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yboituna <--- EPIC ID
2020-11-26T11:18:56+00:00
疫情期间老婆不慎怀孕,本来没打算这么快要2胎,既然找来了就准备迎接新生命吧,买房加买车提上日程。
年中遇到深圳房市新政,新房打新买不到,二手房满5唯一待价而沽,7月匆匆忙忙买了套带固定车位的二手房上车,随后开始选车。
我老家湖南岳阳的,17年老婆怀孕,为了避免过年挤高铁,买了第一辆车雪铁龙天逸,主要看重其性价比,空间表现和乘坐舒适性,外加当时还比较少见的全液晶仪表盘和支持carplay。
18年结婚后老婆在家养胎,我在深圳上班,一到过年过节就往家里跑;
19年后接老婆孩子和老妈来深圳一起生活;
19年年底家里发生变故又送他们回去了;
到今年又随我来深圳;
最后就是今年怀二胎又送他们回老家养胎;
加之家里不少亲戚朋友也在深圳这边上班,一到过年过节回家车票一票难求,都是搭我的车来回;
每次长途出行基本都是三四个成人,而且大人加小孩的行李都是一大堆;
所以买了车除了平时出行方便,也让每次长途出行的幸福感提升了很多,有车了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多带点行李就多带点行李。
粗略算走高速基本油钱加高速费1块钱一公里,高铁5毛一公里,车上坐两个人就跟高铁费用无异,虽然时间长点但便利性完胜。
应该说SUV的装载能力在我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二辆车除了要考虑到二胎家庭一家人的出行外,还要兼顾我上下班通勤的需要。
综合考虑到深圳的牌照政策,加上有固定车位能加装充电桩,再加上少不了的长途出行需求,最后算下性价比,其实选择面及其有限,就是混动新能源,最终选择了理想one。
我多年从事互联网行业,李想骂大众CEO懂个屁的用户体验,本人深以为然,车子是个工具,其本质上和手机上的APP一样,需要倾听用户呼声,解决用户痛点,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并依此不停的迭代更新产品。
现在的燃油车,若不是半路杀出个特斯拉和后面一众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不客气的说,其技术和100多年前汽车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质的提升,每年换换壳,新瓶装旧酒,让人感受不到任何兴奋点。
而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无一不是车机全程联网,所有子系统全部由车机统一集中管理,和现在事实上的个人辅助终端设备手机强联动,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对传统车企就是降维打击的存在。
至于理想one,作为车子其本身的素质:用料厚道、加速平顺,乘坐舒适,空间大满足一家6口的出行需求,当油车开省油,当电车开省钱还没有里程焦虑,开出去也比奥德赛GL8之类的MPV有面子,对用户来说这就是一部好车,至于你用的什么技术是用户需要关心的吗——重要的是用户体验。
说到提车,车是9月初下定的,有现车,定车后3天即可提车,速度快的超出个人预期,个人想等保险新增实施后再提车,因此拖到下旬才提车。
提完车后不久就是国庆,燃油优先模式跑老家一个来回,10月回深圳后大学室友毕业10周年聚会,去汕头南澳岛周边游玩了4天3晚,两个加起来跑了3000多公里。
房子也是国庆后交房,交房后安装充电桩,物业是服务水平全国有名的物业,从申请安装电表到充电桩安装到位一个星期多一点就搞定了。
先说能耗,燃油模式不管堵不堵,平均8个油,95的油6元/L,平均1公里5毛不到,由于燃油优先其电能全部来源于发动机,所以燃油优先的油耗是包括了空调之类的电器耗电的,是比较准的.
纯电模式表显不到17度每百公里,但这只是驱动电耗,不包括空调音乐之类的电耗,另外充电的时候也有能源转换的消耗,根据我的充电桩充电度数实际里程算出来应该在23~25度每百公里,这是充电电耗,是实际付出的成本。
具体续航和能耗可以看这个评测,和我实际情况很符合,其数值是23.8,但其测试的时候是非拥堵的,我平时上下班拥堵的情况下空调的电耗会增加。 [url]http://m.youcheyihou.com/news/385428[/url]
[quote]
测试结束后,我们用特来电的快充桩将车辆从17%电量充至100%。充电总时长为1小时15分,充电度数为30.20度,充电效率不算高。根据充电度数及实际纯电续航可以计算出,理想ONE的实际充电平均电耗为23.8kWh/100km。需要注意的是,理想ONE车内表显的“驱动电耗”,是不包含车辆空调等其它用电设备能耗的。从充电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车辆刚开始充电时,充电功率接近60kW,但随着时间以及SOC的增加,充电功率便逐步下降,大部分时间的充电功率大约在15kW左右,SOC接近100%时,涓流充电的功率维持在6kW左右
[/quote]深圳谷电电价0.336元,平均1公里8分;纯电出行成本是用油的1/6的样子,当然纯油的用车成本相对同级别燃油车来说也不高就是。
NVH方面,纯电就不说了,至于很多人关心的增程器的声音,不开到馈电,绝大部分时间是无感的,高速的时候燃油优先会将纯电续航维持在90km左右(WLTC),我一般会开启巡航加车道保持,不仔细听实际是难以听到的,更何况一般都会开音乐。
至于极端的馈电状态我还真遇到过,就是开到纯电续航还有20km的时候开去店里做镀晶,结果店员夜里忘了锁车,加之钥匙就在旁边,车子一夜没有断电,到第二天我去拿车的时候纯电续航只有8km了,开回去的时候空调都禁用了,只能开窗,那增程器的声音那叫一个酸爽~
上述情况比较极端,其实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上下班通勤,都是纯电模式。
至于加速,平顺性,车机智能化之类的,就不和燃油车比了吧,大家都懂。
平时上下班来回30km,理想one WLTC续航满电140km,到20km续航强制启动增程器,实际能纯电行驶120km,理论能刚好4天一充,但实际我设置充电上限98%也就是138km,外加WLTC还要缩水3~4km的续航,所以为了完全纯电出行是三天一充,周末出行另算。
应该说电池容量是够用的,但个人希望再多谢,WLTC能达到200~250km最好,那样基本就一周一充了,并且刚好谷电时间段能慢充能充满。
辅助驾驶很好用,特别是在高速上,国庆回去全程辅助驾驶,相比天逸的定速巡航,车道保持加ACC基本让人从全身心开车到监督系统开车的角色转换,身心放松得多,开起来也很轻松,回去将近900km一口气开到家,而以往都要在中途休息睡一觉。
另外通勤路上也基本都是快速路,辅助驾驶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很多,这个功能超值。
11月家里有事又回去了一趟,这次是坐高铁的,在家里开了两天天逸,嗯~怎么说呢,音响差,吵,中控大屏小的可怜,倒车影像要仔细瞄……而就在不久前我还觉得天逸的NVH算不错的了,这点电车真的吊打油车,全方位的。
其他的就没啥了,这个月理想one的销量又创了新高,说明很多人在慢慢抛掉一开始的偏见,开始接受增程这种新能源方式,好东西总会发光的,祝国产新势力越来越好吧,革了大众丰田本田通用和国内买办合资车企这些不思进取的传统车企的命。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2/02/-7da9Q5-kd9cK23T1kSg0-s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2/02/-7da9Q5-3hm3K2eT3cSsg-fz.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2/02/-7da9Q5-9uhmK1dT3cSsg-g0.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2/02/-7da9Q5-ca5jK15T1kSg0-s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2/02/-7da9Q5-8rvfK1eT3cSsg-g0.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2/02/-7da9Q5-94klK1bT3cSsg-g0.jpg.medium.jpg[/img]
年中遇到深圳房市新政,新房打新买不到,二手房满5唯一待价而沽,7月匆匆忙忙买了套带固定车位的二手房上车,随后开始选车。
我老家湖南岳阳的,17年老婆怀孕,为了避免过年挤高铁,买了第一辆车雪铁龙天逸,主要看重其性价比,空间表现和乘坐舒适性,外加当时还比较少见的全液晶仪表盘和支持carplay。
18年结婚后老婆在家养胎,我在深圳上班,一到过年过节就往家里跑;
19年后接老婆孩子和老妈来深圳一起生活;
19年年底家里发生变故又送他们回去了;
到今年又随我来深圳;
最后就是今年怀二胎又送他们回老家养胎;
加之家里不少亲戚朋友也在深圳这边上班,一到过年过节回家车票一票难求,都是搭我的车来回;
每次长途出行基本都是三四个成人,而且大人加小孩的行李都是一大堆;
所以买了车除了平时出行方便,也让每次长途出行的幸福感提升了很多,有车了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多带点行李就多带点行李。
粗略算走高速基本油钱加高速费1块钱一公里,高铁5毛一公里,车上坐两个人就跟高铁费用无异,虽然时间长点但便利性完胜。
应该说SUV的装载能力在我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二辆车除了要考虑到二胎家庭一家人的出行外,还要兼顾我上下班通勤的需要。
综合考虑到深圳的牌照政策,加上有固定车位能加装充电桩,再加上少不了的长途出行需求,最后算下性价比,其实选择面及其有限,就是混动新能源,最终选择了理想one。
我多年从事互联网行业,李想骂大众CEO懂个屁的用户体验,本人深以为然,车子是个工具,其本质上和手机上的APP一样,需要倾听用户呼声,解决用户痛点,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并依此不停的迭代更新产品。
现在的燃油车,若不是半路杀出个特斯拉和后面一众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不客气的说,其技术和100多年前汽车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质的提升,每年换换壳,新瓶装旧酒,让人感受不到任何兴奋点。
而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无一不是车机全程联网,所有子系统全部由车机统一集中管理,和现在事实上的个人辅助终端设备手机强联动,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对传统车企就是降维打击的存在。
至于理想one,作为车子其本身的素质:用料厚道、加速平顺,乘坐舒适,空间大满足一家6口的出行需求,当油车开省油,当电车开省钱还没有里程焦虑,开出去也比奥德赛GL8之类的MPV有面子,对用户来说这就是一部好车,至于你用的什么技术是用户需要关心的吗——重要的是用户体验。
说到提车,车是9月初下定的,有现车,定车后3天即可提车,速度快的超出个人预期,个人想等保险新增实施后再提车,因此拖到下旬才提车。
提完车后不久就是国庆,燃油优先模式跑老家一个来回,10月回深圳后大学室友毕业10周年聚会,去汕头南澳岛周边游玩了4天3晚,两个加起来跑了3000多公里。
房子也是国庆后交房,交房后安装充电桩,物业是服务水平全国有名的物业,从申请安装电表到充电桩安装到位一个星期多一点就搞定了。
先说能耗,燃油模式不管堵不堵,平均8个油,95的油6元/L,平均1公里5毛不到,由于燃油优先其电能全部来源于发动机,所以燃油优先的油耗是包括了空调之类的电器耗电的,是比较准的.
纯电模式表显不到17度每百公里,但这只是驱动电耗,不包括空调音乐之类的电耗,另外充电的时候也有能源转换的消耗,根据我的充电桩充电度数实际里程算出来应该在23~25度每百公里,这是充电电耗,是实际付出的成本。
具体续航和能耗可以看这个评测,和我实际情况很符合,其数值是23.8,但其测试的时候是非拥堵的,我平时上下班拥堵的情况下空调的电耗会增加。 [url]http://m.youcheyihou.com/news/385428[/url]
[quote]
测试结束后,我们用特来电的快充桩将车辆从17%电量充至100%。充电总时长为1小时15分,充电度数为30.20度,充电效率不算高。根据充电度数及实际纯电续航可以计算出,理想ONE的实际充电平均电耗为23.8kWh/100km。需要注意的是,理想ONE车内表显的“驱动电耗”,是不包含车辆空调等其它用电设备能耗的。从充电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车辆刚开始充电时,充电功率接近60kW,但随着时间以及SOC的增加,充电功率便逐步下降,大部分时间的充电功率大约在15kW左右,SOC接近100%时,涓流充电的功率维持在6kW左右
[/quote]深圳谷电电价0.336元,平均1公里8分;纯电出行成本是用油的1/6的样子,当然纯油的用车成本相对同级别燃油车来说也不高就是。
NVH方面,纯电就不说了,至于很多人关心的增程器的声音,不开到馈电,绝大部分时间是无感的,高速的时候燃油优先会将纯电续航维持在90km左右(WLTC),我一般会开启巡航加车道保持,不仔细听实际是难以听到的,更何况一般都会开音乐。
至于极端的馈电状态我还真遇到过,就是开到纯电续航还有20km的时候开去店里做镀晶,结果店员夜里忘了锁车,加之钥匙就在旁边,车子一夜没有断电,到第二天我去拿车的时候纯电续航只有8km了,开回去的时候空调都禁用了,只能开窗,那增程器的声音那叫一个酸爽~
上述情况比较极端,其实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上下班通勤,都是纯电模式。
至于加速,平顺性,车机智能化之类的,就不和燃油车比了吧,大家都懂。
平时上下班来回30km,理想one WLTC续航满电140km,到20km续航强制启动增程器,实际能纯电行驶120km,理论能刚好4天一充,但实际我设置充电上限98%也就是138km,外加WLTC还要缩水3~4km的续航,所以为了完全纯电出行是三天一充,周末出行另算。
应该说电池容量是够用的,但个人希望再多谢,WLTC能达到200~250km最好,那样基本就一周一充了,并且刚好谷电时间段能慢充能充满。
辅助驾驶很好用,特别是在高速上,国庆回去全程辅助驾驶,相比天逸的定速巡航,车道保持加ACC基本让人从全身心开车到监督系统开车的角色转换,身心放松得多,开起来也很轻松,回去将近900km一口气开到家,而以往都要在中途休息睡一觉。
另外通勤路上也基本都是快速路,辅助驾驶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很多,这个功能超值。
11月家里有事又回去了一趟,这次是坐高铁的,在家里开了两天天逸,嗯~怎么说呢,音响差,吵,中控大屏小的可怜,倒车影像要仔细瞄……而就在不久前我还觉得天逸的NVH算不错的了,这点电车真的吊打油车,全方位的。
其他的就没啥了,这个月理想one的销量又创了新高,说明很多人在慢慢抛掉一开始的偏见,开始接受增程这种新能源方式,好东西总会发光的,祝国产新势力越来越好吧,革了大众丰田本田通用和国内买办合资车企这些不思进取的传统车企的命。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2/02/-7da9Q5-kd9cK23T1kSg0-s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2/02/-7da9Q5-3hm3K2eT3cSsg-fz.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2/02/-7da9Q5-9uhmK1dT3cSsg-g0.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2/02/-7da9Q5-ca5jK15T1kSg0-sg.jpg.thumb.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2/02/-7da9Q5-8rvfK1eT3cSsg-g0.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2/02/-7da9Q5-94klK1bT3cSsg-g0.jpg.medium.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