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lits
2021-11-25T02:42:01+00:00
厕所是个脏的地方,工地厕所嘛就更脏了。这地方可看作土木牛马们待遇低的一个缩影。
如果文笔好,有耐心,这是一个可以展开描述的很好题材。
但现在已经跑路,懒得写了。待会还要在高贵的写字楼里干净陶瓷坐便器上带薪拉屎,随便敲点文字。
11到12年干过高铁,正值刘志军下台的高铁大跃进末期。高铁嘛,逢山打洞,遇谷架桥。所以桥隧都干过,也经历了不同项目部,不同状态下的厕所:
厕所1:某项目管理部铁皮板房搭的厕所。单独隔间,有水箱,蹲厕。因为只有项目管理人员用,还算体面。直到有天给项目部供生活用水的水泵坏了。。。这里引用下王小波的文字:
“哗啦一声,里面还滚出两节屎来。所以我就没记住她的模样,只记住了屎的模样,那屎橛子无比之粗,无比之壮。那东西就冻在了铁蓖子上,大概要冻一冬天。在那上面还要冻上剩面条,剩米饭,好象一块奇形怪状的萨其玛。这件事情好象马路上冻结的一口粘痰,冻进了我的脑子里,大概要到我死后,才会释放罢”。
水泵坏了后,没水,没法冲,但人每天还得如厕,如厕还得是来这地方。而停水几天后的那个便池里,嘿嘿。我也是人,也需要如厕,用了两招:1、闭气法,速战速决;2、余光法,不设焦点,避免直视到便池。我的两个同学,进去后能谈笑风生,我是做不到的。可能他们习惯了家里的旱厕吧(旱厕t0,工地厕所t1,其余t2。这也是这些中铁xx特别喜欢农村大学生的原因,招人的时候会问能不能吃苦。把屎拉在别人的屎橛子上,算不算吃苦?算吃苦)。但即使是这样,如王小波描述的,这事还是冻进了我的脑子,它偶尔还会脑补我的屎橛子盖在另一个不知道谁拉的屎橛子上的场景,虽然我拉完并不回头观察。
厕所2:某项目部铁皮板房搭的厕所。蹲厕,工人和管理人员合用,没法体面。有时候在小便池里还能发现一条。我想这哥们如厕时屁股朝小便池,那脸势必朝着大便池,里面光景必定是一览无余。所以大可不必如此啊。
厕所3:某桥隧项目附近拌合站内砖混厕所。蹲厕,大概样子就是沿着墙壁浇了一圈台阶,中间通长留沟,单独隔间。没有水箱,每天靠门卫大爷不定时蓄水放水冲走。如厕时,假如大爷还没冲,别人的成果就会被你捕捉。所以我又用上了余光法。想象下每天老大爷开闸放水时,沟内的场面定是甚为壮观。
为什么要着眼这个屎尿屁的点来描写?因为这涉及到人的待遇,人的体面,人的尊严问题。穿套新衣,房间收拾敞亮,人会变的愉悦;运动时期,村干部整知青,安排他饭点前扫厕所。土木牛马们是连基本的清洁环境都享受不到的,打完灰后斑斑点点的衣裤,泥泞的胶鞋,是常态。脏了,为什么不洗?洗过,马上又脏。这算不算吃苦?算吃苦,一种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苦,表现在身体上,缓缓侵蚀着人的精神,对人的作用只有伤害。这种西西弗斯似的悲剧或者习得性无助想来只有“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六祖慧能可以超越了。
当年雨后深一脚浅一脚步行上工地,黑色雨鞋变成土黄色,踩太深把鞋拔出来时要避免从脚上掉下去。望着漫长延伸到目光尽头的施工便道,视野似乎从我的身体脱离出来到了上空,注视着这一个蹒跚少年,一条泥泞长路,以及路边的一个个高大混凝土桥墩。。。
工地上折磨人的东西,经历过的人才明白。我虽然离开工地好久了,但正如王小波的文字:这些事情大概要到死后才会释放吧。
十年前,b站未普及时,各个城市几环上工程局辉煌大楼里的宣传人员会在贴吧里宣扬土木奋斗事迹,而我当时顶着删帖和查人在烈日下几十米高的桥墩模板上和这些人对线。还好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终于滚动了起来,可以提前而不是像我一样人到工地挨了狠狠一闷棍才知道要提桶。这也是辉煌大楼内既得利益者查自媒体账号的原因。工地是个吞噬年轻人血肉的地方,它就像拌合站里的混凝土搅拌机器:铲车铲起一车一车的年轻人,扔到它的皮带上,机器的出料口里产出了八纵八横、基建狂魔、辉煌大楼、项目经理的二奶、工头的路虎霸道、监理的红包,只是唯独没有年轻人自己。
跑吧,傻孩子们。
如果文笔好,有耐心,这是一个可以展开描述的很好题材。
但现在已经跑路,懒得写了。待会还要在高贵的写字楼里干净陶瓷坐便器上带薪拉屎,随便敲点文字。
11到12年干过高铁,正值刘志军下台的高铁大跃进末期。高铁嘛,逢山打洞,遇谷架桥。所以桥隧都干过,也经历了不同项目部,不同状态下的厕所:
厕所1:某项目管理部铁皮板房搭的厕所。单独隔间,有水箱,蹲厕。因为只有项目管理人员用,还算体面。直到有天给项目部供生活用水的水泵坏了。。。这里引用下王小波的文字:
“哗啦一声,里面还滚出两节屎来。所以我就没记住她的模样,只记住了屎的模样,那屎橛子无比之粗,无比之壮。那东西就冻在了铁蓖子上,大概要冻一冬天。在那上面还要冻上剩面条,剩米饭,好象一块奇形怪状的萨其玛。这件事情好象马路上冻结的一口粘痰,冻进了我的脑子里,大概要到我死后,才会释放罢”。
水泵坏了后,没水,没法冲,但人每天还得如厕,如厕还得是来这地方。而停水几天后的那个便池里,嘿嘿。我也是人,也需要如厕,用了两招:1、闭气法,速战速决;2、余光法,不设焦点,避免直视到便池。我的两个同学,进去后能谈笑风生,我是做不到的。可能他们习惯了家里的旱厕吧(旱厕t0,工地厕所t1,其余t2。这也是这些中铁xx特别喜欢农村大学生的原因,招人的时候会问能不能吃苦。把屎拉在别人的屎橛子上,算不算吃苦?算吃苦)。但即使是这样,如王小波描述的,这事还是冻进了我的脑子,它偶尔还会脑补我的屎橛子盖在另一个不知道谁拉的屎橛子上的场景,虽然我拉完并不回头观察。
厕所2:某项目部铁皮板房搭的厕所。蹲厕,工人和管理人员合用,没法体面。有时候在小便池里还能发现一条。我想这哥们如厕时屁股朝小便池,那脸势必朝着大便池,里面光景必定是一览无余。所以大可不必如此啊。
厕所3:某桥隧项目附近拌合站内砖混厕所。蹲厕,大概样子就是沿着墙壁浇了一圈台阶,中间通长留沟,单独隔间。没有水箱,每天靠门卫大爷不定时蓄水放水冲走。如厕时,假如大爷还没冲,别人的成果就会被你捕捉。所以我又用上了余光法。想象下每天老大爷开闸放水时,沟内的场面定是甚为壮观。
为什么要着眼这个屎尿屁的点来描写?因为这涉及到人的待遇,人的体面,人的尊严问题。穿套新衣,房间收拾敞亮,人会变的愉悦;运动时期,村干部整知青,安排他饭点前扫厕所。土木牛马们是连基本的清洁环境都享受不到的,打完灰后斑斑点点的衣裤,泥泞的胶鞋,是常态。脏了,为什么不洗?洗过,马上又脏。这算不算吃苦?算吃苦,一种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苦,表现在身体上,缓缓侵蚀着人的精神,对人的作用只有伤害。这种西西弗斯似的悲剧或者习得性无助想来只有“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六祖慧能可以超越了。
当年雨后深一脚浅一脚步行上工地,黑色雨鞋变成土黄色,踩太深把鞋拔出来时要避免从脚上掉下去。望着漫长延伸到目光尽头的施工便道,视野似乎从我的身体脱离出来到了上空,注视着这一个蹒跚少年,一条泥泞长路,以及路边的一个个高大混凝土桥墩。。。
工地上折磨人的东西,经历过的人才明白。我虽然离开工地好久了,但正如王小波的文字:这些事情大概要到死后才会释放吧。
十年前,b站未普及时,各个城市几环上工程局辉煌大楼里的宣传人员会在贴吧里宣扬土木奋斗事迹,而我当时顶着删帖和查人在烈日下几十米高的桥墩模板上和这些人对线。还好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终于滚动了起来,可以提前而不是像我一样人到工地挨了狠狠一闷棍才知道要提桶。这也是辉煌大楼内既得利益者查自媒体账号的原因。工地是个吞噬年轻人血肉的地方,它就像拌合站里的混凝土搅拌机器:铲车铲起一车一车的年轻人,扔到它的皮带上,机器的出料口里产出了八纵八横、基建狂魔、辉煌大楼、项目经理的二奶、工头的路虎霸道、监理的红包,只是唯独没有年轻人自己。
跑吧,傻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