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披着传统文化外衣的反文化电影——《雄狮少年》

Zxelite-avatar

Zxelite

2021-12-17T04:29:16+00:00

雄狮少年在热搜上刷屏了,而且不止一天。

热度这么高的片子,好评率还奇高,正常来说,跟着群众走,一般不会翻车,毕竟,相信群众,口碑说话。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26/-cckxQ2p-fl30KhToS6e-5v.png[/img]

诶?怎么才刚刚1亿票房啊?我还以为十几亿票房呢!
但毕竟是影评,不能人云亦云,那我们就需要剖析为什么《雄狮少年》的票房在现在缺乏竞争力的电影档期和充满机遇的电影市场之中,依然表现出了相比过往动画电影更差的原因。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26/-cckxQ2p-a460ZeT3cSlc-sg.jpg.thumb_s.jpg[/img]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先来确定主创给自己作品的定位——
我们要做现实主义的国漫
这些反抗生活的行动来证明,普通人能够坚持梦想,其实就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一、故事、人物与喜剧
《雄狮少年》的故事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少年动画的剧情:因为被人欺凌,所以希望出人头地,而一个巧合的机遇让他有了去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因此他和伙伴们拜师学艺、进步神速、功效渐成,就在这个时候家中遭遇变故,他需要放弃梦想、为了生计奔波,但在这个过程之中他没有失去梦想、依然坚持他过去的技艺的练习,就在他猪呢比要彻底放弃的时候,他过去的队友需要他的帮助,于是他再度披上战袍,为友出征,并最终拿下桂冠。

这样的剧情屡见不鲜,已经成为模板化的套路,其剧情设计具有先天性的“非真实性”,其本质上是通过臆想的故事情节,来传达制作人员对于某样价值观的倾向。我一向是对套路化的剧情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一个剧情的套路它具有实用性,那就意味着观众对于该类型的接受程度较高,能够满足观众的情感调度需求,而主创团队也可以借助成熟的大纲,在内部细化填充,来呈现不同的故事效果,但问题恰恰就出自于这个故事的大纲设计。

一个“非真实性”的故事框架,却要填充“真实系”的故事细节,这在根本上就存在着明显的割裂与分歧,一个故事的推进是需要在框架之下自圆其说的,而一个非真实的故事,却要观众带入“现实”来理解,妄图用现实的沉重感给观众带来所谓的“故事深度”,而在故事结构上却没有为更加真实化的内构进行优化,观众就会一直处于两种不同属性的价值取向之间被来回拉扯,而不能真正沉浸到故事的体验之中,试问一个在生活中屡屡碰壁的普通人,会像主角一样有着突飞猛进的开挂人生么?显然不会。影片中将真实变为不真实的催化剂,却没有给予故事足够的时间线进行转变,本身就是对于故事本身的不尊重,这样急功近利的缝合,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剧本应该有的表现。如果你真的要真实,那就描写主角真正的训练水平最终失败,亦或者所谓的奇迹根本不会发生,即使获得了成绩依然不会改变家庭的现状,他们用非真实性的戏剧化方式去处理故事细节,却妄想用“现实主义”堵上质疑者的嘴。

人物的成长是本作的看点,但本作却将除了男主以外所有的角色成长几乎带过或者放弃,他们的角色弧光充斥着大量的不合理与自相矛盾,亦或者压根不给予正面的描述,例如主角身边的阿猫和阿狗,他们的角色成长是几乎被放弃的存在,作为舞狮队的核心成员,他们连处事动机和行事逻辑都没有给予具体的展现,为什么,就因为不是主角,只是陪伴主角的配角,所以他们的人物可以是空白的?作为主角成长路上的关键角色,为何在剧情的设计上如此草草了事?

而作为另一对涉及到主角成长的关键角色——师傅卖鱼强和师母,他们的待遇自然是比起两位空白无力的小伙伴好上许多,至少主创们想得起来给他们填充点棉花了,但是,不能是黑心劣质棉啊,至少用个新疆优质棉吧?这两个角色之间设计的不合理,完全就是主创根本不了解有梦想的普通人在普通家庭环境下所面对的生存压力。在故事的前段,我们可以看出卖鱼强的妻子是不支持阿强舞狮的,甚至于对阿强舞狮持明确的反对态度,但很快便软化,对阿强的舞狮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了后来,她甚至成为了阿强参与舞狮的重要动力。这样的剧情看似没什么问题,但关键在于对其过往态度的塑造是完全相反的——她在过去是非常支持阿强舞狮的,甚至于态度非常强硬,与羞辱阿强舞狮的群众大发雷霆——这样一个性格强硬的角色,因为他人的流言蜚语,就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变得反对自己过往支持的事物,去逼迫阿强放弃舞狮,这样的设计并不是不可以,但故事内呈现出的剧情无法支撑这样的行事逻辑。尤其是在故事中段,阿强因为偷听到了他人对于他舞狮的非议和对自己妻子的羞辱,便打算放弃自己对主角三人的责任。这样的设计对于角色的形象造成了割裂,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将阿强过去放弃舞狮的原因从妻子的逼迫改变为不愿意妻子忍受非议而主动放弃舞狮另寻谋生的方法,这样的剧情改变,一方面可以强化阿强对于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对天平两方角色的权衡态度,同时也能软化妻子的形象,丰满妻子的人设,强化妻子对阿强舞狮这一行为支持的人物设定,并且在有限的剧情空间内设计出更加丰满的人物属性和剧情逻辑。为什么主创们能够毫无逻辑的、用轻飘飘的方式去描写一个普通人拾起理想却又放弃的重量?那是因为他们是成功人啊,他们留学、他们有优越的生活环境、他们能够使用最优秀的资源去呈现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这样的人,甚至连一个合理的放弃理想的过程都无法描绘,哪来的什么真实与共情呢?

而对于其他配角的塑造上,本片可谓是完全达不到合格的水准,片中大量的角色单薄且无力,是纯粹的剧情工具,那些参与霸凌的人不需要任何理由,只是因为需要歧视主角,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罢了,除了主角阿娟的病弱,另外两人作为连累的对象,结合一下过往不如意的生活,所以就可以成为前进的动力了,哪怕阿娟还有追求领路人和在父母面前争光的理由,但另外两人对于动机描述的缺乏,缺乏有厚度的动机塑造,自然就没法完成出有厚度的角色塑造,而配角反役配角缺乏角色厚度,就让后来的行为转变缺乏因果,可信度极差。导演在片中大量模仿了周氏喜剧的故事风格、甚至有些桥段都是直接的致敬,但却没有学习到周氏喜剧中对于角色塑造的运用和故事细节的编排,大量空洞而无力的角色人设只是为了不合理的剧情推进而存在,让故事缺乏充实感和现实感,更何谈什么“现实主义动画”呢?

配角不合理,主角阿娟就很优秀么?其实也不尽然,抛开那些与导演的“现实主义”大相径庭的表现力桥段,我们就来讨论角色的弧度与故事弧度的割裂。在影片的最后,阿娟的人物基调是向上的,人物对于理想的追求是处于上扬阶段的,即“经过短暂的受制于现实之后再度重归理想”,因此故事的基调实际上是上扬的态势,但故事的结局却采用了“回归现实”的下沉弧线,背离了故事的大方向基调,或许主创对于最后的故事彩蛋洋洋自得,自以为画龙点睛,实际上是虎头蛇尾,不伦不类。

在悲剧结尾的许多喜剧故事中,尽管故事的发展并没有迎来上扬的发展,但角色的人物曲线却是想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他们亦或是有豁达的心态去面向未来、或是在失败的现实下保存着追求梦想的热忱,而本片中一个回归了追求梦想的上扬阶段的主角,却选择了下行的现实,请问主创们,难道你们觉得这样的安排很有戏剧性?还是说这样割裂的人物塑造会更加具有“现实感”?

将故事收尾走向下行的故事并不是没有,但需要安排主角选择下行的契机,例如日本动画电影《莉兹与青鸟》之中的主角伞木希美,在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全身心地赌注在音乐上是不现实的选择之后,她选择了真正意义上的暂时放下音乐,尽管故事的结尾是主角们完成了完美的演奏,但角色选择的下行奠定了故事的结尾基础,所以当观众知道最后的结局角色选择了下沉的弧线,也并不会对故事的结局感到意外。《雄狮少年》之中发出了怒吼的少年,却选择蜷缩回去,成为生活压力下的病猫,这是扭曲且无视角色弧线的故事发展,根本谈不上服众。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是许多喜剧工作者常见的创作中心,但请记住,核心的关键点,在于对悲剧的拆解,《雄狮少年》并没有从根本上拆解主角的悲剧,而是将悲剧与喜剧的组成互相装点,缺乏重点,这称不上对喜剧故事的解构,只是拙劣的模仿罢了。

二、虚假的文化与真实的高傲
本片的主创经常在强调本片的“宣传传统文化”的属性,就连不少央媒、自媒体和明星也都为本片撑腰,盛赞本片的重要地位、对传统文化的提携,更有甚者,将本作吹捧为中国动画的奇迹。

可笑、胆寒、令人发指,这些明星与媒体在本片面前扯下了不学无术和利益熏心的遮羞布,本片作为一部披着“传播传统文化”外皮的电影,内核却从根本上歧视传统文化的发展,所谓多年的对传统文化的取经,只取其型,不达其意。

片中所有长期练习舞狮的角色是什么形象,恐怕没有哪位观众能够对这样的角色有正面的印象——暴躁、势力、自大、暴力、奸诈、不择手段,这些负面塑造几乎露骨的贴在这些“传统文化继承者”的身上,多么有趣,自称继承自黄飞鸿大师,却没有一点练武之人的品性和道德,更像是一群借着“舞狮”名头招摇童骗的社会混子,毕竟嘛,你看啊,这群练习多年的舞狮高手,不也被主角们几个月抽空的练习给打败了么?看来主创们是对我国当前文化传承大量传播者尸位素餐的现状有严重不满吧,不然怎么会在这些角色的身上斥之如此沉重的怨念呢?

跟这些虫豸在一起,怎么能宣扬好传统文化!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26/-cckxQ2p-5dq9K8ToS4c-4s.jpg[/img]

那自然我们的主角团体要来拨乱反正,毕竟是舞狮的天才,几月速成,你看那些练习多年的传承人真是废拉不堪,败于没有先天条件的主角团队们的狮头之下,那我们的主角,自然是要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咯,但我们的主角,在获得了当地冠军之后,毅然决然出走上海,宁愿继续从事基础的体力劳动,也不愿意参与舞狮的传承。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传统文化的衰败皆为注定,毕竟文化不能当饭吃,学习传统文化解决不了温饱,那自然只能委曲求全,倒于生活的重压之下,那所谓传统文化的理想与荣光?不过是床头激励打工人的几张美好回忆罢了。

至于那位获得冠军的女阿娟?看看这个团体吧,哪个不是重男轻女,在这社会的大环境下,哪里轮得到女性追求理想呢?在短暂的狮吼过后,还不是要收起锋芒,在社会面前折戟沉沙。

当下传承文化圈内风气败坏、规矩古板老旧、那难以维生的底下收入,这就是在主创团队眼中传承文化的现状。试问传达出这样现状的“传统文化”能够让观众产生兴趣么?更何况全程的动作表演,大量需要连贯场面的舞狮演出镜头却被剪的非常的细碎,很难呈现出完整的舞狮动作魅力,镜头运用缺乏表现力,白白浪费的大好的美术资源,请问这样的表现,会让观众“尊重”“敬畏”“喜爱”舞狮文化么?

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广西人,我们广西经济水平不高,我的老家更是在广西之内都排末尾的小城,舞狮这一行当的生存环境自然是不如广东这样有着更加完善的舞狮行业的经济发达地区。但即使如此,在我儿时,依然能够见到许多的舞狮表演,商家开业、节庆假日、活动庆祝,大大小小的场合,都能看见舞狮的身影。在那个没有大银幕播放什么广告宣传片、没有那么多对于节假日庆祝活动的限制的时代,舞狮,就是能够为我们带来喜庆与温暖的传统艺术,像主角这样的表现,在故事发生背景的十几年前可谓大有市场。

我不了解当今的舞狮行业,但据广东朋友所说,舞狮是一门正规行当的传统技术,有手艺,不愁吃穿,体系完善,因此舞狮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指导,可不是像电影中一样随随便便就能拉来普通人就能完美驾驭的,真有这样的事儿,我们一般叫做“龙傲天”,即使是女同志,参与舞狮行业的也不在少数,舞狮,远不像影片中一般古板守旧、杂草丛生。

主创人员只看见了舞狮的美,却忽视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与包容,他们臆想了一个“理想中古板的传统文化”,这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天然的偏见,他们在根本上,就没有对传统文化真正的尊重。

甚至于主创团队对于“留守儿童”和“广州打工”的认知都相当的狭隘,在他们眼中的广东,那自然是比不过经济中心的上海,对于“留守儿童”的认知也体现在非常表层的层面,而对于主角自我价值实现的判断,更是充满着傲慢。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即使去了上海,他的眼界也只能做基础的体力工作,他看不到自己生活的城市的价值、看不到自己梦想存在的价值,所以他只能去到“光鲜亮丽的上海”去继续他的底层生活。价值,是上海的价值,角色的价值在哪里,已经不重要了。

舍弃梦想,继续庸庸碌碌地生活,这或许就是主创们想传达的“烟火气”吧?

三、偏见的设计自食其果
我看到很多人谈论主创设计的角色“辱华”,我不想涉及到辱华这么大的帽子,但有一点我们要明确,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审美,不是审丑,请主创人员,不要自视甚高,当做群众的导师,你们没有那样的权力。

对于角色的设计,主创人员是怎么回应的呢?
“为什么大家对‘眯眯眼’有这么大的反应,恰恰说明我们对动画表达的审美观已经被同质化,没有了审美自信。毕竟大家受美漫、日漫影响多年,形成了统一的审美习惯。比如美漫的审美特点是要帅、要酷,日漫则是清一色大眼睛(即便眼睛小,都会戴一副大眼镜)。但现实中真实的普通少年,比如你身边也一定会存在稍胖的朋友,如果我们的角色过于帅气、萌,那你很难通过这个普通孩子看到生活的烟火气,也不会明显感受到阿娟的热血、力量和生活对抗的精神。另外,很多人是从截图画面来认定阿娟是‘眯眯眼’,如果你将完整的电影看完以后,你一定不会认为这双眼睛会是困扰。

但很遗憾,我很困扰,有人用汤浅政明的《乒乓》来论述“审丑”并不是错误的,甚至将影片中的元素提取出来,分别论证这些形象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在影片中时刻提醒着这些角色长相不正常,不周正的,恰恰是主创们自己啊。难道片中的阿强和师母,不符合我们普通人眼中“好看的普通人”的长相么,还是说大多数亚洲人眼中的“标致”样貌无法承担故事的沉重?

你可以将角色设计为夸张化的形象,那就将角色风格统一化。夸张化,这没问题,搞笑动画里出现各种扭曲的角色设计,大家会会心一笑,在超现实主义作品中,出现非人的形象大家也不会感到意外,但你是一部标榜自己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说设计角色参考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用普通人外貌的剑,斩的却是“外国动漫审美”的官,您不觉得双标么?

当观众说这脸不现实的时候,你们谈是为了对抗外国审美;当玩家谈及角色设计难看的时候,你们说这是现实的设计。灵活的标准,随时切换,更何况何时追求好看、追求美,变成了“外国审美”的特权,什么时候中国人“该有的审美”就要与大家的传统认知大相径庭了?到底是谁在文化不自信?“中国人的审美”什么时候需要一部商业动画来纠正?

我们照镜子,是为了包容,是为了平等。我们接受不同外貌类型的人,是因为我们平等的对待每一位与我们一起共同建设社会的同志,但包容不意味着黑白颠倒,就像我们包容少数群体,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为了少数人改变大多数人的标准。包容并蓄,并不是指鹿为马,我不管这些所谓的“美学设计”在主创人员明明可以设计出标致周正的角色时的还要将主角团队如此丑化,究竟是不是外国刻板印象的影响,但我很清楚一点——

我不需要一个人,站在看台上居高临下,指着那与他自己都大相径庭的脸庞,告诉我——丑!才是中国人该有的审美!

说到打破刻板印象,张老师,给一个如猴子一般灵活的角色真的设计一张比起孙大圣都更像猴子的“猴脸”,难道不算一种刻板印象么?

四、自我吹捧最好有真材实料
平心而论,《雄狮少年》的确有闪光点,优秀的场景设计、惊艳的画面视效、恰到好处的配乐演出,而部分场景的分镜也值得称赞,但剧情的设计、台词的编排、以及镜头节奏的把控都很难称得上优秀水平,这样的作品在后大圣,甚至后哪吒时代,都只不过是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一股小小的水花,技术的革新已经不是当今观众关注的重点了,虽然优秀的画面能够为加分的选项,但观众更希望看到的,是一部完成度更高的电影。就像曾经游戏圈内世不二出的“奇迹”,观众需要的是愿意尊崇观众和市场的作品,而不是目中无人的创作者创造出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华丽空壳。

《雄狮少年》给予自己的定位宣发,可以说是大错特错,原本也就5亿水平的电影,配上德不配位的宣发,最终不及预期可以说顺理成章。人设上的宣传惨剧,配合主创们高高在上的态度,更是让原本就低迷的留存率雪上加霜,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病毒式好评宣传,如果真的能够转化为实际的票房数字,我想,应该不是会是这点成绩吧。

那些张口闭口便斥责差评者毁了中国动画的人,请放眼看看世界,哪个创作者,不是在批评中成长,如果一部作品容不得负面的评价和商业的滑坡,或许它本来,就没有拿上台面给消费者评判的资格。

诶?怎么一周多才刚刚1亿票房啊?我还以为十几亿票房呢!
Sleepytally-avatar

Sleepytally

收藏了慢慢看[s:a2:干杯][s:a2:干杯2]
LUMBERJAKE-avatar

LUMBERJAKE

长文当顶
然后女阿娟好像是直接退赛在看台上身边坐个疑似男朋友看比赛

这恶意 我快窒息了
yix-avatar

yix

好!比那些洗地nt清水文有深度多了[s:ac:上]
YuZe-avatar

YuZe

说的好,我继续转发到全网,帮你们到这了
𝓪𝓱𝓴𝓪𝓸-avatar

𝓪𝓱𝓴𝓪𝓸

一转乳伞是吧,报警了
plejdstrand-avatar

plejdstrand

说真的看都不用看,这影评还给她贡献票房了,亏啊

让那些个文章使劲洗,现在连家里根本不看动画的,都知道这个片故意眯眯眼,人物很丑。
Theophilis-avatar

Theophilis

总结就是,上面人觉得舞狮是这样,上面人觉得底层人民该这样的生活,上面人觉得群众就要接受这样的审美,然而群众并不买账,于是开始按着群众的头强行喂s
Justin2G-avatar

Justin2G

说的好[s:ac:goodjob]
Andrew...-avatar

Andrew...

前排占座z?s?b?d
taroo12345-avatar

taroo12345

终于在一片撕逼对骂里有了有逻辑和分析的文章了[s:ac:愁]
Triscuit-avatar

Triscuit

给个群号一起赚钱?谁看个电影还长篇大论[s:a2:doge]
xHelpImBadx-avatar

xHelpImBadx

上午还有一个为了体现舞狮不赚钱,说舞狮是封建迷信[s:ac:哭笑]
Silentassassin7-avatar

Silentassassin7

这种文都能鞭尸伞哥哥啊
Fear☂-avatar

Fear☂

[quote][pid=576520930,30011295,1]Reply[/pid] Post by [uid=60466605]Yossarian[/uid] (2021-12-26 13:11):

终于在一片撕逼对骂里有了有逻辑和分析的文章了[s:ac:愁][/quote]微博上也有类似的中肯评价
SyeonJi-avatar

SyeonJi

[s:ac:茶]最后要是带着队伍北上会会北狮立意都会高大一些,去上海打灰,笑死。。
Shawnflee-avatar

Shawnflee

我地马,现在还来啊
Hisuke-avatar

Hisuke

嘴硬?票房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