ac:茶]。
这方面从刘邦到刘彻这一串都有贡献,刘彻在制度上的贡献一直被有些人忽视。
别想那么多,独论大一统这一方面,始皇帝的功绩怎么拔高都不为过,后是帝王不过都是在他的基础上摸着石头过河
军事统一反而不是最紧要的,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
关键就是车同轨书同文以及其他一系列政策。车同轨和秦驰道的修建使得中央有能力迅速投送兵力去镇压分裂势力,书同文、度量衡等政策等于是广泛的使全国人民都有了文化认同感,郡县制也远比封国制利于集权……
后世帝王你怎么夸都行,但是唯独大一统这一条,所有人都得矮秦始皇一头
就是搞了郡国并行这个缓冲,后面才稳得下来按步就班搞改革
[quote][pid=588960875,30675802,1]Reply[/pid] Post by [uid=25915959]上帝神箭手[/uid] (2022-02-15 11:15):
秦始皇的功劳在于
我告诉你们一个王朝可以怎么管,给后世画了一个框架
后面的人套着用
书同文,车同轨[/quote]二世而亡的朝代怎么给后人提供样本啊。。吹的再凶中国第一个盛世大一统也是汉啊
嬴政4刘邦到刘彻的汉朝所有皇帝6
说嬴政划框架的,但嬴政这个框架十几年就崩了,没人知道这个制度到底能不能流传,靠不靠谱
是汉朝沿用制度并且成功了,才让后世敢继续沿用这个制度
啊这……
前面的兄弟在扯什么鬼话?
郡国并行制实际上贯穿整个古代文明啊……秦朝那种完全不考虑时代、科技、生产力局限的全直辖制度才是绝无仅有的好吧
哪怕到了清朝,那也有实封出去的诸侯内藩啊,只不过从古至今诸侯国对领地的实际权力,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技术上升而越来越小罢了
再说了,秦朝的“天下全直辖”也就是一句空话而已啊——像什么通缉犯、六国大贵族公开当郡守的座上宾那都是普遍现象;甚至于秦始皇还经常遇刺遇盗要求严惩(别的不说,光是秦始皇在咸阳的兰台宫微服出游遇上一群贼差点宰了他那就叫一个离谱),结果下面也只能象征性“大索X十日”来敷衍他一下罢了……秦朝人自己都知道不切实际,是个运转不了的制度,为什么还要贬低把政治制度落到实处的汉朝呢?
[quote][pid=588960649,30675802,1]Reply[/pid] Post by [uid=42202359]想来如是[/uid] (2022-02-15 11:14):
刘邦开历史倒车了,郡国并行制为汉初七国之乱埋下祸根。[/quote]汉初国力虚弱中央力量不够,不做妥协下场就是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