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浅谈风光摄影之我们到底在拍什么?

D0ub1eP1v0t-avatar

D0ub1eP1v0t

2020-10-24T16:36:55+00:00

双十一要来了,大家都着急着买相机买镜头。每个人购买相机的理由都不一样,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都会说想要拍风光,想要记录下美景。大家都是看到了一些美丽的风光照,然后激发出了自己对美的欲望,想要自己去创作,自己去体验,记录下自己看到的美丽瞬间,去享受这个创造美的过程与结果,从而获得满足感。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流于形式,迷恋于器材,打开手机APP,找到机位,参数一抄,后期套个模板,发个朋友圈,享受赞美。只要按照步骤去做,就得到了风光大片。网上的大多数教程也都局限于此,因为抄作业的乐趣谁都懂,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也是一种非常快速的学习方法。

然而风光摄影到底是怎么来的,到底在拍什么?我就随便谈谈我的看法,抛砖引玉,等大佬们来补充。

实际上西方的风景画,东方的山水画,都是对于风光的表达,早期的摄影术也是服务于绘画,而不被看作为艺术。西方的风景画在文艺复兴后开始流行,19世纪达到顶峰,摄影术也是19世纪出现,小孔成像的原理实际上早就在绘画中被运用,摄影术理所当然得被认为是绘画的附庸,用可以成像的底版代替了画布而已。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fbd0K2oT1kSgo-dl.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1s5eK1pT1kSgo-d4.jpg[/img]

早期的摄影师也是在作品上追求极致的绘画感,西方画本身就是在追求真实的基础上适当加工,所以摄影这种能够客观记录现实并且非常有效率的工具就被利用了起来。但是摄影脱离绘画成为被认可的一门艺术,是在19世纪末,纪实类题材的兴起,开始有摄影师放弃以绘画的角度去看待摄影,转而记录真实的世界,不对照片做任何处理。当凝固时间这个属性出现之后,摄影区别于绘画作为一个单独的艺术门类才被认可。

至于风光摄影,真正让风光摄影产生巨大影响的应该是著名的f64小组,其中最被人熟知的代表人物是风光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9iwzZ2nT3cSz5-18g.jpg[/img]

亚当斯的作品,或者说f64小组,他们追求最纯粹的摄影,追求极致的技术,用f64这个最小的光圈去得到最大的景深和最清晰的画面,他们使用大画幅的相机记录最精致的画质,同时避免通过后期的暗房技术去美化照片,甚至裁切都尽量避免。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美,而不是绘画中经过加工的美。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5xcjXiZ52T3cS2bc-1uq.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3q1sZ22T3cSzk-1a3.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7zr0XbZ34T3cSzk-196.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8pieZpT3cSw0-18g.jpg[/img]

亚当斯的作品之精美完全超过了那个时代,哪怕你告诉我就是今年拍的我都会相信。他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美国西部的山区。实际上那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经济大萧条,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亚当斯的作品唤起了民众对于国家的中这些美景的爱慕之情,实际上也极大得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的看法发生了转变,不再是一味得从自然中汲取资源,转而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区,签署相关的法案,将美留存下来,从而也凝结了民众的意志力,美国人民对于国家的认同也得到了加强。因为他们看到的美景不再是画家们创造出来的,而是基于一种客观的记录工具记录下来的,是真实存在的。

实际上从亚当斯的作品中,你也可以感受到和西方风景画的异曲同工之处,他们的美都是建立在真实之上,是倾向于客观的表达,呈现大自然的美感。现在常说的构图、透视等摄影技巧,也都是来自于绘画,也都体现在了亚当斯的作品里,亚当斯只是用纯粹的摄影区表达自然,而不是加以塑造。而与之对应的是在中国,东方画派对于摄影的影响同样很大,代表人物就是郎静山。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2ef2K1tT1kShc-m1.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awmlZlT3cSkt-vy.jpg[/img]

郎静山也是在20世纪30和40年代进行了大量的风光创作,但是他的创作手法完全区别于西方的摄影师。他的摄影技术被称之为集锦摄影,也被叫做画意摄影,他对于美的追求,完全来自于中国的传统山水画。

东方画派的山水画和西方画派的风景画的核心区别点在于东方画追求的是意境,是氛围,是一种世外桃源的观感,而西方画派的风景画更多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经常被提起的就是东方画并不讲究透视。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科幻小说《三体》中云天明的童话故事中的深水王子,深水王子在远处看是巨人,在近处看却是普通人,完全不符合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而只有东方画派中才会出现这种不符合透视的现象。而且人眼是无法观察到这种现象的,只有在绘画中才能体现出来。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7tahZ1rT3cS1ml-2ed.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fxymZhT3cSku-s5.jpg[/img]

郎静山的作品完全吸收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使用将各种元素拼接搭配的方式,创造出类似于山水画风格的作品。其实就是类似于现在的PS技术,只不过这不是简单的元素堆叠,他的拼接完全符合山水画对于各个元素之间的平衡和搭配,这也是他的作品被称为集锦摄影或者画意摄影的原因。而郎静山本人也和张大千等著名画家交往颇多,他对中国的传统绘画的理解非常深刻。而且,他还被称为中国第一个摄影记者,中国第一个拍裸女的摄影师,绝不是想象中的那种基于中国传统艺术进行创作的老法师。

他的作品中包含绘画中纯粹主观的表达,也包含摄影中对于事物的客观记录,这是一种耳目一新的创作方式,在世界摄影中独树一帜,对于后人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3cnxZ2gT3cSzk-181.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jjrrZ1oT3cSzk-19s.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9k3gZ1hT3cSzk-17e.jpg[/img]

郎静山的这些技术放在现在妥妥的要被喷成老法师,因为现在用ps可以轻松做到这种画面。但是在那个年代,这不失为一种东方艺术对于摄影的探索,相对于西方艺术的加法,东方艺术的减法也开始被重视起来。这种古典唯美的表达方式,影响了很多后来的中西方摄影师,人们也超脱于现实,开始用摄影表达自己主观中的世界。

实际上类似的摄影师还有一个代表性人物,那就是何藩。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hlw6ZtT3cSm8-ew.jpg[/img]

何藩被称为东方布列松,他记录的香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碰撞,是旧中国和新世界的碰撞,他和郎静山是最具有东方代表性的摄影师,在世界摄影中都名留青史。何藩的作品充满了东方的美感,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到郎静山开创的集锦摄影带来的影响。他不仅是摄影师,还是导演和演员,拍过不少情色文艺电影。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ihh3K1sT3cSp0-b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iwvkKfT1kSbo-el.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40onK1iT1kSdw-lr.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31/-570ynQ5-d6kxZkT3cSgo-n9.jpg[/img]

所以,我们所说的风光摄影,到底在拍什么?在我看来,无非是两种,记录看到的美景,表达出最真实的一面,或者寻找想象中的美景,去表达出最主观的一面。而我们是为了什么?其实就是两点,将自己看到的美分享出去,分享给他人或者分享给未来的自己,去唤起共鸣,或者将自己想要表达的美通过照片表达出去,塑造出独特的自我。

从技法上讲,如西方画一样堆砌大量元素,合理得布局透视,寻找色彩科学,找到一种最真实的质感,依旧是如今的风光摄影非常常用的套路。而一些极简风格的作品,追求画面的纯净,将透视的效果压缩,充满了东方的神秘色彩,也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看似从欧美流传进来的极简风格的艺术,很多人恐怕不知道这种留白的艺术是原汁原味的东方美学,不止一个艺术家谈到他们的灵感是来自于古老的东方。

其实不论是哪种风格都没有高下之分,现在的摄影技术也是集大成者,你很难去分析说哪一幅作品或者哪一个摄影师他的风格来自于东方或者西方,因为摄影已经超脱于绘画,不再受到东西方的约束。欧美有很多摄影师都会去了解和学习东方艺术,而国内的摄影师也在融汇更多西方艺术的美。哪怕是拍荷花的老法师,他们也是在追求一种如绘画版的美感。

我也是简单谈谈我的看法,没啥实质性的观点,抛砖引玉,当个键摄,双十一剁手后极度空虚,大半夜的也没法冲出去拍照,随便瞎聊聊,剩下就交个大佬去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