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菜鸡点评下《最后一次针对炒股心态的观点输出》

ikuymeister-avatar

ikuymeister

2025-09-25T14:55:43+00:00

[@幸运阿sai]

对你列出的几点,我的看法如下:

3、6、7 完全认同
5 暂不置评
4 也高度赞同:它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自我校验机制”——当你看到别人一套看似逻辑严密的分析时,你能否判断其对错?如果不能,说明你尚未建立独立判断力。
这一点对我触动极大。我炒股也有几年了,整体算下来其实没赚什么钱;多亏今年市场暴涨,账面才勉强回正。但这几年最大的收获,恰恰是认清了自己不适合炒股——正如第4条所揭示的那样:面对各种“有理有据”的分析,我根本无法分辨真假对错。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我就是那“菜”的大多数。
2 的价值极高,甚至超出投资范畴。“知行合一”是贯穿人生的核心能力。
但我想重点讨论的是 第1点:“持续学习、持续成长”真的是通往盈利的必经之路吗?

几乎所有愿意分享的“股坛大佬”都会强调这一点,久而久之,它被当成了一条普适真理。
可他们忽略了一个致命前提:人的认知上限存在天然差异。

都说股市“一赚二平七亏”,这意味着要长期盈利,你的认知必须显著跑赢至少70%的参与者。
而学习,只能帮你逼近自己的认知上限——但无法改变上限本身。

就像多数人哪怕高中复读30年,也考不上清北,不是不努力,而是思维结构和认知天花板客观存在。投资同理。

那些成功者之所以推崇“持续学习”,是因为他们自己恰好拥有足够高的认知上限,学习确实帮他们抵达了盈利彼岸。
但问题在于——他们极少意识到,自己的路径对多数人根本不适用。
他们把“学习→成长→赚钱”当作线性因果,却跳过了最关键的第一步:你是否具备足够高的认知上限?

于是,无数普通投资者被这套叙事裹挟,误以为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复制成功。
结果呢?可能只是从“7亏”挣扎到“2平”,却永远跨不过那道看不见的认知鸿沟。

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比盲目学习更重要的,是尽早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那前30%的认知群体。

“大春,你和别人不一样——别把时间浪费在学炒股上。”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更像“刘禅”:
→ 优先考虑委托给真正的“诸葛亮”;
→ 若“诸葛亮”已不在,看他临终安排了谁;
→ 若这些都不可得,果断离场,是理性选择。

但必须强调一点:你至少得具备分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能力。
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么,这里本就不该是你待的地方。

先判断自己的认知上限,再决定是否入场——这是绝大多数“股坛大佬”在分享时直接跳过的关键前提。
而正是这个被忽略的前提,让无数普通人误入歧途,在本不属于自己的战场上耗尽心力。

最后,感谢 [@幸运阿sai] 的真诚分享
oabdula-avatar

oabdula

127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动态平衡的,牛市前期赚钱百分比增大,股民基数增加,你不需要是前百分30
Ryalated-avatar

Ryalated

兄弟写的真好,认清自己真的很难。

之前摘录的一段话:我和找 很像,冥冥之中 做自己 求真我,就是个寻找的过程吧


人生就是寻找。
AEW-avatar

AEW

你在下面回复贴个条互动不是更好
ikuymeister-avatar

ikuymeister

[quote][pid=841764962,45208931,1]Reply[/pid] Post by [uid=12467316]拨小弦[/uid] (2025-09-25 23:04):

你在下面回复贴个条互动不是更好[/quote][s:ac:擦汗]不会用。。。
toki-avatar

toki

股市不止有零和博弈 还有价值投资
股市国家搞起来是真能提升生产力 只是大多数人把他当赌场玩了
你做价值投资 认知高了 把藏家里的钱投给阿里巴巴
从中产生的生产力差距 这钱就是该你赚的 没从别人兜里掏
不学习的人 把自己多年财富拿去赌都不肯多看几本书 赢了牛逼 输了怪天怪地 我是真没话讲 破产活该
dragongamer-avatar

dragongamer

对头,股市并不适合大部分人,所以刚入门只推荐拿输得起的钱玩。但是人性贪婪,亏了还好说,套住了才能静心去学习,要么直接删软件销户,最怕刚进来就赚钱,哪个新人能忍住不加仓呢[s:ac: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