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lzack.
2024-09-08T06:43:55+00:00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外国汽车制造商几十年来一直主导着中国的汽车市场,享受着高增长和巨额利润。然而,这样这种“黄金般的岁月”突然面临着终结。
在中国,比亚迪和小鹏汽车等电动汽车(EV)制造商迅速崛起。重构着作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市场上的势力分布,并使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陷入劣势。
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的严峻挑战的最新一个例子是,大众汽车警告称,作为削减成本的一部分,该公司可能首次关闭德国工厂。
今年1~6月,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34万辆,与3年前相比减少了4分之1以上。去年,大众把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的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的位置让给了比亚迪。
面临困境的汽车制造商不仅仅是大众。美国的福特和通用汽车(GM)也面临着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和市场份额下降的问题。中国国内的消费者正抛弃国外品牌,转而从国内厂商购买汽车。
中国乘用车协会(CPCA)数据显示,24年7月外国厂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33%,而22年7月的这一比例为53%。
不仅销量,国外厂商在中国市场的利润也在下降。丰田汽车公司公布的24年4~6月季度来自中国合资公司的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了73%。
通用汽车则更加糟糕,通用虽然拥有10家合资公司,但季度业绩连续亏损。美国整车厂商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210万辆,较2017年的400多万辆的巅峰值减少了近一半。
在中国激烈且越来越持久的电动汽车价格竞争中,已经有几家国内厂商成为牺牲品。外国制造商也被迫采取重组,或关闭曾经在中国广泛开展的业务等措施。
汽车咨询公司Dunne Insights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恩介绍说:“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享受高增长率和巨额利润的‘光荣时代’已经结束”。他接着说:“在中国市场上,如果是面向大众的品牌,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从2000年代初开始,全球大型汽车制造商的销售额和利润长达20年之久,但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2015年前后,中国政府开始向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提供资金支持。即便如此,外国汽车制造商也继续增加了市场份额。中国消费者仍然喜欢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品牌。
分析师指出,改变这一切的特斯拉。随着2019年12月在上海工厂制造的中国制造的“Model 3”正式上市,一切都改变了。
Dunne Insights的邓恩说:“仿佛一夜之间发生了奇迹”,并且指出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转折点。他说:“特斯拉在上海制造Model 3改变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看法,”他补充道,“这让它变得更酷了”。
对于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等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来说,特斯拉带来了“光环效应”。几年来,这些电动汽车制造商一直在不断改进电动汽车,并做好了应对需求突然增长的准备。
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今年中国电池式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这将占汽车销量的近一半,而四年前则只有110万辆。
更新换代也对中国品牌起到了助推作用。
咨询公司中国汽车洞察(Sino Auto Insights)的创始人涂乐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代,大部分汽车都是父母那一代人买的,他们不太不信任国产品牌”。而现在的市场则是他们的子孙的时代,他们在中国的大型网络销售平台阿里巴巴和京东购买商品,使用SNS“微信”成长,对购买中国品牌,他们没有负面看法。
涂乐告诉CNN,外国汽车业高管不可能每年都来中国看看发生了什么。当他们终于意识到,他们的公司落后了的时候,要收复失地几乎为时已晚。(原文中将无法访问中国的责任甩锅到疫情封城:译者注)
去年,包括插电式混动汽车在内,比亚迪在全球销售了创纪录的302万辆汽车,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众交付了102万辆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特斯拉销售了180万电动汽车。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并不仅仅满足于在国内取得的成功。
CNN援引数据称,去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量达400万辆,同比增长60%以上。按一些标准衡量,这意味着中国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其中,1/4都是电动汽车。瑞银预测,到2030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可能会翻一番,达到约1/3。
这引起了美西方国家的警惕。美国政府今年5月14日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从25%提高到100%。今年6月,欧盟在经过反补贴调查后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38%的关税。上月底,加拿大也效仿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但CNN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如此高的关税是否足以阻止中国制造商的攻势。
中国一直都是全球主要的汽车市场,也是汽车工业的制造中心。鉴于此,全球汽车制造商很难离开中国。一些外国公司正试图通过与当地品牌合作的方式重新融入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制造商正放眼全球,迅速扩张。比亚迪计划在泰国、土耳其、匈牙利等国家建立工厂,上月底该公司还宣布将收购其德国分销商Hedin Electric Mobility,以扩大其在欧洲的规模。
“世界汽车工业的新中心是中国”,邓恩说。每个外国汽车制造商都在试图接受:“我们要从这儿去哪儿?我们怎么和中国人竞争?”。
在中国,比亚迪和小鹏汽车等电动汽车(EV)制造商迅速崛起。重构着作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市场上的势力分布,并使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陷入劣势。
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的严峻挑战的最新一个例子是,大众汽车警告称,作为削减成本的一部分,该公司可能首次关闭德国工厂。
今年1~6月,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34万辆,与3年前相比减少了4分之1以上。去年,大众把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的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的位置让给了比亚迪。
面临困境的汽车制造商不仅仅是大众。美国的福特和通用汽车(GM)也面临着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和市场份额下降的问题。中国国内的消费者正抛弃国外品牌,转而从国内厂商购买汽车。
中国乘用车协会(CPCA)数据显示,24年7月外国厂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33%,而22年7月的这一比例为53%。
不仅销量,国外厂商在中国市场的利润也在下降。丰田汽车公司公布的24年4~6月季度来自中国合资公司的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了73%。
通用汽车则更加糟糕,通用虽然拥有10家合资公司,但季度业绩连续亏损。美国整车厂商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210万辆,较2017年的400多万辆的巅峰值减少了近一半。
在中国激烈且越来越持久的电动汽车价格竞争中,已经有几家国内厂商成为牺牲品。外国制造商也被迫采取重组,或关闭曾经在中国广泛开展的业务等措施。
汽车咨询公司Dunne Insights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恩介绍说:“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享受高增长率和巨额利润的‘光荣时代’已经结束”。他接着说:“在中国市场上,如果是面向大众的品牌,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从2000年代初开始,全球大型汽车制造商的销售额和利润长达20年之久,但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2015年前后,中国政府开始向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提供资金支持。即便如此,外国汽车制造商也继续增加了市场份额。中国消费者仍然喜欢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品牌。
分析师指出,改变这一切的特斯拉。随着2019年12月在上海工厂制造的中国制造的“Model 3”正式上市,一切都改变了。
Dunne Insights的邓恩说:“仿佛一夜之间发生了奇迹”,并且指出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转折点。他说:“特斯拉在上海制造Model 3改变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看法,”他补充道,“这让它变得更酷了”。
对于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等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来说,特斯拉带来了“光环效应”。几年来,这些电动汽车制造商一直在不断改进电动汽车,并做好了应对需求突然增长的准备。
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今年中国电池式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这将占汽车销量的近一半,而四年前则只有110万辆。
更新换代也对中国品牌起到了助推作用。
咨询公司中国汽车洞察(Sino Auto Insights)的创始人涂乐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代,大部分汽车都是父母那一代人买的,他们不太不信任国产品牌”。而现在的市场则是他们的子孙的时代,他们在中国的大型网络销售平台阿里巴巴和京东购买商品,使用SNS“微信”成长,对购买中国品牌,他们没有负面看法。
涂乐告诉CNN,外国汽车业高管不可能每年都来中国看看发生了什么。当他们终于意识到,他们的公司落后了的时候,要收复失地几乎为时已晚。(原文中将无法访问中国的责任甩锅到疫情封城:译者注)
去年,包括插电式混动汽车在内,比亚迪在全球销售了创纪录的302万辆汽车,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众交付了102万辆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特斯拉销售了180万电动汽车。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并不仅仅满足于在国内取得的成功。
CNN援引数据称,去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量达400万辆,同比增长60%以上。按一些标准衡量,这意味着中国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其中,1/4都是电动汽车。瑞银预测,到2030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可能会翻一番,达到约1/3。
这引起了美西方国家的警惕。美国政府今年5月14日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从25%提高到100%。今年6月,欧盟在经过反补贴调查后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38%的关税。上月底,加拿大也效仿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但CNN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如此高的关税是否足以阻止中国制造商的攻势。
中国一直都是全球主要的汽车市场,也是汽车工业的制造中心。鉴于此,全球汽车制造商很难离开中国。一些外国公司正试图通过与当地品牌合作的方式重新融入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制造商正放眼全球,迅速扩张。比亚迪计划在泰国、土耳其、匈牙利等国家建立工厂,上月底该公司还宣布将收购其德国分销商Hedin Electric Mobility,以扩大其在欧洲的规模。
“世界汽车工业的新中心是中国”,邓恩说。每个外国汽车制造商都在试图接受:“我们要从这儿去哪儿?我们怎么和中国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