𝒥ö𝓇𝓂𝓊𝓃𝑔𝒶𝓃𝒹𝓇
2021-01-04T02:33:20+00:00
反正现在全员核酸,目前市区还没出现阳性,相应号召做完核酸全部居家隔离或者自我隔离,闲着没事给你们介绍下大邢台的没美食。
首先先给自己扣一个美食荒漠的帽子,因为确实没有南方的美食多,最近这些年反正什么馆子都有,不过不是本地的。
本地的传统美食,不能说是美食,只能说是传统食品,毕竟那些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估计认为这不算啥。
从县志上来看,邢台本地早年间比较穷,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一般都是粗粮细作就不错了,弄个小鏊煎饼,弄个饸烙面,弄个苦力,我们这里叫苦力就是用榆树叶啊什么的合着白面蒸的,然后蘸酱油醋吃,山区里面往蒸好的窝头里面放一个熟柿子就算是哄小孩的无上神器了。
我们这里有一种特色饮品,酸枣汁,就是把酸枣你们也可以认为是野枣的果肉做成粉,然后冲水和,还挺甜的,来的邢台的话可以带点酸枣面回去,当橘子粉喝,不过最近这些年很难买到正宗的了,这东西正宗的成本也很高的。
时间来到改革开放,各个地区在原来的基础上就发展出一些本地经常吃的比较顺口的食品,也就成了当地没事,虽然我在市区待了十年,也没听说过市区有什么传统美食,好像都是从下面县里来的。
下面开始说各个县城的美食。
任县,任县好像是杜淳的老家,当地的老炒肉是特色,县里举行技能大赛,然后颁发证书,老炒肉是啥,你可以理解为酱炒五花肉里面加醋和豆芽和藕,还一些配菜,吃老炒肉要配店里的烧饼,我一般再配豆腐汤,当然也可以配炒肉汤。这个是县里认定的,据说有一家已经三代了。还有酥鱼,我们这边一般都有酥鱼,反正就是那个味,喜欢的可以当下酒菜。
隆尧,隆尧是老子故乡,有李氏祠堂,据说全国姓李的出自这里,具体也不清楚。隆尧在城边有几个羊肉馆,环境想当差,不过外面都是本地外地的好车,去吃炖羊肉,羊三宝什么的,消费还不低,市里的羊肉馆都会顶着隆尧羊肉的名字,甚至我在北京离天安门大概两公里的小胡同里还吃过一顿隆尧烧烤。
有人说饸烙面,其实饸烙面也是一种粗粮细作的情况,山区的饸烙面是红薯面掺白面做的,因为红薯面发甜,所以饸烙面本身就有了一个底味,吃起来不难吃的,但是这东西不能多吃,容易胀肚,不过现在真的红薯面也不多了。
内丘特色,炒肉挂汁,据说已经三代了,有指定传人,但是很多本地人不爱吃,说难吃。实际上这是当年物质条件不好的时候的一种做法,当年觉得好吃是因为没吃过肉吃肉少,现在整天吃当然觉得不好吃了,怎么形容这道菜呢。你可以理解为炸酱面的炸酱那种形态。
清河县菜豆腐,反正所有的菜豆腐都是清河的,这是种什么东西呢,我也没研究出来,你可以理解为豆腐脑的一种吧,我不知道别处有没有,就好像是把一块豆腐用手抓烂然后加点菜吃?反正当早餐挺好啊的。
说到今麦郎,把我听到的传闻给大家讲一讲,当年我们这里有一种方便面巨好吃,叫鸡汁方便面,今麦郎的前身也就是华龙的一些人想去厂子学习技术,鸡汁面厂让其参观车间,介绍技术,回去以后这帮人自己从小作坊开始,打价格战竞争,然后因为他们的方便面油大便宜,所以很快占领市场,等鸡汁面想去他们厂参观学习的时候,人家就俩字,不让!然后鸡汁面的人慢慢被挖走,结果倒闭了。其实邢台鸡汁方便面比当时的别的方便面都好吃!可惜他技术落后没有那种桶装,价格战打不过人才流失,可惜了。
继续说,就说现在疫情严重的南宫,现在叫南宫市,那里有华北地区最大的烈士陵园,当年很多南宫人都是在陵园幽静的小路上约会,成就了一对对新人的,当然烈士们牺牲,不就是希望看到太平天下吗,他们能看到这种景象,也是一种欣慰吧。
南宫的饼卷肉叫饼卷儿,还一种把两边都卷起来的,叫枕头,里面可以卷剔骨肉,牛肉,驴肉啥的,也可以卷南宫的特色,叫晕菜,就是你可以理解为另一种焖子,挺好吃的。南宫那一带冬天出产黄韭菜,是用韭菜很在背光的情况下培育出来的,过年用这个东西当韭菜包饺子,特别特别好吃!主要特色就是用肉丁加黄韭菜,肉要先煮再切丁,要不一起煮黄韭菜就烂了。包好的饺子一下水,只要饺子皮熟了就出锅,火要小,黄韭菜很容易熟,特别好吃!特别好吃!
有人说焖饼,我认为在我们这里只能说是种主食,所有的饭店都会做,你要吃到难吃的能难吃死你,是当地的一种特色主食,回家吃饭了再说。
继续说焖饼,这是我们这里一种常见的主食,给南方朋友说下吧,就是先烙一张饼,如果是外面吃的,这张饼没有油,自己家里吃的话,会有一点油。饼弄到快熟的时候拿出来,切成3到4毫米宽的细丝,然后锅内放油就当炒菜一样,想吃什么焖饼就炒什么菜,然后等菜快好了,稍微加点水把冰丝放进去,喜欢加酱油的可以加酱油,颜色好看点。然后盖锅盖闷一会,等出锅的时候放香油然后用筷子把上面的饼和下面的菜弄均匀就行了。常见的焖饼有豆芽的,白菜的,素的就是加鸡蛋,肉的加肉。但是我在家自己做不放这些,我喜欢做豆角的,茄子的,出锅后往里放蒜末和香油,可好吃了。
首先先给自己扣一个美食荒漠的帽子,因为确实没有南方的美食多,最近这些年反正什么馆子都有,不过不是本地的。
本地的传统美食,不能说是美食,只能说是传统食品,毕竟那些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估计认为这不算啥。
从县志上来看,邢台本地早年间比较穷,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一般都是粗粮细作就不错了,弄个小鏊煎饼,弄个饸烙面,弄个苦力,我们这里叫苦力就是用榆树叶啊什么的合着白面蒸的,然后蘸酱油醋吃,山区里面往蒸好的窝头里面放一个熟柿子就算是哄小孩的无上神器了。
我们这里有一种特色饮品,酸枣汁,就是把酸枣你们也可以认为是野枣的果肉做成粉,然后冲水和,还挺甜的,来的邢台的话可以带点酸枣面回去,当橘子粉喝,不过最近这些年很难买到正宗的了,这东西正宗的成本也很高的。
时间来到改革开放,各个地区在原来的基础上就发展出一些本地经常吃的比较顺口的食品,也就成了当地没事,虽然我在市区待了十年,也没听说过市区有什么传统美食,好像都是从下面县里来的。
下面开始说各个县城的美食。
任县,任县好像是杜淳的老家,当地的老炒肉是特色,县里举行技能大赛,然后颁发证书,老炒肉是啥,你可以理解为酱炒五花肉里面加醋和豆芽和藕,还一些配菜,吃老炒肉要配店里的烧饼,我一般再配豆腐汤,当然也可以配炒肉汤。这个是县里认定的,据说有一家已经三代了。还有酥鱼,我们这边一般都有酥鱼,反正就是那个味,喜欢的可以当下酒菜。
隆尧,隆尧是老子故乡,有李氏祠堂,据说全国姓李的出自这里,具体也不清楚。隆尧在城边有几个羊肉馆,环境想当差,不过外面都是本地外地的好车,去吃炖羊肉,羊三宝什么的,消费还不低,市里的羊肉馆都会顶着隆尧羊肉的名字,甚至我在北京离天安门大概两公里的小胡同里还吃过一顿隆尧烧烤。
有人说饸烙面,其实饸烙面也是一种粗粮细作的情况,山区的饸烙面是红薯面掺白面做的,因为红薯面发甜,所以饸烙面本身就有了一个底味,吃起来不难吃的,但是这东西不能多吃,容易胀肚,不过现在真的红薯面也不多了。
内丘特色,炒肉挂汁,据说已经三代了,有指定传人,但是很多本地人不爱吃,说难吃。实际上这是当年物质条件不好的时候的一种做法,当年觉得好吃是因为没吃过肉吃肉少,现在整天吃当然觉得不好吃了,怎么形容这道菜呢。你可以理解为炸酱面的炸酱那种形态。
清河县菜豆腐,反正所有的菜豆腐都是清河的,这是种什么东西呢,我也没研究出来,你可以理解为豆腐脑的一种吧,我不知道别处有没有,就好像是把一块豆腐用手抓烂然后加点菜吃?反正当早餐挺好啊的。
说到今麦郎,把我听到的传闻给大家讲一讲,当年我们这里有一种方便面巨好吃,叫鸡汁方便面,今麦郎的前身也就是华龙的一些人想去厂子学习技术,鸡汁面厂让其参观车间,介绍技术,回去以后这帮人自己从小作坊开始,打价格战竞争,然后因为他们的方便面油大便宜,所以很快占领市场,等鸡汁面想去他们厂参观学习的时候,人家就俩字,不让!然后鸡汁面的人慢慢被挖走,结果倒闭了。其实邢台鸡汁方便面比当时的别的方便面都好吃!可惜他技术落后没有那种桶装,价格战打不过人才流失,可惜了。
继续说,就说现在疫情严重的南宫,现在叫南宫市,那里有华北地区最大的烈士陵园,当年很多南宫人都是在陵园幽静的小路上约会,成就了一对对新人的,当然烈士们牺牲,不就是希望看到太平天下吗,他们能看到这种景象,也是一种欣慰吧。
南宫的饼卷肉叫饼卷儿,还一种把两边都卷起来的,叫枕头,里面可以卷剔骨肉,牛肉,驴肉啥的,也可以卷南宫的特色,叫晕菜,就是你可以理解为另一种焖子,挺好吃的。南宫那一带冬天出产黄韭菜,是用韭菜很在背光的情况下培育出来的,过年用这个东西当韭菜包饺子,特别特别好吃!主要特色就是用肉丁加黄韭菜,肉要先煮再切丁,要不一起煮黄韭菜就烂了。包好的饺子一下水,只要饺子皮熟了就出锅,火要小,黄韭菜很容易熟,特别好吃!特别好吃!
有人说焖饼,我认为在我们这里只能说是种主食,所有的饭店都会做,你要吃到难吃的能难吃死你,是当地的一种特色主食,回家吃饭了再说。
继续说焖饼,这是我们这里一种常见的主食,给南方朋友说下吧,就是先烙一张饼,如果是外面吃的,这张饼没有油,自己家里吃的话,会有一点油。饼弄到快熟的时候拿出来,切成3到4毫米宽的细丝,然后锅内放油就当炒菜一样,想吃什么焖饼就炒什么菜,然后等菜快好了,稍微加点水把冰丝放进去,喜欢加酱油的可以加酱油,颜色好看点。然后盖锅盖闷一会,等出锅的时候放香油然后用筷子把上面的饼和下面的菜弄均匀就行了。常见的焖饼有豆芽的,白菜的,素的就是加鸡蛋,肉的加肉。但是我在家自己做不放这些,我喜欢做豆角的,茄子的,出锅后往里放蒜末和香油,可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