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oqwe
2021-03-10T15:25:32+00:00
《在建国门城墙上的張衡地动仪推倒了》(首先,标题陈述一件事实,而且一定要配图,至于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和原因,那不重要,只要这个标题显得客观中立就够了)
这个国宝级的张衡地动仪,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造出来的(这个笔法要好好学学,暗示被拆除的这个复制品,就是当初作假制造的原品),
在上级有关精神批示下(这句话也是事实,因为建国初期“上级”确实号召,组织过许多专家学者发掘、保护、修复、或者“复原”古代文物。我们目前常见的复原模型,就是王振铎在1951年设计制造的),
根据古书描写的196个字,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设计并发明了这个所谓的张衡地动仪(事实上近代以来试图复原张衡地动仪的中外学者不计其数,这里所说的英国科学家,可能是指约翰米尔恩。米尔恩复原地动仪采用的是悬垂摆式,王振铎早在1936年设计复原图时,参考了米尔恩的想法,也采用了这一设计,但是在建国后制作复原模型时,却采用了直立杆式。正是原理上的错误,让王振铎的模型受到广泛质疑和批评)
统一口径说是东汉出土(潭友考证很多了,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私货。从没人说过现存的地动仪是出土文物。假如就算是真的出土文物,两千年了,你还指望他正常工作?还因为它吐不出珠子来质疑它没用?更何况如果是出土文物,配图下方必然有哪年出土于哪里,现藏于哪里的字样,有任何人有这方面的印象吗?)。
一个毫无事实根据的后造物(根据史书记载试图复原的模型,哪来的毫无根据?),
被编进教材,使很多中国人从小真的以为是东汉的产物
(这只能说你上课不认真,如果你会被骗这模型是东汉的产物,那你同样会被那个帖子骗了),
事实上那珠子掉不出来(确实,这个复原模型只是因为形象上特别符合人们对文物的想象,才广为流传,它的原理并不正确,毕竟王振铎只是一个历史学家,而不是地质学家。真复原,真制造,害得看米尔恩)。
由于这种事太过于儿戏,以致于有中科院院士直言:房梁上吊一块肉都比它强(据查证,这名院士叫傅承义,他的原话是:房梁上吊一块肉都比这个模型强。),
后来随着社会进步,年轻人的科学素养越来越高,这个“地动仪”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最后成了一个扯淡的反面教材,(受到质疑的只是这个模型复原得是否正确,而不是张衡是否发明过地动仪)
无奈只有拆走了,(这个模型的复制全国没有一万也有一千,拆除一个模型就给定罪?)
教科书也删了这段……。(据查证,教科书没有删除地动仪相关内容,但同时也没有原帖所说的这是“出土文物”,这是自己立了靶子自己打)
人的认知一旦先入为主,便会从小嵌入脑髓,形成思维闭环,愚蠢就很难改变,而教科书这类的反常识的东西太多。(精髓来了,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地评价一番,引导网友“独立思考”)[s:ac:哭笑]
其实很简单,就是拿一件小事,大而化之,然后引述相关背景,但是一定要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在看似正确的叙述中,代入私货,引导他人朝着错误的方向思考,帖子就这样成了。
你要问张衡地动仪有没有用,我可以明白告诉你,史书上所记载的,仅仅是它具有验证地震的功能,大概知道什么时候在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跟现代地震仪器比起来差太远了,无法测定强度 深度 范围等等数据,不过,毕竟是一个两千多年前古人制造的仪器,虽然初级,但是还是牛逼。[s:ac:哭笑] 但是就是有人想带节奏,引导大家往“中国东汉时期的张衡地动仪根本就是假的”这方面(甚至其他的方面)思考。[s:ac:哭笑]
这个国宝级的张衡地动仪,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造出来的(这个笔法要好好学学,暗示被拆除的这个复制品,就是当初作假制造的原品),
在上级有关精神批示下(这句话也是事实,因为建国初期“上级”确实号召,组织过许多专家学者发掘、保护、修复、或者“复原”古代文物。我们目前常见的复原模型,就是王振铎在1951年设计制造的),
根据古书描写的196个字,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设计并发明了这个所谓的张衡地动仪(事实上近代以来试图复原张衡地动仪的中外学者不计其数,这里所说的英国科学家,可能是指约翰米尔恩。米尔恩复原地动仪采用的是悬垂摆式,王振铎早在1936年设计复原图时,参考了米尔恩的想法,也采用了这一设计,但是在建国后制作复原模型时,却采用了直立杆式。正是原理上的错误,让王振铎的模型受到广泛质疑和批评)
统一口径说是东汉出土(潭友考证很多了,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私货。从没人说过现存的地动仪是出土文物。假如就算是真的出土文物,两千年了,你还指望他正常工作?还因为它吐不出珠子来质疑它没用?更何况如果是出土文物,配图下方必然有哪年出土于哪里,现藏于哪里的字样,有任何人有这方面的印象吗?)。
一个毫无事实根据的后造物(根据史书记载试图复原的模型,哪来的毫无根据?),
被编进教材,使很多中国人从小真的以为是东汉的产物
(这只能说你上课不认真,如果你会被骗这模型是东汉的产物,那你同样会被那个帖子骗了),
事实上那珠子掉不出来(确实,这个复原模型只是因为形象上特别符合人们对文物的想象,才广为流传,它的原理并不正确,毕竟王振铎只是一个历史学家,而不是地质学家。真复原,真制造,害得看米尔恩)。
由于这种事太过于儿戏,以致于有中科院院士直言:房梁上吊一块肉都比它强(据查证,这名院士叫傅承义,他的原话是:房梁上吊一块肉都比这个模型强。),
后来随着社会进步,年轻人的科学素养越来越高,这个“地动仪”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最后成了一个扯淡的反面教材,(受到质疑的只是这个模型复原得是否正确,而不是张衡是否发明过地动仪)
无奈只有拆走了,(这个模型的复制全国没有一万也有一千,拆除一个模型就给定罪?)
教科书也删了这段……。(据查证,教科书没有删除地动仪相关内容,但同时也没有原帖所说的这是“出土文物”,这是自己立了靶子自己打)
人的认知一旦先入为主,便会从小嵌入脑髓,形成思维闭环,愚蠢就很难改变,而教科书这类的反常识的东西太多。(精髓来了,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地评价一番,引导网友“独立思考”)[s:ac:哭笑]
其实很简单,就是拿一件小事,大而化之,然后引述相关背景,但是一定要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在看似正确的叙述中,代入私货,引导他人朝着错误的方向思考,帖子就这样成了。
你要问张衡地动仪有没有用,我可以明白告诉你,史书上所记载的,仅仅是它具有验证地震的功能,大概知道什么时候在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跟现代地震仪器比起来差太远了,无法测定强度 深度 范围等等数据,不过,毕竟是一个两千多年前古人制造的仪器,虽然初级,但是还是牛逼。[s:ac:哭笑] 但是就是有人想带节奏,引导大家往“中国东汉时期的张衡地动仪根本就是假的”这方面(甚至其他的方面)思考。[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