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Hardz
2025-05-02T12:29:55+00:00

随着关税政策的贸易影响不断恶化,自 2025 年初开始的出口下滑已波及美国大部分港口和几乎所有出口市场产品,其中农业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
随着企业取消来自中国的订单,美国进口量持续暴跌,截至 4 月 28 日,集装箱进口量环比下降 43%。
由于航运商削减了来自全球制造合作伙伴的订单,美国进口量最初迅速下降,如今已扩大为全国性的出口下滑,美国农业部门和大豆、玉米和牛肉等主要农产品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
贸易追踪机构 Vizion 分析了关税开始前五周和生效后五周美国出口集装箱预订情况,最新贸易数据显示,美国对全球(尤其是中国)出口自 1 月份开始下滑,目前已蔓延至大多数美国港口。
农业部门已被警告将面临“危机”,港口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农业部门缺乏将产品运往全球市场的能力。俄勒冈港出口量下降51%,居榜首;农产品出口大港塔科马港出口量下降28%。该港口玉米、大豆和其他出口产品的主要目的地包括日本、中国和韩国。
一些港口的出口迄今仅出现小幅下降,如休斯顿港和西雅图港,分别下降了 3% 和 3.5%。但 Vizion 战略业务发展副总裁本·特雷西 (Ben Tracy) 表示,显而易见的是,“几乎所有美国出口都受到了打击。”
Vizion 的数据显示,贸易数据显示洛杉矶港的吞吐量下降了 17% 以上,而萨凡纳港(2025 年美国最大的集装箱农产品出口港口)的吞吐量下降了 13%,诺福克港的吞吐量下降了 12%。
奥克兰港作为国际冷藏货物的主要港口,在出口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农产品出口也来自洛杉矶、长滩、纽约/新泽西、休斯顿和西雅图/塔科马。
出口下滑与前往美国的集装箱船数量减少有关,因为各行各业的企业取消了制造订单,导致中国工厂和货船撤退,以及与美国贸易政策相关的全球需求变化。美国进口量持续下降,Vizion 追踪的港口数据显示,从 4 月 21 日当周至 4 月 28 日当周,集装箱数量环比下降了 43%。
Vizion 首席执行官凯尔·亨德森 (Kyle Henderson) 表示:“自 2020 年夏季中断以来,我们还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情。” “这意味着预计未来六到八周内到达的货物根本无法到达。由于关税推高成本,小企业正在暂停订单。曾经可靠运输的产品现在价格翻了一番,迫使进口商做出艰难的决定,”他说。
未来零售库存将“减少”
零售商一直在敦促消费者尽早购买,而美国银行全球研究的数据表明,这或许是正确的举措。该机构的最新预测显示,5月份抵达洛杉矶港的集装箱船数量将大幅下降,贸易中断的加剧将导致未来几周美国从亚洲进口的集装箱数量减少15%-20%。
美国银行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警告称,零售库存与月度销售额的比率并不是特别高,而与此同时,消费者由于预期价格上涨和产品选择不足而提前购买。
根据美国银行审查的零售支付给运输和航运公司的数据,自今年早些时候发生提前装载以来,库存并没有大幅增加,供应中断可能即将来临。
美国银行的报告指出:“我们认为未来几个月零售库存实际上可能看起来‘较少’。”
研究发现,许多零售商的库存仅够维持一到两个月的销售量,任何不可预见的需求或供应中断都可能迅速影响零售商所能提供的商品和所收取的价格。


每年的假日购物季都是关键时刻,订单通常都涌入。供应链的转折点——假日季的成功要么已成定局,要么就听天由命——就在六月。
DHL全球货运首席执行官蒂姆·罗伯逊表示:“现在锁定产能的零售商,尤其是在玩具、消费电子产品和时尚等快速发展的行业,可以为自己留出空间,以便日后调整产品组合,而无需争分夺秒。” “关键不在于增加运量,而在于合理安排物流顺序——平衡海运、空运和多式联运选项,为人工或天气相关的意外情况建立缓冲,并利用实时数据在需求发生变化时进行调整。” 他补充道:“那些将6月视为战略截止日期而非最后一刻仓促出手的品牌,将会是真正填满货架的品牌,而不是在消费者11月开始购物时才开始追逐订单。”
南加州海洋交易所执行董事吉卜林·卢蒂特船长在最近的一份声明中警告称,抵达美国的船只数量减少和集装箱数量减少将导致劳动力、卡车、火车和供应链中其他环节的产能过剩,这些人“将因货物抵达量的减少而失业”。
劳蒂特指出,在最近追踪的三天内,只有14艘船抵达,未来三天预计也只有10艘船抵达。三天内“正常”的活跃程度应该是17艘船。
总部位于夏威夷的货运班轮运营商和船东 Matson 周一下调了其 2025 年的展望,理由是关税、全球贸易监管措施、美国经济走势和其他地缘政治问题。
美森公司提供从中国到加州长滩的加急服务,该公司报告称,自 4 月份实施关税以来,该公司的集装箱数量同比下降了约 30%。
美森首席执行官马特·考克斯 (Matt Cox)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由于我们对集装箱需求的可预见性有限,我们预计第二季度的集装箱吞吐量和平均运价将同比下降。” 他表示:“目前,很难判断这种吞吐量下降是暂时的,还是会在 2025 年持续更长时间,而这种需求低迷期的持续时间可能取决于整个供应链的积极谈判,以及可能修改运价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