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hman
2021-11-09T01:55:37+00:00
咱们可能想错了,都想,哎呀,商家,平台,你俩为什么不直接优惠多少,便宜卖就完事了。大家一顿买就可以啦。非要整这些乱七八糟的活动干嘛?各种计算器算优惠。
其实换句话说,他们只有这样做,才卖的出货。没有一个商人,是放着最大的利益不去赚,而去赚小钱的。商人的行为是过程,我们不用管他过程,只需要看结果,商人一切手段的最终目的必然指向一个结果——即利益最大化。
相比于直接优惠,和各种活动凑优惠,2者比较,必然是后者获利完胜前者。那么为什么一个让消费者不爽,让消费者降低消费欲望,消费者随时不消费的手段,居然还能赚更多的钱呢?同时今年的各种平台数据,也显示了今年双11的萎靡,但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和平台依然选择这么干?
他们所有想法,和精确计算过程我不管,我反正只管他的结果,不这样干必然连这点萎靡都保证不了。必然更加惨淡。
现在双11,各种叠加还是很优惠的。
但是不会叠加的,根本享受不到什么优惠。
等于给少数人让利,挣大多数人的钱
不是只有这样才卖得出货,是这样卖利润最大
价格歧视,有时间没钱的就让你做游戏浪费时间省几个钱把你骗来买。有钱没时间的直接买
跟你去麦当劳又是淘宝买券,周五社群,开会员算,别人直接柜台点餐一个道理
搞到优惠券,红包,和各种支付或银行卡优惠,买起来还是比平常便宜的,但是前提就是你得搞到
实质是吹消费主义的,你以为买了就是赚了,其实他怎么卖都不亏
楼上说的会买的,肯定会便宜,但是你真的需要这么多东西吗?[s:a2:有何贵干]
李永乐老师讲过一次,这叫价格歧视。同样的商品,,不同的价格卖不同的消费者,而且大家都接受
你没说到点子上
你以为商家想整这么多烂活吗
还不是平台的压力给的 现在流量才是财富密码
高管们为了kpi和资本市场的表现 自然会要求底下的人去尽可能完成他们的kpi
层层传导下来 就是互相压榨
说一千道一万 消费者花了这么多时间获得了些许优惠 但是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平台上 平台刷了一轮销售额新高和运营指标新高
年底大家的奖金又有保证了 平台就是赢了
至于商家 谁管你死活 你不卖有的人是想卖
只能说zbzywcnm了
都是kpi 要求你每年都要创新,当然玩法越复杂能吹的东西越多
感觉京东今年的套路不算深
下载个购物比价插件 ,我买的东西 确实是三个月 甚至六个月内最低的了
直接满减 那种搞来搞去的 我直接忽略不买了
都没说到点上,本质是以前双11是为了年底清库存,确实便宜,现在很多店铺就指望双11一天赚全年的钱,不会真便宜的
目的就是为了挣最多的钱。
价格敏感的用户抢券可以买到便宜的,价格不敏感的用户直接掏钱买贵的。
有商业理论的。
[url]https://mp.weixin.qq.com/s/QWvUS_FKtsSDBPEIw1H6UQ[/url]
我觉得这篇已经讲的比较透彻了 (除了全篇都是各种不知名人士透漏之外)
本质还是直接打折只利好C端(消费者),平台设计越复杂的规则,就越会增加消费者进店的时间和频率(别说你嫌麻烦不弄,大多数人为了省钱还是会去玩),所以这是为了照顾B端(店家)而想出来的套路,毕竟人家付钱买的流量。
本质上是加长了逛猫狗的时间,就好比开一家超市,写了一个很复杂的规则,让人在超市里计算买东西的最优解,计算的过程中除了偶尔推送给你本来不需要的产品外,还能给其他一些商家打广告,你以为超市在亏本做生意,其实赢嘛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