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还是赵高这个混蛋,蒙蔽圣听。全尼玛安插自己人,还迫害忠良,胡亥本性到不坏,如果李斯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跟赵高合谋改圣旨,换扶苏上位的话大秦可能不会那么快亡,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主要秦始皇在位的时候也干了很多事,等他挂了谁上位估计都不见得好使
[quote][pid=605193089,31594357,1]Reply[/pid] Post by [uid=60318780]未来的进击[/uid] (2022-04-22 21:06):
主要还是赵高这个混蛋,蒙蔽圣听。全尼玛安插自己人,还迫害忠良,胡亥本性到不坏,如果李斯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跟赵高合谋改圣旨,换扶苏上位的话大秦可能不会那么快亡,可惜历史没有如果。[/quote]杀掉所有的兄弟姐妹 就算在不坏也说不过去好吧?
秦始皇在的时候,还能压得住。换扶苏可能也能压住,但是胡亥没本事镇住所有人,只能靠杀人来压制住将领和公子,奈何六国反了。
胡亥怎么样都无所谓,他又不管事儿,管事的是赵高,胡亥自己都死在他手里。
秦始皇留下的不是一堆烂摊子吗?
自己活着时候差点被张良的人砸死,事后还抓不住,这种统治力怎么着都算不上好吧
[quote][pid=605195958,31594357,1]Reply[/pid] Post by [uid=1416377]漩涡惊人[/uid] (2022-04-22 21:22):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quote]张留侯笑而不语,没震到我。刘天子也没震到
实际情况是胡亥无论怎么操作,秦朝迅速崩溃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甚至只要秦始皇多活几年,他就能亲眼看见秦朝的崩溃。
用eu4打个比方,秦始皇当时的过度扩张没有10000%也有8000%。然后分离主义每块地平均+500。
[quote][pid=605195672,31594357,1]Reply[/pid] Post by [uid=62029669]宫国朱璃天下第一[/uid] (2022-04-22 21:20):
实际情况是胡亥无论怎么操作,秦朝迅速崩溃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甚至只要秦始皇多活几年,他就能亲眼看见秦朝的崩溃。
用eu4打个比方,秦始皇当时的过度扩张没有10000%也有8000%。然后分离主义每块地平均+500。[/quote]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残害亲族/严刑峻法/忙着和李斯赵高争权夺利放任局势败坏肯定是在老秦覆灭的道路上踩了几脚油门不假,但是祖龙留下的可不是什么好底子[s:ac:汗]毕竟嬴政当年活着的时候都快要镇不住了,从咸阳到博浪沙到陨石连个凶手都抓不住,泗水亭长私放徒役跑到芒砀山上,楚国余孽公然成为郡守座上宾,说难听点秦始皇玩死几年保不齐他活着的时候老秦就爆了
Reply to [pid=605193832,31594357,1]Reply[/pid] Post by [uid=62916857]褚逸闻[/uid] (2022-04-22 21:10)
也并没有全部杀掉吧,那之后的子婴又是谁?
嬴政死太早人亡政息,再加上立嗣不稳 或者说就压根儿没立嗣,没权力交接 ,六国余孽没消化干净,最后发展成那个样子只能说事必然。胡亥能上位只是个偶然,按正常权力交接轮奸都轮不上他,他就是个被推上去的普通人
秦始皇打下的底子,指二世即位一年就天下皆反?要知道即使是杨广这样的贵物也比这长的多。当然这么比较并不严谨,只是作为参考。
多说一句,就秦国那个制度,老百姓造反是早晚的事。始皇能在自爆前统一天下已经是极限了。
[quote][tid=31594357]Topic[/tid] Post by [uid=63046238]千万间[/uid] (2022-04-22 21:03):
秦始皇打下的那么好的底子败的那么快?[/quote]看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估计你是想要问 如何能保证大统一后的秦朝,不会二世灭亡。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大秦在统一之后,那么快就灭亡了。
在这里,先不忙讨论秦的哪些政策是苛政,是暴政。
(毕竟自商鞅变法过后,秦朝奋六世之余烈,终于一统天下,用的也是这一套严刑苛政)
简单点说:就是秦朝第一次统一全国之后,设想,制度的创立,都非常好,非常超前。。。
但是问题就在于,太超前了,而始皇帝太急于求成了,步子迈太大,扯着蛋了。
毕竟只要始皇帝还活着,,什么赵高,李斯,胡亥都只能继续当狗。
但是 始皇帝只要一死,昔日这些狗就会变成狼。
秦始皇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他以为能世世代代传承的秦法,他忘记了,再严酷的法也是要人来执行的。
而且虽然他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帝国,一个统一的帝国,但是却没发现这个初生的帝国暗潮涌动,危机四伏。
一、先说第一个问题,秦在统一成一个封建大帝国之后,为什么二世而崩。
大秦刚一统天下,建立新的帝国,始皇帝自然踌躇满志,想要开创一个震古烁今的超级大帝国。
但是他光想到了美好的未来,却忘记了新帝国成立之初,已经有太多的内忧外患。
始皇帝当时太急于开拓疆土了,秦国刚完成一统天下,东西南北,都需要派兵去驻守、管理和维持,
这种情况下,太着急往南方的百越投入大量的老秦人兵力,甚至还征发了大量年轻女子去南方和官兵们结成配偶。
这让大秦当时真正的关中核心力量,失去了很大一部分,非常重要的核心军队战力。
而且秦始皇非常着急在全国推行大秦的新法,要求六国的百姓要和老秦人一样的制度来耕种,戍边,服役,这其实太过激进。
要知道这种队其他被征服地区的百姓的改造和感化,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改变过程。
必须首先让老六国的百姓能生活更好,赢得了老六国的民心,你之后的改革才能完整的推进下去。
不然盲目的推进这种老秦人习惯了几十年的秦法,仅仅依靠强硬的军力强迫改革,只会让百姓们无法理解,
最后反而又被六国的老旧贵族,家族的人煽动,吸纳回去。
其次 始皇帝,太崇尚他认为是绝对正确的,绝对不能丝毫修改妥协的法治制度,
他害怕他的后代会走上吕不韦宽柔以安天下,缓刑以抚国民的 乱法方向。所以他立了扶苏之后,又废了扶苏(命扶苏去北方戍边)。
在明知道自己有重病缠身的情况下(找方士帮他续命,让徐福去求长生药),却始终不选出自己满意的帝国合法继承人,不指定新的太子。
这对一个大帝国来说,就是动乱和灭亡的最大隐患。
也正因为如此,当 胡亥和赵高 勾结李斯 伪造诏书,当上太子,为了坐稳帝位,开始铲除,诛杀 当时秦朝的肱骨大臣,将军,以及秦始皇的皇子,公主们的时候,
这个帝国就已经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崩溃。
可以理解的是,当时秦始皇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好了,所以他肯定想快速推进自己的政策,让全国所有的疆土都变成他希望的样子。
结果就是 越着急想要推行的制度和政策,越容易变得 慌腔走板,最后失去控制。
大秦在统一全国之后,当时正确的做法:
1,休养生息,让百姓们从战乱中安定下来,回复生产,再从以前的六国本地,培养大量的本土官吏,学习秦法优秀者 来管理百姓。
老秦国的法制可以选择一部分在六国新土地上执行,对于六国百姓反抗比较激烈的服役,戍边问题,可以暂缓 甚至 修改部分。
用10-30年时间,让六国被征服的百姓,融入和学习,并且最后接受 大秦的法律。
2,停止对南方蛮荒之地的开拓和征伐,先巩固住已经打下的6国疆土,集中兵力铲除六国的遗老,贵族的后人。
因为当时唯一能对帝国有威胁的北方匈奴,
其他 东 南 西 三个方向都没有任何可以威胁帝国的势力存在。
那么兵力分布,只要始终保持 优势兵力在 北方 和 中原 即可;
对南方的开垦应该交给后代 慢慢完成。
3,当然就是帝国继承人的选拔问题,既然你秦始皇觉得扶苏不适合当你的护法 太子,,那么在剩下的皇子里面,继续教育,选拔和考核,在2到3年内选1个大家都认可的,
或者至少也要让大臣们 选择 1个 暂时可以坐太子位置的 新太子,建立皇储是帝国最重要的事情。
二、说完秦始皇自己的问题,再来说说为什么历史上称呼他为千古一帝。
这个是中学历史上就教得很清楚的,车同轨书同文那些就不说了,
秦始皇真正被抬到这么高的地位,是因为他给后世所有的华夏子孙,尤其是想当皇帝,想争霸天下的人,刻画了一个标准。
秦始皇统一天下,称为皇帝,这给后世所有皇帝一个标杆,那就是作为皇帝必须完成在中国范围内的统一大业。
(比如 挫宋 就压根不配叫做大一统王朝,也不配叫做皇帝。)
从今而后的中国:
1、都要实行中央集权制,坚决不能再采用分封和诸侯制;
推行中央集权后,地方上采用郡县制,各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命,
从此政策的制定和颁布都是从天下百姓的角度出发,最大受益者是全中国的百姓。
如果继续采取诸侯制,受益者永远只有地方上那几十个家族,而且为了本地利益,还可能会侵占和掠夺其他地方的利益。
2、大一统的思想: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几乎所有的兵力全部放到了中国的边境(尤其是南方),对国内只保留少量士兵当做警察治安的力量。
这样做,是真正把天下百姓都当做自己的子民,并且想让境内的老百姓都变成一家人,不再有以前按照地域划分的老秦人,齐人,楚人。
从此,大汉江山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将军还是庶民,将把中国是统一的中国,这个思想融入了每个人的血液和灵魂之中。
所以,之后2000年,中国无论怎么分裂,最终是一定会统一的,这就是秦始皇留给所有华夏人民的烙印。
3、依法治国:
秦国依法治国,事无巨细,皆有法式。虽然其中不少法律确实过于严苛,但是这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
从汉开始,虽然皇帝宣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其实从汉开始的中国历代王朝一直是外儒内法,儒学治表,法家治里。
“注意” 这时候开始,法家并不仅仅是法律,而是奉行宗旨为‘法’、‘术’‘势’三者合一。
法代表规则,术代表手段,势代表权威。这是完全可以套用于现代任何政体的,即法律、国策和政体的紧密结合。
不管是共产主义、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必须遵循法家的法、术、势合一原则。
用最符合国情的政体组建政府,此为‘势’;再以此来制定法律规则,此为‘法’;有了这些,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施政方案,此为‘术’。
只要达到了法家的法术势三位合一,不管是什么政体,都能通行无阻,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促使国家发展壮大。”
再多讲一点从汉之后 为何 是师从秦的国家法制管理:
其实战国后期,秦朝集合了几乎所有法家的先进治国理论,算是系统相当完善了。
商鞅属于“法”派,以慎属于“势”派,申不害属于“术”派。
到了韩非子时期,法家终于三派合一,韩非子称之为“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也即是说,法、术、势三者缺一不可,都是帝王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
那个时候,君王威严如山,令行禁止,为“势”。一旦皇帝命令不出京城,就是皇帝失“势”,天下必然大乱。
而君王统御群臣的手段称为“术”,即帝王之术,如果皇帝没有帝王之术,难免被群臣蒙蔽,做一个无头无脑的昏君。
“法”就更好理解,那就是国家法律,如果执法不公、有法不依,国家就要陷入混乱当中。
这是可以套用在任何政体的,属于非常完备的治国思想理念。
“势”从皇帝改成政府,“法”依旧是国家法律,而“术”则是施政方略和公务员体系制度。
中国历代王朝都是外儒内法。
独尊儒术里面的“儒”,只是法家“术”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儒家的思想来稳定社会而已。
所以,秦始皇晚年的昏聩和缺点导致帝国崩溃,我们应该认识,
但是我们更应该了解秦始皇为中华文明开创的很多超越2000年前那个时代的优秀产物。
其实,大家赞美的秦始皇,更多的时候不是1个人,而是一种“具象”,是汇集融合了战国时代后期,所有先进思想和理念的先贤们的集合体。
汉初期搞分封是不得已为之,帮老刘打下江山的这么多诸侯,他如果敢不给分封的好处,立刻就会被诸侯灭掉的风险。
秦大帝国的建立,是通过秦朝“奋六世之余烈”,用强大的军功制建立了一支强悍的军队,逐一消灭六国带来的。
只不过秦始皇晚年犯了太多致命的错误,才导致秦帝国的崩溃。
而“人心向汉”, 恰恰是老百姓们看到了国家大一统之后带来的好处,并且从此凝聚了天南海北的民心。
这个人的出现让秦国加速灭亡,不懂秦始皇为什么选他当太子,让他的继承皇位,本来可以多长几年呢,就因为他的暴政导致了农民起义,就导致了秦国结束
[quote][pid=605196182,31594357,1]Reply[/pid] Post by [uid=1018031]月夜咆哮[/uid] (2022-04-22 21:23):
也并没有全部杀掉吧,那之后的子婴又是谁?[/quote]说到这个,子秦也没被杀掉,还到处乱跑和刘亭长谈笑风生。
主要扶苏怂啊。我要是发配在外肯定要先摸清蒙恬的心态啊。蒙恬都这么表态了,那还不赶紧杀回去?
[quote][pid=605196182,31594357,1]Reply[/pid] Post by [uid=1018031]月夜咆哮[/uid] (2022-04-22 21:23):
也并没有全部杀掉吧,那之后的子婴又是谁?[/quote]子婴目前的主流观点就是 并不是始皇帝的儿子
所以并不是皇位的直接继承人
为什么他能成为三世 就是因为二世这一个辈分的直系全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