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08sol
2024-10-23T11:16:58+00:00

首先是叠Buff环节,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喜欢理想的人根本不会考虑越野,喜欢越野的人也根本不会去看理想这种“软派”SUV,但是我还是坚持认为,大多数消费者是“可城可野”的,购车方向和取舍也是可以改变的。然后,既然豹8轴距和L6一模一样都是2920mm,那为什么要让豹8和L8做对比?原因很简单,第一、从产品定位角度来说豹8和L8都是各自品牌下属的中大型车,第二、越野车轴距普遍同级别偏短,同样是2920mm的轴距,放在L系列的SUV(L6)上只能算是中型,但是放在越野产品上足以按照中大型来定位。第三,从内部实际乘坐空间以及6座布局上来说,豹8和L8非常接近。所以这两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车型实际上有可比性,而且可比性很大。
Buff叠完,进入正题。目前得到的消息是第一批上市的豹8是带完全体云辇和智驾的高配车型。那么,L8的比较合适的对比车型是L8 MAX(中配)。
I.购买L8得到的重要用户体验有:
(1)225公里的纯电续航,更低的能耗
(2)单腔空气弹簧
(3)理想自研的端到端智驾
(4)舒适性更好的座椅
(5)故障率更低,品控更好
(6)行业最好的车机
II.购买豹8得到的重要用户体验有:
(1)100公里的纯电续航,更高的能耗
(2)完全体云辇P
(3)华为ADS 3.0
(4)座椅逊于理想
(5)故障率更高,品控较差。
(6)大梁车,越野能力远强于L8
对比(1),关于纯电续航,明显L8更优,直接的结果就是续航相差100公里。这100公里的区别可能是通勤的时候两三天充一次和一周充一次电的区别,对于有家充桩的用户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没有家充桩又想充电薅羊毛的用户来说,体验差异巨大。另外提一下,明年插混车的纯电里程会大幅度提高(几乎翻倍),豹8的100km短续航会成为极大的短板。
对比(2),关于悬挂的形式,豹8具有U8同款的完全体云辇P,从主动控制技术、可调性、制造成本等维度来说都要比L8的单腔空气弹簧更加高级。
对比(3),关于智驾,这个方面我的看法可能和大多数人不同,现阶段我认为这两辆车可能半斤八两。你可能会说,理想的智驾何德何能去比华为的ADS3.0?目前豹8上智驾系统尚未完成投运,适配得如何完全是个问号,之前迪子和华为就系统数据开源问题也进行过多轮的协商,大概就是适配华为智驾需要迪子进一步开源提供车辆的数据,但是显然核心数据开源这对于迪子来说非常危险。所以智驾到底什么时候能完成适配,量产车能适配到什么程度,现在真的不好说。但是L8现在已经有可见即可得的端到端智驾(6.4版本)。
对比(4),经过试驾和展车的对比,座椅确实还是理想的更舒服。另外,这两辆车底盘的质感层面,其实有一些相似性,L8豹8均调到运动模式的情况下都是整体偏软,容易晕车,细碎震动较多。但是造成两辆车底盘感受相似的原因是不同的,这里就不展开啰嗦了。
对比(5),关于质量和可靠性,首先L8基本已经经过了市场验证,且网上可以找到多个L系列10万公里耐久度长测的视频,可以说L系列的质量可靠性非常好。其次,豹8目前尚未上市,但是就去年的豹5质量及品控来看,可谓是一言难尽,大大小小的BUG不计其数。如:螺栓顶油箱、半轴问题、HUD模糊、高发的EV受限、早期座椅缝线工艺差,内饰塑料件易损、刹车油管问题、装电踏敲排气管问题等等等等实在太多了。虽然豹5后面不断进行改进但是可以看到迪子的品控确实有问题。这次豹8的展车及试驾车我也去看了很多次,很多细节还有待打磨,目前发现前悬上摆臂传感器的线束裸露在外没有包裹、车头下方有大量线束裸露未包,第三排座椅下方电气原件裸露缺乏保护和隔离等等。个人猜测豹8第一批车品控可能有很大风险。
对比(6),关于越野能力和车身结构强度,豹8大梁车完胜。
对比(6),车机系统L8完胜。

那么现在对比以下价格,在都不考虑地补的情况下,L8 MAX价格为34.98万,厂家提供优惠约1.5W,实际售价在33.5W左右。鉴于迪子的成本控制能力,豹8合理的价格我认为在32.98W附近。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但是目前看厂家可能还是倾向于上市定高价开卖,因此,我建议在非刚需换车的情况下,如果豹8售价超过33W,不要入手或等半年后的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