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fall
2025-06-22T16:37:05+00:00
​一、市场定位策略:高端切入,逐步渗透
​特斯拉的“三步走”策略​
1、​初期高端化​:以Roadster(售价约67万-101万人民币)树立科技标杆,吸引高净值用户为新技术溢价买单。
​2、中端扩张​:Model S/X(60万-100万级)扩大品牌影响力,验证规模化能力。
​3、大众市场下沉​:Model 3/Y(25万-40万级)实现量产,2023年Model Y全球销量登顶,验证“从奢入俭”路径的成功。
小米的复刻与升级
1、首战即旗舰​:SU7定位“年轻人的第一辆保时捷”,通过纽北圈速(6分22秒)对标超跑,但定价仅21.59万起,直接跨过特斯拉的“高价试水”阶段。
2、SUV主战场闪电战​:YU7(25.35万起),价格低于Model Y 1万元,首销3分钟订单破20万台,1小时达28.9万台。
小米跳过了特斯拉的漫长铺垫,直接以“高端配置+平价”组合拳切入最大细分市场。
二、营销与用户运营:CEO IP+粉丝经济​
1、特斯拉的“马斯克效应”​​:马斯克个人IP(推特营销、火箭回收背书)塑造科技领袖形象,带动品牌信仰。
2、小米的雷军亲民IP打造。
三、中国红利
特斯拉受益于中国政策扶持(2017年Model 3量产危机,2018年独资建厂,靠上海工厂逆转),小米则直接承接成熟产业链。
以上是个人觉得小米对标特斯拉,最稳准狠的切入汽车市场的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外形设计,这点借鉴的不是特斯拉
外型设计是小米的老本行了,当初手机刚上市的时候雷军就明说了全面对标苹果。
汽车也不例外
小米通过 ​​“豪车设计平民化”​​ 策略快速建立市场认知
价格锚定​:SU7售价21.59万(保时捷Taycan 1/4)、YU7售价25.35万(法拉利Purosangue 1/18)
以20%价格提供80%豪车视觉体验,满足“轻奢”需求。
小米汽车的设计本质是 ​​“成熟审美+功能革新”​​ 的组合
在高端跑车的经典框架中,注入家庭实用性与智能科技,以性价比实现“豪车平权”。
借这个思路说说其他电车企业发展
蔚来,挺可惜的,走了换电的邪路,创始人IP也差点意思。
如果拉下脸来直接对标+立IP,恐怕这个赛道小米进来就有点晚了。
理想,是自己挖掘的家庭赛道,有一说一,respect。
华为,超强IP+授权赛道,挺好。
其他品牌,要么没想明白赛道,要么没强IP,发展都没小米这么顺利。
​特斯拉的“三步走”策略​
1、​初期高端化​:以Roadster(售价约67万-101万人民币)树立科技标杆,吸引高净值用户为新技术溢价买单。
​2、中端扩张​:Model S/X(60万-100万级)扩大品牌影响力,验证规模化能力。
​3、大众市场下沉​:Model 3/Y(25万-40万级)实现量产,2023年Model Y全球销量登顶,验证“从奢入俭”路径的成功。
小米的复刻与升级
1、首战即旗舰​:SU7定位“年轻人的第一辆保时捷”,通过纽北圈速(6分22秒)对标超跑,但定价仅21.59万起,直接跨过特斯拉的“高价试水”阶段。
2、SUV主战场闪电战​:YU7(25.35万起),价格低于Model Y 1万元,首销3分钟订单破20万台,1小时达28.9万台。
小米跳过了特斯拉的漫长铺垫,直接以“高端配置+平价”组合拳切入最大细分市场。
二、营销与用户运营:CEO IP+粉丝经济​
1、特斯拉的“马斯克效应”​​:马斯克个人IP(推特营销、火箭回收背书)塑造科技领袖形象,带动品牌信仰。
2、小米的雷军亲民IP打造。
三、中国红利
特斯拉受益于中国政策扶持(2017年Model 3量产危机,2018年独资建厂,靠上海工厂逆转),小米则直接承接成熟产业链。
以上是个人觉得小米对标特斯拉,最稳准狠的切入汽车市场的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外形设计,这点借鉴的不是特斯拉
外型设计是小米的老本行了,当初手机刚上市的时候雷军就明说了全面对标苹果。
汽车也不例外
小米通过 ​​“豪车设计平民化”​​ 策略快速建立市场认知
价格锚定​:SU7售价21.59万(保时捷Taycan 1/4)、YU7售价25.35万(法拉利Purosangue 1/18)
以20%价格提供80%豪车视觉体验,满足“轻奢”需求。
小米汽车的设计本质是 ​​“成熟审美+功能革新”​​ 的组合
在高端跑车的经典框架中,注入家庭实用性与智能科技,以性价比实现“豪车平权”。
借这个思路说说其他电车企业发展
蔚来,挺可惜的,走了换电的邪路,创始人IP也差点意思。
如果拉下脸来直接对标+立IP,恐怕这个赛道小米进来就有点晚了。
理想,是自己挖掘的家庭赛道,有一说一,respect。
华为,超强IP+授权赛道,挺好。
其他品牌,要么没想明白赛道,要么没强IP,发展都没小米这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