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nholeCrusader
2020-05-12T14:10:14+00:00
刚才看一个帖子说算上房价外国人消费水平比中国高得多,这点其实我并不支持。
去年四月份,我公司不同国家的同事因为慕尼黑展会聚在一起吃饭,当时也不知道谁起了个头开始哭穷,大家就都开始哭了。美国同事主要哭的就是教育,一个总监说他和他太太家境都比较一般父母都没有支援,两人认识的时候共计欠了九万多刀的助学贷款,工作十一年才还清。北欧同事包括我在内哭税收,而且丹麦人还额外多出一个项目就是车,因为丹麦买车要交165%起的税款,街上一溜斯柯达和Dacia,连马六都是豪车要四十多万。还有些地方的同事哭的东西甚至闻所未闻,比如斯洛伐克的同事哭网费和手机费,5个G的流量要人民币八百多,爱尔兰年轻同事哭房租,也是那个时候我才知道爱尔兰房屋租售比竟然这么高,都柏林四十平的小房子售价一百五十万,月租金居然可以达到一万多。
然后大家又打听了一下这些高价格的背景,发现后面要么是税(斯洛伐克是因为和德国电信搞崩了又要蹭德国的网,所以政府给网络收了巨多钱),要么就是政府不肯投资。总之,受惠的基本都是政府而不是特定私人企业,或者说哪怕是私人从中渔利,政府也是拿走最大头的那一个分红者。
而中国房价的情况其实和这个很像,房价高,卖地价格就高,最后政府拿走了其中的大部分利润,然后用来基建、投资、搞教育和医疗。中国现在上到大学的学费,下到海里的航母,都和卖地有不小的关系,也就是房价的确促进了国家公共建设和社会福利的发展。而我上面说的所有国家,基本也都是类似的逻辑。北欧直接征税,不光工资征税,可乐薯片汽车等等都变着花样征税,爱尔兰税低但是房租税极高而且还不让随便买卖房子,而这些国家的福利也都很好,美国嘛...我也搞不清怎么混成了这个样子,不过医疗和教育中政府投入的减少,理论上国家有更多钱发展武力,也算是美国逻辑下的“增强国力”吧。
所以说,不管是哪国政府,最后都不会让普通人口袋里剩下太多钱的。在职丹麦人均税前收入三万五千左右,税后两万二千多点,然后虽然房子便宜,但扣掉买车买可乐,最后平均每年能攒下来的钱折合只有五万五千人民币,哪怕扣掉旅游这种奢侈爱好,也就能攒下来七万,一家一年攒十四万,和中国一二线城市真的有区别么?所以中国政府靠房子把钱从普通人手里拿出来,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管你跑去哪个国家,政府总是有办法把你钱包掏空的。也就是中国前三十年太忙忘了掏,所以这波一掏要掏六个而已。
但是用高额房价作为政府隐形征收的手段,其实有一个问题。比如丹麦靠直接工资收税,那么穷人付的少,富人付的多,靠卖车收税,大体上还是穷人付的少,富人付的多。整体上讲,收益全民享受,成本富人分摊的多。而如果把中国的卖地算作一种“房产税”,政府拿钱搞基建,但成本就主要由后买房的分摊,可后买房的并不分穷人富人。而且,虽然卖地的真金白银给了政府,但二手房的价格也是随着卖地价格一起上升的。最后结果就是,“卖房税”不但让政府获得了收益,还让有房的人获得了甚至更多的收益。而有房的人中,毫无疑问富人占大多数。最后这个政策就成了,收益主要由富人享受,成本富人和穷人均摊,是某一种意义上的劫贫济富。
假如国家某一天开始征收房产交易所得税,有房者卖房的收益直接80%交给政府,那么即使房价和今天一样贵,很多人的心理也不会那么不平衡,并且国家的建设速度还会更加加快。光在北京一个城市,一年房屋交易额就在五百亿左右,哪怕假设其中30%是上一任持有者的利润(其实肯定不止),北京市一年也能多出一百多亿的收入,用于基建用于医疗甚至奖励那些研发人员都是很好的。
去年四月份,我公司不同国家的同事因为慕尼黑展会聚在一起吃饭,当时也不知道谁起了个头开始哭穷,大家就都开始哭了。美国同事主要哭的就是教育,一个总监说他和他太太家境都比较一般父母都没有支援,两人认识的时候共计欠了九万多刀的助学贷款,工作十一年才还清。北欧同事包括我在内哭税收,而且丹麦人还额外多出一个项目就是车,因为丹麦买车要交165%起的税款,街上一溜斯柯达和Dacia,连马六都是豪车要四十多万。还有些地方的同事哭的东西甚至闻所未闻,比如斯洛伐克的同事哭网费和手机费,5个G的流量要人民币八百多,爱尔兰年轻同事哭房租,也是那个时候我才知道爱尔兰房屋租售比竟然这么高,都柏林四十平的小房子售价一百五十万,月租金居然可以达到一万多。
然后大家又打听了一下这些高价格的背景,发现后面要么是税(斯洛伐克是因为和德国电信搞崩了又要蹭德国的网,所以政府给网络收了巨多钱),要么就是政府不肯投资。总之,受惠的基本都是政府而不是特定私人企业,或者说哪怕是私人从中渔利,政府也是拿走最大头的那一个分红者。
而中国房价的情况其实和这个很像,房价高,卖地价格就高,最后政府拿走了其中的大部分利润,然后用来基建、投资、搞教育和医疗。中国现在上到大学的学费,下到海里的航母,都和卖地有不小的关系,也就是房价的确促进了国家公共建设和社会福利的发展。而我上面说的所有国家,基本也都是类似的逻辑。北欧直接征税,不光工资征税,可乐薯片汽车等等都变着花样征税,爱尔兰税低但是房租税极高而且还不让随便买卖房子,而这些国家的福利也都很好,美国嘛...我也搞不清怎么混成了这个样子,不过医疗和教育中政府投入的减少,理论上国家有更多钱发展武力,也算是美国逻辑下的“增强国力”吧。
所以说,不管是哪国政府,最后都不会让普通人口袋里剩下太多钱的。在职丹麦人均税前收入三万五千左右,税后两万二千多点,然后虽然房子便宜,但扣掉买车买可乐,最后平均每年能攒下来的钱折合只有五万五千人民币,哪怕扣掉旅游这种奢侈爱好,也就能攒下来七万,一家一年攒十四万,和中国一二线城市真的有区别么?所以中国政府靠房子把钱从普通人手里拿出来,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管你跑去哪个国家,政府总是有办法把你钱包掏空的。也就是中国前三十年太忙忘了掏,所以这波一掏要掏六个而已。
但是用高额房价作为政府隐形征收的手段,其实有一个问题。比如丹麦靠直接工资收税,那么穷人付的少,富人付的多,靠卖车收税,大体上还是穷人付的少,富人付的多。整体上讲,收益全民享受,成本富人分摊的多。而如果把中国的卖地算作一种“房产税”,政府拿钱搞基建,但成本就主要由后买房的分摊,可后买房的并不分穷人富人。而且,虽然卖地的真金白银给了政府,但二手房的价格也是随着卖地价格一起上升的。最后结果就是,“卖房税”不但让政府获得了收益,还让有房的人获得了甚至更多的收益。而有房的人中,毫无疑问富人占大多数。最后这个政策就成了,收益主要由富人享受,成本富人和穷人均摊,是某一种意义上的劫贫济富。
假如国家某一天开始征收房产交易所得税,有房者卖房的收益直接80%交给政府,那么即使房价和今天一样贵,很多人的心理也不会那么不平衡,并且国家的建设速度还会更加加快。光在北京一个城市,一年房屋交易额就在五百亿左右,哪怕假设其中30%是上一任持有者的利润(其实肯定不止),北京市一年也能多出一百多亿的收入,用于基建用于医疗甚至奖励那些研发人员都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