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tato90
2021-08-02T08:38:21+00:00
看其他国家队基本都是使出了吃奶力气举的,拼了命要拿个好成绩,我国的举重这一圈看下来都是实力碾压,与此同时也都选择了保守,只要比其他人举的多点拿金牌就行了,完全没有冲击选手极限。举起来的时候能看得出来选手完全还有很多余量,轻松得很。
印象深刻的有一把好像是意大利的举重运动员,本来最后一把少加一点就稳得银牌的,当时他是第三名,但是非要加十几公斤挑战金牌,没举起来最后拿了铜牌,我觉得这种有梦想的人我是respect的,即使他当时挑战没能成功。
[quote][tid=27962315]Topic[/tid] Post by [uid=60199514]最后的绝地武士[/uid] (2021-08-07 16:42):
看其他国家队基本都是使出了吃奶力气举的,拼了命要拿个好成绩,我国的举重这一圈看下来都是实力碾压,与此同时也都选择了保守,只要比其他人举的多点拿金牌就行了,完全没有冲击选手极限。举起来的时候能看得出来选手完全还有很多余量,轻松得很。
印象深刻的有一把好像是意大利的举重运动员,本来最后一把少加一点就稳得银牌的,当时他是第三名,但是非要加十几公斤挑战金牌,没举起来最后拿了铜牌,我觉得这种有梦想的人我是respect的,即使他当时挑战没能成功。[/quote]然后呢?赌失败了 受伤了 下半辈子你养吗?[s:ac:咦][s:ac:咦][s:ac:咦]
还是看状态吧,有时候稳拿的奖牌自然不会想队员受伤。
[s:ac:咦][s:ac:咦]保金了为什么要拼,受伤你管?
保守是手里还有试举在,你成功了,我也可以拼一把
而不是银牌那块,赌别人举不起来
那块银牌,说白了就是没把对方当人,战略上就轻视对方了
别硬云好么?
举重硬举超过自己水平的重量非常容易受伤的,既然实力已经碾压了干嘛冒这种风险?
而且大多数比赛要重量的主动权都在我方的。
搞清楚 这是比赛,合理使用比赛规则最稳的拿下相对好的成绩
不一样的,7个金牌的比赛好像就一场主动权不在我们手上吧,银牌那个就不一样了,主动权在对手手上,张国政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廖秋云开把重量选了118,太低了,第二个是对手状态爆表开把就119(过去生涯最高121)还拿过去的成绩来衡量对手,求稳了
我们的谌利军也是的啊,挺举第二把直接187还是多少,2次机会,举起来冠军,举不起来好像银牌都够呛。
当年占旭刚,最后一下是自己从来没举起的重量,那个挺的过程眼睛珠子都要瞪出来了,起来后那个振臂高呼的动作,一正一反两个方向做了两次,真的把男性力量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运动员在保银和冲金这两个选项肯定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今年丢的那块完完全全就是教练责任。那个女的举完接受采访也委婉说了听从教练安排。
别云了,人家平时训练什么重量成功率多少都有数据的。优势大的时候肯定选成功率高的重量,焦灼或落后了才会选低成功率的拼一把。
[s:ac:委屈] 之前举重比赛有个韩国妹子,举的时候表情很轻松过,很多人觉得妹子太保守了,该多加点。
实际上人家加上去之后,上一把轻轻松松,这一把表情都不对了,直接就失败了。
教练或许的确是保守了,可我觉得教练远比咱们了解运动员,起码人家不仅仅是根据表情来判断运动员的承受能力的…
[quote][pid=539274612,27962315,1]Reply[/pid] Post by [uid=5786169]玉鉴风华[/uid] (2021-08-07 16:46):
保守是手里还有试举在,你成功了,我也可以拼一把
而不是银牌那块,赌别人举不起来
那块银牌,说白了就是没把对方当人,战略上就轻视对方了[/quote]但凡健身举过铁的都知道高水平训练者破一次PR(最好成绩)要准备多久
他们这个水平的提高1公斤都是按年算的,需要至少半年左右的
对方最后超了他妈9公斤
要说问题也是为什么没有选择压1公斤在对方后面出场
而不是什么狗屁最后一举为什么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