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vy
2021-12-14T08:49:18+00:00
这是2010年的新闻,长求总一下就是: 常规稻能自己留种,对肥料要求相对低一点,农民自己种的话,产量差距不明显。
真要穿越搞农业,肯定是弄化肥农药。(种子公司不乐意搞常规稻种子,因为可以留种,而杂交稻不能留种,种子公司肯定喜欢。)
“目前,同品质的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相差不过几十斤,而杂交稻的米质与常规稻却相差甚远。确实不能夸大杂交稻的作用。”省农科院水稻所抗病育种研究室主任廖耀平表示,只是杂交稻适应性广,可在山区与中低产田广泛种植。接下来,二者的较量仍将继续,常规稻因可自留种,经营效益低,科研力量逐渐薄弱;而杂交稻却逐年加大投入,直到战胜常规稻,独霸稻种市场。
产量差距日益缩小
“2009年早造种植的优质常规稻产量达465公斤/亩,这让我很惊奇。”近日,恩平市牛江镇水稻种植大户冯振强说。
“目前常规稻的产量已不低于或高于两系、三系杂交稻。”省农科院水稻所新品种选育研究室主任周少川表示,以常规稻“黄华占”为例,在一季稻作区产量为550-650公斤/亩,双季稻作区为450-500公斤/亩。
当前水稻品种推广过程中,由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是最大的卖点。为了直观区分出常规稻与杂交稻之间产量差距,南方农村报记者查询了2009年广东省农业主导超级稻品种相关资料:超级常规稻“桂农占”省区试平均亩产424.07-446.33公斤,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463.28-518.18公斤;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省区试亩产455-498.4公斤;超级杂交稻“华优665”为480.3-516公斤,超级杂交稻“天优998”为440.6-450.6公斤。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产量差距并不大。
“若同品质的常规稻与杂交稻相比,产量相差不过几十斤。”廖耀平分析,1970年代,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每亩能差200斤左右,杂交育种的突破确实使水稻单产在矮秆良种基础上提高了20%左右,但随着常规育种水平提高,产量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杂交育种有杂交优势,但往往不表现在产量上,而是对不同环境、土壤的适应性上。
品质差距仍较大
“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稻育种的目标已转向优质、高效。”周少川说,杂交稻的品质仍远远比不过常规稻。廖耀平表示,多年来杂交稻的品质赶不上常规稻主要受育种材料限制,常规育种不受父母本限制,靠多个组合选择优异株系;而杂交育种,垩白粒率、垩白度、垩白大小很难突破,若不育系品质较差,很难找到与之相配品质又好的恢复系。
记者从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了解到,近年来广东水稻播种面积在2900万亩左右,常规稻与杂交稻的种植比例为1:1,2009年全省水稻优质率为65%,其中优质稻中绝大多数以优质常规稻为主。在2009年广东省农业主导水稻品种中,8个常规稻品种的米质或外观品质全部达到国标或省级标准;而15个杂交稻品种,只有6个品种达到相关标准。
品质等级差异直接体现在稻谷的售价上,冯振强举例当地商品粮价格,2009年早造,百斤杂交稻售95-100元,常规稻110-120元,优质常规稻130元;2009年晚造,百斤杂交稻售110元,常规稻130-140元,优质常规稻160元。但是在不同产区,稻谷的售价不一致,刘伟中说,他们当地一般情况每百斤杂交稻售105元,优质常规稻为120元。
2009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珠海市农丰进出口公司总经理陈长贵分析,受2009年自然灾害影响,我国优质稻产量减少,而大米品牌竞争激烈,优质稻市场需求大增,预计今年优质稻价格将会有所上涨。为此,国家已在三个月前提出要适当提高稻谷特别是优质稻最低收购价格。
自留种阻碍常规稻研发路
究竟选择哪类水稻品种?冯振强说,种植大户选择优质常规稻经济效益更好,比如种100亩水稻,选种常规稻不用买种,能节约2000元;肥料比杂交稻少投入30元/亩,收获的时候产量虽稍低,但能省人工。小户可选择杂交稻,适应性好,管理可粗心,稳产丰产。
“水稻品种很多,但在产量、抗性、米质、适应性方面都表现好的,还是凤毛麟角。”廖耀平说,广东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两个常规稻品种是粤晶丝苗2号、齐粒丝苗,能够上40-50万亩的常规稻不足10个,比较杂乱。品种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考虑当地的种植习惯,二是考虑当地的消费水平及稻谷加工企业发达程度。发达地区种常规优质稻;但在在环境、土壤、水源都不太好的田块,适合推广种植粗生粗长的杂交水稻。
当前市场上对优质常规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由于常规稻农户可自己留种,种子经营效益低,一些研发和营销部门不愿意开发和经营常规稻稻种。当前这一矛盾将阻碍常规稻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得不少常规稻育种专家转为研发杂交稻,仅公益型科研单位保留常规育种课题。水稻专家一致表示,一旦杂交稻突破米质这一难关,在种业公司的推销下,或将独霸稻种市场。
“杂交稻要完全取代常规稻,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廖耀平表示。
(南方农村报)
[url]https://view.news.qq.com/a/20110429/000046.htm[/url]
下面是网上关于超级稻的一些不足,普通农户种植是不会弄试验田这种繁琐复杂操作的
[quote]此次创高产纪录的隆回羊古坳村民彭国精直言,超高产除了有良种还要搭配合理施肥的良法。 据介绍,项目组首先拿出了两三分地不施肥种植“Y两优2号”,发现土壤只拥有供给亩产500公斤的肥力。要达到亩产900公斤,必须大力补充营养。 这透露了目前超级稻试验产量向大田转化的瓶颈。种子、用水、化肥和农药上的投入皆高出常规稻。仅仅人工成本一项,即往往抵过增产带来的所有收益,譬如仅人工除草一项,平均一季水稻,要人工除草10次以上。这往往使农民倾向于选择推广多年、普适性强的常规稻或普通杂交稻品种,而非前沿的超级稻新品种。一些村民之所以愿意参与试验田项目,是因为有农业部门的项目补助。 以河南信阳市平桥区甘岸办事处二郎村种粮大户曾凡高为例。曾种有80亩“Y两优2号”水稻示范田,袁隆平曾两次前来察看,测产时达到亩产869.5公斤,袁一度更看好这里会拿出超高产纪录。 曾凡高试种期间的化肥、种子、农药都由政府提供,农业局派了5个技术员常驻把关。但曾的成本负担依然很重。一般的水稻种植可以用机械插秧,每亩插秧成本是20元。试验田则要求必须人工插秧,每亩成本达200元 ~300元。试验田需要每七天打一次农药,尽管药免费供给,但打药需要的人工自行支付,每次需要雇4个人打两天,花费800元。在做这个项目之前,曾凡高被告知,不能计较成本。记者到访时,曾刚刚完成“Y两优2号”的收割,晒干之后的产量是每亩775公斤,尚不足800公斤。曾凡高估计,如果放在大田,种植不这么繁琐,这稻种能够比常规稻亩产增100公斤左右。但从投入产出看,并不划算。 信阳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徐庆猛强调,专家的产量和农民的产量完全不同,一般情况下,850公斤的专家产量,到农民种植时能做到650公斤已经不错。 彭少兵介绍,在常规稻和杂交稻之间,存在着一个微妙的产量差异:在施肥较少的同等条件下,常规稻产量要约高于杂交稻。 同样施肥较多的情形下,杂交稻则产量更高。常规稻也可以大面积高产,在气候不好尤其是病虫害多的年份,常规稻反而可能有优势。 因为杂交稻追求高产,需要高肥、密植、大群体,形成了不易透风和高营养的环境,容易造成病虫害和倒伏危害而减产。[/quote]
真要穿越搞农业,肯定是弄化肥农药。(种子公司不乐意搞常规稻种子,因为可以留种,而杂交稻不能留种,种子公司肯定喜欢。)
“目前,同品质的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相差不过几十斤,而杂交稻的米质与常规稻却相差甚远。确实不能夸大杂交稻的作用。”省农科院水稻所抗病育种研究室主任廖耀平表示,只是杂交稻适应性广,可在山区与中低产田广泛种植。接下来,二者的较量仍将继续,常规稻因可自留种,经营效益低,科研力量逐渐薄弱;而杂交稻却逐年加大投入,直到战胜常规稻,独霸稻种市场。
产量差距日益缩小
“2009年早造种植的优质常规稻产量达465公斤/亩,这让我很惊奇。”近日,恩平市牛江镇水稻种植大户冯振强说。
“目前常规稻的产量已不低于或高于两系、三系杂交稻。”省农科院水稻所新品种选育研究室主任周少川表示,以常规稻“黄华占”为例,在一季稻作区产量为550-650公斤/亩,双季稻作区为450-500公斤/亩。
当前水稻品种推广过程中,由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是最大的卖点。为了直观区分出常规稻与杂交稻之间产量差距,南方农村报记者查询了2009年广东省农业主导超级稻品种相关资料:超级常规稻“桂农占”省区试平均亩产424.07-446.33公斤,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463.28-518.18公斤;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省区试亩产455-498.4公斤;超级杂交稻“华优665”为480.3-516公斤,超级杂交稻“天优998”为440.6-450.6公斤。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产量差距并不大。
“若同品质的常规稻与杂交稻相比,产量相差不过几十斤。”廖耀平分析,1970年代,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每亩能差200斤左右,杂交育种的突破确实使水稻单产在矮秆良种基础上提高了20%左右,但随着常规育种水平提高,产量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杂交育种有杂交优势,但往往不表现在产量上,而是对不同环境、土壤的适应性上。
品质差距仍较大
“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稻育种的目标已转向优质、高效。”周少川说,杂交稻的品质仍远远比不过常规稻。廖耀平表示,多年来杂交稻的品质赶不上常规稻主要受育种材料限制,常规育种不受父母本限制,靠多个组合选择优异株系;而杂交育种,垩白粒率、垩白度、垩白大小很难突破,若不育系品质较差,很难找到与之相配品质又好的恢复系。
记者从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了解到,近年来广东水稻播种面积在2900万亩左右,常规稻与杂交稻的种植比例为1:1,2009年全省水稻优质率为65%,其中优质稻中绝大多数以优质常规稻为主。在2009年广东省农业主导水稻品种中,8个常规稻品种的米质或外观品质全部达到国标或省级标准;而15个杂交稻品种,只有6个品种达到相关标准。
品质等级差异直接体现在稻谷的售价上,冯振强举例当地商品粮价格,2009年早造,百斤杂交稻售95-100元,常规稻110-120元,优质常规稻130元;2009年晚造,百斤杂交稻售110元,常规稻130-140元,优质常规稻160元。但是在不同产区,稻谷的售价不一致,刘伟中说,他们当地一般情况每百斤杂交稻售105元,优质常规稻为120元。
2009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珠海市农丰进出口公司总经理陈长贵分析,受2009年自然灾害影响,我国优质稻产量减少,而大米品牌竞争激烈,优质稻市场需求大增,预计今年优质稻价格将会有所上涨。为此,国家已在三个月前提出要适当提高稻谷特别是优质稻最低收购价格。
自留种阻碍常规稻研发路
究竟选择哪类水稻品种?冯振强说,种植大户选择优质常规稻经济效益更好,比如种100亩水稻,选种常规稻不用买种,能节约2000元;肥料比杂交稻少投入30元/亩,收获的时候产量虽稍低,但能省人工。小户可选择杂交稻,适应性好,管理可粗心,稳产丰产。
“水稻品种很多,但在产量、抗性、米质、适应性方面都表现好的,还是凤毛麟角。”廖耀平说,广东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两个常规稻品种是粤晶丝苗2号、齐粒丝苗,能够上40-50万亩的常规稻不足10个,比较杂乱。品种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考虑当地的种植习惯,二是考虑当地的消费水平及稻谷加工企业发达程度。发达地区种常规优质稻;但在在环境、土壤、水源都不太好的田块,适合推广种植粗生粗长的杂交水稻。
当前市场上对优质常规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由于常规稻农户可自己留种,种子经营效益低,一些研发和营销部门不愿意开发和经营常规稻稻种。当前这一矛盾将阻碍常规稻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得不少常规稻育种专家转为研发杂交稻,仅公益型科研单位保留常规育种课题。水稻专家一致表示,一旦杂交稻突破米质这一难关,在种业公司的推销下,或将独霸稻种市场。
“杂交稻要完全取代常规稻,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廖耀平表示。
(南方农村报)
[url]https://view.news.qq.com/a/20110429/000046.htm[/url]
下面是网上关于超级稻的一些不足,普通农户种植是不会弄试验田这种繁琐复杂操作的
[quote]此次创高产纪录的隆回羊古坳村民彭国精直言,超高产除了有良种还要搭配合理施肥的良法。 据介绍,项目组首先拿出了两三分地不施肥种植“Y两优2号”,发现土壤只拥有供给亩产500公斤的肥力。要达到亩产900公斤,必须大力补充营养。 这透露了目前超级稻试验产量向大田转化的瓶颈。种子、用水、化肥和农药上的投入皆高出常规稻。仅仅人工成本一项,即往往抵过增产带来的所有收益,譬如仅人工除草一项,平均一季水稻,要人工除草10次以上。这往往使农民倾向于选择推广多年、普适性强的常规稻或普通杂交稻品种,而非前沿的超级稻新品种。一些村民之所以愿意参与试验田项目,是因为有农业部门的项目补助。 以河南信阳市平桥区甘岸办事处二郎村种粮大户曾凡高为例。曾种有80亩“Y两优2号”水稻示范田,袁隆平曾两次前来察看,测产时达到亩产869.5公斤,袁一度更看好这里会拿出超高产纪录。 曾凡高试种期间的化肥、种子、农药都由政府提供,农业局派了5个技术员常驻把关。但曾的成本负担依然很重。一般的水稻种植可以用机械插秧,每亩插秧成本是20元。试验田则要求必须人工插秧,每亩成本达200元 ~300元。试验田需要每七天打一次农药,尽管药免费供给,但打药需要的人工自行支付,每次需要雇4个人打两天,花费800元。在做这个项目之前,曾凡高被告知,不能计较成本。记者到访时,曾刚刚完成“Y两优2号”的收割,晒干之后的产量是每亩775公斤,尚不足800公斤。曾凡高估计,如果放在大田,种植不这么繁琐,这稻种能够比常规稻亩产增100公斤左右。但从投入产出看,并不划算。 信阳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徐庆猛强调,专家的产量和农民的产量完全不同,一般情况下,850公斤的专家产量,到农民种植时能做到650公斤已经不错。 彭少兵介绍,在常规稻和杂交稻之间,存在着一个微妙的产量差异:在施肥较少的同等条件下,常规稻产量要约高于杂交稻。 同样施肥较多的情形下,杂交稻则产量更高。常规稻也可以大面积高产,在气候不好尤其是病虫害多的年份,常规稻反而可能有优势。 因为杂交稻追求高产,需要高肥、密植、大群体,形成了不易透风和高营养的环境,容易造成病虫害和倒伏危害而减产。[/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