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各家辅助驾驶发展现状概述

Tesla101-avatar

Tesla101

2025-04-15T07:54:54+00:00

略去部分使用复杂的供应商方案组合的厂商不谈,太占篇幅且意义不大,譬如比亚迪

一、主机厂自研方案
(一)FSD
  • 技术特点:
1、单车智能端到端辅助驾驶开创者,目前FSD V13被评价为基础能力最强,体验最好的辅助驾驶方案。
2、但在国内依然有需要解决的国情问题,譬如对交通规则的理解、对复杂场景VRU众多时的行驶效率问题。
3、由于FSD的技术方案未公开,猜想整体模型结构较为复杂,神经网络节点庞杂且分类高效。
4、有别于国内的技术特点,FSD应该在场景分类上采用了不同模型进行处理,但整体与主干网的隐式连接又让整体看起来是一段式端到端,甚至有个别猜想FSD在复杂场景中会调用云端处理。
  • 当前进展:
1、FSD V13即将完成备案,开启国内全量推送,可体验最高级的辅助驾驶能力,应该会分为HW3.0和HW4.0两个硬件版本方案。
2、FSD V14据传2个月之后在北美落地,主要为后续的Tesla 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二)小鹏汽车
  • 技术特点:
1、国内最早开始单车智能辅助驾驶研究并量产的车企,目前已逐步从激光雷达方案过渡到纯视觉端到端解决方案,所采用算力芯片为Orin x,主流水平。
2、整体的驾驶体验为国内第一梯队,城区辅助驾驶由XNGP辅助领航,和AI代驾(记忆领航)两部分组成,可以实现车位到车位无断点辅助驾驶。
3、目前城区XNGP为端到端1.0全无图,高速HNGP依然为高精或轻图混合的方式。
  • 当前进展:
1、端到端1.0系统已非常成熟,OTA版本号比较复杂,最新推送版本为XNGP5.5.5,依然为传统的一段式端到端1.0(视觉神经网络模型)范畴。
2、4月初,小鹏辅助驾驶负责人官方宣布,已经开始准备下一代端到端2.0系统XVLA的落地量产。此解决方案大概率为LLM大语言模型为主干,采用云端超大模型训练后,蒸馏到车端,有可能配合的硬件方案为小鹏自研的图灵芯片。
(三)理想汽车
  • 技术特点:
1、国内最早开始着手端到端辅助驾驶落地量产推送的车企,目前依然处于视觉神经网络的端到端解决方案阶段(端到端1.0)。
2、采用模仿学习视频训练,车端直接依据摄像头画面映射推理行车轨迹,擅长复杂场景动态博弈。
3、但在长时序静态场景理解上有不足,造成选路、拥堵排队、长距离判断的体验不好,这个问题也普遍是端到端1.0的通病。
  • 当前进展:
1、端到端1.0的版本停滞在1000万视频片段训练已4个月有余,E2E+VLM双系统架构的上限已基本明确,全量推送版本还能够再优化一个版本,做一些提升下限能力的补足。
2、大部分研发力量全力投入下一代端到端2.0系统——VLA的量产推送落地工作之中。
3、4月初的2025英伟达GTC大会上,理想公布了下一代VLA架构,发布了3个Demo。初代VLA既可以支持下一代英伟达Thor U芯片,也可兼容目前的双Orin x硬件方案。
(四)蔚来汽车
  • 技术特点:
1、国内目前单车硬件算力最高的硬件方案,但软件解决方案的研发较为滞后。
2、城区尚处于无图的规则算法,高速尚处于高精地图方案,用户体验相对落后于其他新势力厂商。
  • 当前进展:
1、自研的神玑NX9031已落地ET9量产装车,但实际功能体验未可知。
2、自研世界大模型辅助驾驶方案尚未有细节和架构公布,大众仍处于猜测阶段。
3、4月初网络流传一个蔚来世界大模型的Demo测试视频,与现在第一梯队的能力效果基本持平,但如果以下一代辅助驾驶系统的角度来看,能力相对很普通。
(五)小米汽车
  • 技术特点:
1、国内辅助驾驶系统研发追赶速度最快的车企,目前已经完成城区端到端1.0方案上车阶段。
2、所采用技术方案与理想类似,为E2E+VLM双系统,能力上限也基本一致。
3、小米是典型的后发后至,紧紧跟随的开发逻辑。
  • 当前进展:
1、正在打磨端到端1.0双系统上限能力与提升下限兜底,新发布版本基本追平小鹏、理想的量产推送版本。
2、2025英伟达GTC上,小米工程师公布了下一代VLA系统预研方案,进度未可知。


二、供应商方案
(一)鸿蒙智行
  • 技术特点:
1、依托于华为庞大的工程师数量,落地工程进度极快。
2、擅长打磨系统,将当下技术解决方案推到系统性能的极致。
3、目前量产版本依然为分段小模型+规则算法串联,在高动态博弈场景、非机混杂场景,能够做到和端到端1.0系统能力相仿。
4、在长时序静态场景,又能够发挥规则算法优势,在选路、排队等场景体验较好。
5、但美中不足是泛化能力依然是硬伤,个别场景下无法NCA,系统降级。且整体系统拟人化程度较弱。
  • 当前进展:
1、ADS3.2已全量推送,即将备案通过ADS3.3版本,此版本为当前小模型+规则算法的最高版本。
2、下一阶段ADS4.0猜测极有可能会全面转向一体式端到端架构,但具体架构未知,静静等待上海车展的媒体测试和体验。
(二)momenta
  • 技术特点:
1、合作厂商定点最多的三方辅助驾驶公司,深度绑定上汽智己品牌。
2、由老牌的人工智能公司做端到端辅助驾驶方案,在模型构建、数据闭环等方面有天然优势。
3、不足之处是合作品牌销量一般,无法大规模获取车端有效训练数据,进展受限。
  • 当前进展:
1、以当前智己汽车的辅助驾驶传播视频来看,目前momenta在端到端1.0时代已经打磨到该系统架构的极致,能实现非常好的动态博弈和一定的场景预测能力,但在长时序场景理解上,依然无法突破端到端1.0的限制。
2、虽然目前智己宣称端到端2.0,但仍然是传统的1.0架构,目前并未得到momenta在研发下一代端到端2.0系统的消息。
(三)元戎启行
  • 技术特点:
1、目前主要根据大家所知的定点车型蓝山来看,元戎的端到端1.0辅助驾驶方案,基本与小鹏、理想的能力相当,在上下限的细节打磨上,还有比较大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提升。
2、能够很好的满足城区端到端全场景辅助驾驶,高速规则算法配合高精地图全场景辅助驾驶,目前还未能完成车位到车位的能力。
  • 当前进展:
1、2025GTC上,元戎周光也宣布了下一代VLA架构及部分细节发布。
2、同时元戎同样作为人工智能的先行者,在大模型构建与数据闭环上,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四)地平线
  • 技术特点:
1、软硬一体解决方案,成本与部署速度均有独到的优势。
2、新发布征程6P的大算力解决方案,可以完全满足L3级辅助驾驶的车端部署。
  • 当前进展:
1、4月份刚发布新征程6系列芯片,J6 m为低端辅助驾驶方案、J6 p为VLA高端辅助驾驶方案。
2、通过媒体测试的视频来看,基本突破了目前端到端1.0系统的限制,达到了预期中的VLA端到端2.0时代的一些能力表现。
3、如开放道路的三点掉头、园区智能漫游、防御性驾驶及城区小路的安全控速能力。
4、期待更多地平线解决方案落地,看到更多的未来下一代辅助驾驶系统的能力表现。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并给到更多的有关于辅助驾驶的知识和自己的真实体验!

更新追加!
(五)文远知行
——想想还是放在供应商序列
  • 技术特点:
1、深度绑定博世,提供整体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同时接受博世的资金支持。
2、主力还是以L4为未来发展方向,走Robotaxi的路线。
3、目前已知道定点奇瑞星纪元ET、ES,依据车款新旧,提供城区无图,以及城区端到端两种技术架构。
  • 当前进展:
1、目前已知道定点奇瑞星纪元ET、ES,依据车款新旧,2024款提供城区无图,以及2025款城区端到端两种技术架构。
2、其中25款星纪元ET的猎鹰智驾系统,已开城20+城市,采用端到端1.0解决方案,具体路面行驶能力,在第一梯队上游水平,部分场景表现优于华为、小鹏、理想,独一份可以在开放道路实现3点掉头能力的辅助驾驶。
3、未来文远会和momenta持续竞争奇瑞的E0X平台、风云等车型的定点。
Tesla101-avatar

Tesla101

没想到还是太啰嗦,随便写点都这么长了,也是国内目前辅助驾驶领域百花齐放,太丰富了。
CPT GREENZ-avatar

CPT GREENZ

就凭你发的小米的概况已经可以被打为猕猴了哭笑
markusmalery-avatar

markusmalery

学习一下
Tesla101-avatar

Tesla101

+ by [湿嘶吼] (undefined)

就凭你发的小米的概况已经可以被打为猕猴了哭笑

不至于,讨论这个没啥可偏向的,基于事实呗
FitLifeGamer-avatar

FitLifeGamer

比亚迪还是有区分的
A是自研,因为比亚迪不想把易四方核心数据拿出来只能自研
C也是自研
comfy-avatar

comfy

补一个极氪,约等于小米,跟理想相比细节和交互体验毛躁。基本算上勉强追上第一梯队。
Oskarヅ-avatar

Oskarヅ

大疆的卓驭科技不配上榜?咦
iCam-avatar

iCam

茶其实,这些对消费者都无所谓,谁先认定L3,谁发展最快。
对消费者来说,不管规则也好,端到端也好,最终还是体现在驾乘体验。
目前看还都是2.99的阶段喷
NotClqwz-avatar

NotClqwz

我就看看,你们继续doge
EDXTZ-avatar

EDXTZ

后发先至,确实吧智驾这个赛道创没了
SUMO-avatar

SUMO

小米有钱只要能挖人就没有偷不到的技术。
ford460ho-avatar

ford460ho

看了一些视频,就视频而言小米已追上理想小鹏等量产水平的说法存疑。
i dont like sand-avatar

i dont like sand

看似客观,实际不客观。这些东西都是要看实际表现的,你都没有一一深度体验过,又怎么能得出客观的评价呢
Unscrewd-avatar

Unscrewd

想问下byd和丰田铂智3x的moment方案,哪个更高级些?为什么byd的还需要ota,而丰田交付就可以用呢?
Daarin-avatar

Daarin

反正我到现在还是不知道楼上有些人加强管理却替厂商着急、想继续付费自担风险帮厂商提供数据的心态哭笑
✪ SHLÖNGA-avatar

✪ SHLÖNGA

两年后大家的能力基本都差不多。
后来者追的还是挺猛的。
コウイ-zial-avatar

コウイ-zial

这都是虚的。也就大时代老哥会关注

准车主看这个,一、同为l2看同类型评测就行,二、看谁先l3就行

几个测评智驾的我最近也看了好几个。

同为L2的目前我还是更倾向于byd和类似水准的的保守方案。超车不激进。接管也适量(你们现在都在L2,保守方案更好)。

鸿蒙方案是在太注重效率。感觉很不让人放心(实线借道超车有点多,真的看麻了,真敢开啊)。
小米城区有点拉(高情商发展空间大)。
蔚来接管太多,城区感觉开起来很累(感觉像驾校教练,蔚来应该给车主付钱lucky)。汗

其他几家没什么特别能说的印象。

当然了,这块更新的很快。我看的几个测评距离现在也3个月以上了,不代表现在水平,更不代表L3水平(叠甲)
Deadlockog-avatar

Deadlockog

同意楼上的一个说法,现在不管是谁家的,只要L3正式落地的时候,你是l3认证的就行。

现在都是基于l2的辅助驾驶,就别搞虚头巴脑的
Deadlockog-avatar

Deadlockog

+ by [梦不能重溫] (undefined)

想问下byd和丰田铂智3x的moment方案,哪个更高级些?为什么byd的还需要ota,而丰田交付就可以用呢?

比亚迪的A和C也就是现在的三激光版和三摄像头版是比亚迪自己的团队自研的,B也就是单激光版是MMT的。然后比亚迪出资六成和MMT成立了迪派智行,所以比亚迪是有自己OTA的能力的。

至于比亚迪需要OTA后才能用,比亚迪是整体推送,包括千里眼,哨兵这些。你要知道比亚迪现在的所有带辅助驾驶的车型,很多以前是连360都没有标配的。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