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ii
2021-10-10T15:34:18+00:00
996从最初一种所谓“狼性文化”,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了。
一方面是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因为996,职场人被压榨感极强,戾气、怨气丛生,又由于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可供选择的好就业机会有限,国办最新的数据今年上半年16-24岁平均失业率已经创新高,很多职场人不甘也只能忍耐。这两年考公、考编空前火热,什么博士应聘中学老师、清北海外QS50应聘中小学老师街道办基层屡见不鲜,企业工作不稳定、被压榨、PUA等形象深入人心,回望我毕业的08年前后,大家对于去企业,特别是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发展还是非常看好的,现在各行各业都几乎是清一色劝退,又随着部分省市公务员教师收入不断提升,这些职业的收入已经逼近甚至超过了当地企业的平均收入,既享受稳定、相对轻松(看单位)、福利、社会地位甚至是权力,又能拿到高薪,那谁还会想去企业,哪怕身在企业工作的人也容易心态浮躁心猿意马,就好比买房子随便都能升值赚钱,谁还去搞实业,轻轻松松都能赚钱,谁还去创业,买余额宝就能赚大钱谁还去买股票基金,考公考编培训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之前K12教培,甚至有些人为了以后去高校,还去卷硕士博士,社会发展只靠公务员、教师岗位就能撑起来,当老师培养学生然后学生继续当老师?
二方面是对生育造成直接影响,目前人口问题不能说不严重,不然国家也不会在一年之内对于影响人口教育的多个重大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全面调整甚至是颠覆性洗牌,当今社会对生育影响最大的就是房价和996,房价的主要推手就不讨论了,前几年996能生存确实有国家希望企业做大做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默许的因素,导致曾经个别企业个别行业996,到现在很多行业有样学样,有必要没必要都玩起996,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但是持续的996不仅对人力资源是一种低效率的内耗,而且严重影响年轻人对生产生活的热情,对离婚、生育都造成了影响,甚至影响了相当多人群的心理健康,只是不痛不痒的通报996违法恐怕还远不足以震慑和扭转当前的病态。
三方面是996对于资源的浪费,这种资源既包括社会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同时也是对社会总消费能力的一种折损。996能存在,其本质是大城市人才供给超过了人才需求,企业能肆无忌惮的消耗这种资源,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体制外大多数人对996是又爱又恨,比如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还有人抱怨收入下降,所以普遍觉得越来越内卷。可是内卷的结果并不是部分人受益而是几乎所有人都不受益。因为互联网企业的高薪,互联网企业周边的房租房价也有了大幅的增长,很多互联网人以为的高收入转手就进了房东腰包,房租房价的上涨进一步摧毁着实体经济,而互联网人拿着高收入依然买不起房价节节攀升的房子,依然不敢消费,同时,996也影响了消费时间和消费意愿,导致全社会都像今年拉闸限电的争议一样,陷入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企业仍然竞相压价出货的局面。
如果这种风气继续蔓延,国家很多刺激生育、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甚至收效甚微。回想上世纪70-80年代,物质生活条件确实艰苦,但是人们工作压力相对不大、精神生活比较富足,那时候很多热门电视剧比如《渴望》开播的时候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同一支片头曲,家家户户都能一起看新闻联播坐一起吃晚饭,现在公司给免费的加班晚饭倒好像成福利了。再不拿出措施重拳整治,对社会发展真的好吗??
一方面是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因为996,职场人被压榨感极强,戾气、怨气丛生,又由于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可供选择的好就业机会有限,国办最新的数据今年上半年16-24岁平均失业率已经创新高,很多职场人不甘也只能忍耐。这两年考公、考编空前火热,什么博士应聘中学老师、清北海外QS50应聘中小学老师街道办基层屡见不鲜,企业工作不稳定、被压榨、PUA等形象深入人心,回望我毕业的08年前后,大家对于去企业,特别是比较好的民营企业发展还是非常看好的,现在各行各业都几乎是清一色劝退,又随着部分省市公务员教师收入不断提升,这些职业的收入已经逼近甚至超过了当地企业的平均收入,既享受稳定、相对轻松(看单位)、福利、社会地位甚至是权力,又能拿到高薪,那谁还会想去企业,哪怕身在企业工作的人也容易心态浮躁心猿意马,就好比买房子随便都能升值赚钱,谁还去搞实业,轻轻松松都能赚钱,谁还去创业,买余额宝就能赚大钱谁还去买股票基金,考公考编培训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之前K12教培,甚至有些人为了以后去高校,还去卷硕士博士,社会发展只靠公务员、教师岗位就能撑起来,当老师培养学生然后学生继续当老师?
二方面是对生育造成直接影响,目前人口问题不能说不严重,不然国家也不会在一年之内对于影响人口教育的多个重大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全面调整甚至是颠覆性洗牌,当今社会对生育影响最大的就是房价和996,房价的主要推手就不讨论了,前几年996能生存确实有国家希望企业做大做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默许的因素,导致曾经个别企业个别行业996,到现在很多行业有样学样,有必要没必要都玩起996,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但是持续的996不仅对人力资源是一种低效率的内耗,而且严重影响年轻人对生产生活的热情,对离婚、生育都造成了影响,甚至影响了相当多人群的心理健康,只是不痛不痒的通报996违法恐怕还远不足以震慑和扭转当前的病态。
三方面是996对于资源的浪费,这种资源既包括社会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同时也是对社会总消费能力的一种折损。996能存在,其本质是大城市人才供给超过了人才需求,企业能肆无忌惮的消耗这种资源,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体制外大多数人对996是又爱又恨,比如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还有人抱怨收入下降,所以普遍觉得越来越内卷。可是内卷的结果并不是部分人受益而是几乎所有人都不受益。因为互联网企业的高薪,互联网企业周边的房租房价也有了大幅的增长,很多互联网人以为的高收入转手就进了房东腰包,房租房价的上涨进一步摧毁着实体经济,而互联网人拿着高收入依然买不起房价节节攀升的房子,依然不敢消费,同时,996也影响了消费时间和消费意愿,导致全社会都像今年拉闸限电的争议一样,陷入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企业仍然竞相压价出货的局面。
如果这种风气继续蔓延,国家很多刺激生育、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甚至收效甚微。回想上世纪70-80年代,物质生活条件确实艰苦,但是人们工作压力相对不大、精神生活比较富足,那时候很多热门电视剧比如《渴望》开播的时候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同一支片头曲,家家户户都能一起看新闻联播坐一起吃晚饭,现在公司给免费的加班晚饭倒好像成福利了。再不拿出措施重拳整治,对社会发展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