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不少鬼片,真觉得日本人逻辑很难理解

☾ 火 ☽-avatar

☾ 火 ☽

2021-01-17T15:28:46+00:00

像中国的鬼片大部分都是你杀我,我变鬼了就来杀你,要是死得有点久你早死了,那就找你后代报仇,突出一个冤有头债有主

而日本的鬼片很多都是随机杀人,莫名其妙就惹上它来找你了,甚至加害鬼的人都还活着也不去找,比如看的一个日本鬼片,渣男始乱终弃然后女的自杀变鬼,结果不去找渣男报仇,还千里迢迢跑去渣男新女友家里等渣男送女友回家后给女友来个无限循环让女友体验一次又一次死亡……
okayu_fan.-avatar

okayu_fan.

中国的鬼片受佛教因果报应说的影响很大,有导人向善的意味,日本鬼片追求的是恐怖,随机杀人才能让观众感到恐怖不会觉得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Simplex-avatar

Simplex

因果応報
MrKisz-avatar

MrKisz

鬼片还要啥逻辑[s:ac:汗]
硬要说可以解释“为了加强鬼的捉摸不定”
sNo0BbZz-avatar

sNo0BbZz

有大佬分析下午夜凶铃和咒怨吗,特别是咒怨这种无解的鬼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paperboi2-avatar

paperboi2

可能这就是日本人的生存逻辑
\Wonder-avatar

\Wonder

你跟鬼片谈逻辑?
𓂀555-avatar

𓂀555

还有,看那边鬼片不太多,但他们鬼怪经常是杀不死的类型?很容易逃脱,或者复活过来。。

🙄这特么是不是编辑催更太多,连载养出的习惯?不能轻易写死有魅力的反派或者恶魔?
OTAKUオタク-avatar

OTAKUオタク

好像是,咒怨大学里看的,要说形象吓人那儿子俊雄和伽椰子比较占有,但纯论战斗力还是刚雄最厉害,而且伽椰子还真没找刚雄报仇
commander-avatar

commander

之前听机核的一期讲恐怖片的节目,里面就说到这个,其实就是恐怖片在不断打破观众的安全界线,最早日本恐怖片也是冤有头债有主的模式,观众看多了阈值上来了,就没理由遇到谁杀谁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17/-7Q8fgl-3zy4K1nT1kSg0-sg.jpg.medium.jpg[/img]
放一张机核的时间截图
Armour3dPrints-avatar

Armour3dPrints

日本恐怖片的鬼突出一个无解 就是杀你 你还没有任何办法
Dables-avatar

Dables

[quote][pid=486024456,25155386,1]Reply[/pid] Post by [uid=8069070]adoliota[/uid] (2021-01-17 23:40):

好像是,咒怨大学里看的,要说形象吓人那儿子俊雄和伽椰子比较占有,但纯论战斗力还是刚雄最厉害,而且伽椰子还真没找刚雄报仇[/quote]刚雄杀完小林的妻儿回家路上就被伽椰子杀了啊。后来大家都是鬼了,好像刚雄也是被伽椰子控制的。
OTAKUオタク-avatar

OTAKUオタク

[quote][pid=486025040,25155386,1]Reply[/pid] Post by [uid=62769034]烧树者人渣[/uid] (2021-01-17 23:43):

刚雄杀完小林的妻儿回家路上就被伽椰子杀了啊。后来大家都是鬼了,好像刚雄也是被伽椰子控制的。[/quote]原来是这样的吗,太久给忘了我还以为刚熊是自杀,话说控制这事我还真没注意,就记得刚熊变鬼见人就杀了
Dables-avatar

Dables

冤有头债有主这种鬼片只能是视觉上的恐怖,无差别杀人才是真恐怖。
类比一下,虽然现实中也不乏凶杀案,但大家并不觉得如何可怕,毕竟大多数案子都是恩怨引发。但要是如果外面总是有疯子无差别砍人,我看居民们都不会敢出门了。
khan111x-avatar

khan111x

日本被美国骑脸,但是却还是最恨中国,不是一个意思嘛。。
Zubrrr-avatar

Zubrrr

日本的鬼片突出一个无解,随机性杀人没办法。但是!我说要说但是!在咒怨里,日本鬼子的劣根性暴露的非常彻底!那屋子的鬼根本不敢去找杀了他们的凶手报仇,为什么?麻痹欺软怕硬,狗屁奴性文化,不敢去找凶手报仇欺负那些无辜的人,我呸。真的是一个杀字决就能让那咒怨的胆小鬼离你远远的。以后碰到鬼打墙啊感觉有飘飘啊,骂两句把凶气嚎出来他们就怕着你躲着你了。 原谅我是个愤青,但是鬼怕人是真的,只有人的心怕了鬼身上的三位真火灭了鬼才有机会对付你。
CntrolUrPotato-avatar

CntrolUrPotato

系列纪录片《电影史话》的日本电影部分,提到了日本恐怖片创作者的灵感来源。

《贞子》、《午夜凶铃》等电影,其目的是为了表现诸如电话、PC等工业革命的产物对人的“异化”。

博尔赫斯曾有一个观点是:汽车是腿的延伸;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电话是耳朵的延伸。这句话意在表达人和人的关系因为这些“延伸”变得更加紧密;从社会的整体角度看,每一个个体更像是组成社会有机的一部分了。也难怪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短篇《最后的问题》中提到,社会的“终极形态”,是伴随着每一个个体的生理结构消失,所有意识将汇聚为“总体意识”的一部分,这无疑是一种相比于当代社会现状态更为紧密的联系了。

回到话题,我理解片子中无所不在的“非人类形态”,实际上是在探讨这种“每一个个体都通过各类延伸成为更为紧密的联系”这一社会趋势。

我们需要适应。

注:博尔赫斯的话后面还有一句,书籍是想象力的延伸,与本观点无关,故附于结尾作完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