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ring
2021-06-03T07:46:16+00:00
写在前面
作为直接竞品,P7与Model3都算是各类试驾体验的常客了。我也一直想拿这两台车直接对比,这次终于如愿,因此首先要感谢@超级电动小程序,提供2台车况非常好的体验用车。在北京有电动车购车需求的朋友,可以先在这个平台租几天,做个深度试驾,了解几个选择对象的优劣,再做决策。毕竟汽车这样的大宗消费品,多体验一下,买起来更有信心。体验后购车,可以退还租车款,还是很合适的。
两台车配置如下。
Model3:24.98w 三元锂版本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10/-7da9Q2o-caa2Z1kT3cSz7-qf.jpg[/img]
P7:26.69w 超长续航后驱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10/-7da9Q2o-b0rxZ1hT3cSz7-qf.jpg[/img]
下面就从我认为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分别比较。
驾驶感受
每个人对与车的定义和要求是不同的,对于车的属性之一[驾驶感受]的定义和要求是不同的,作为一个驾驶爱好者,我当然希望驾驶乐趣这个属性能够一直维持下去,哪怕仅仅是在少数几款产品上得到保留也可以。说回驾驶感受。
Model3
在我看来,Model3更接近与一台指哪打哪的[直男快乐车],油车党们可能要不高兴了,如果这是个视频,估计弹幕会出现[没有变速箱能叫车?]。但是换挡的乐趣,也只是乐趣的一部分嘛。没有变速箱,少了几分乐趣,但是输出更直接更猛烈了(不说人话就是加速度和加速度的斜率都比较大)。别看这只是一台丐版,动力依然非常的迅猛,尤其是油门初段,比其他电动车要直接的多。显然特斯拉是希望把这种输出特性作为自己的品牌DNA之一(别忘了能做到的前提是软硬件的水平都能满足技术指标)。不仅如此,转向和底盘的特性也一样直接。而为硬币的反面,在沟沟坎坎的时候,驾驶也别指望你的屁股能舒服到哪里去。配上这台车硬得要死的座椅,我基本每天开半小时以上,就会感觉到累了。累归累,操控的乐趣还是无法抹杀的。概括起来,Model3的操控和动力响应让我特别想要开快车,精神上获得一种刺激,另一方面屁股和腰也的确坚持不了太久。细节上,比如制动回收这一项,虽然选项不多,但是轻重两种模式,在不同速度下的减速度变化非常的平顺。刹停的过程,也是稳如老狗,这一点比一些新势力还是要成熟不少。
P7
驾驶感受方面,P7就更偏向一台家用车,一台性能不错的GT车型(四驱高性能版可以叫做是性能车,这个版本还不算)。加速不如特斯拉凌厉,但是在电动车里也属于中上游水准。加速虽然快,但是初段明显往舒适的方向标定,没有Model3那么激进。
转向的响应没有Model3那样的敏捷,更偏向于买菜车的属性。这样舒适取向的调教,让开车也变得更加轻松舒适了,这也跟P7家用智能轿跑的定位相符。加上各种操作基本都是语音实现,给我省了不少事。虽然P7也可以很快,但是这种快,让人更希望用一种从容舒适的方式去驾驶这台车。
车机系统
结论放在前面,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比较。P7完胜。
1) 导航
Model3
如果我是Model3车主,肯定还是离不开手机支架的。理由也简单---这么大的屏幕,导航的UI做的实在差强人意,没有车道提示,各种限速拍摄也没有提示,真的想问问产品经理是怎么想的。那么大一块屏幕,着实有点浪费了。单说Model3这个导航,应该属于给产品竞争力拉跨的弱项了。好想跟产品经理说:大人,时代变了,来中国看看我们国产品牌的导航多好用吧。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10/-7da9Q2o-co7zZxT3cSz7-qf.jpg[/img]
P7
反观P7,操作导航就靠语音打天下,上车后说一句话,导航就开始了。界面清晰、提示到位,没啥可操心的。这才是这个时代的车该有的样子。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10/-7da9Q2o-gxseZvT3cSz7-qf.jpg[/img]
2)其他功能
操作逻辑上,Model3的各个功能的子界面基本都能通过界面底部Dock上的一排图标进入,进入后基本没有更深的菜单了,上手难度还是很低的。而P7有时候需要回到主界面找APP,略显复杂。有些功能,隐藏得也比较深。在整个的系统逻辑上,P7还需要再继续打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10/-7da9Q2o-e13rZ12T3cSz7-qf.jpg[/img]
充电与续航
Model3
拿到Model3,我就充了2次电,都是国标慢充,同一品牌充电桩,第一天成功了,第二天失败了。样本太小,就不继续深入了。
NEDC续航445km,网上大家已经吐槽得很多了。我充到90%显示的续航是328km,100%的话也就是360km左右。实际能跑多少我没有关注,就算是能跑到360km,在这个时代,也的确是有点捉襟见肘了。
P7
充电上,不管是去年试驾还是这次试驾,充电没有遇到过失败的情况,不论慢充快充,给我的体验没有什么问题。同样由于样本太少,也不深深入讨论了。
而NEDC工况670km的续航,我没有实测到底能跑多少。令我不满的地方是,剩余里程的计算,应当根据历史能耗和预测信息来进行,而不是简单用一个理论值来代替。我个人猜测,车企的顾虑是大家看到真实续航焦虑或者吐槽与理论值不符,我觉得大可不必,随着市场的成熟,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特性也会越来越了解的。
其他
Model3
槽点1-钥匙卡,可以说是非常智障的设计了。我猜车主平时应该都是用手机吧?钥匙卡的便利性、操作成功率都完败给了无钥匙进入。真不知道这玩意的好处在哪里。我只能接受把它作为备用钥匙。
槽点2-Autohold电机做动的时候杂音略大,不高级。
优点1-倒车影像清晰,畸变不夸张。
P7
槽点1-后备箱必须要在车内打开。不算痛点,但是多少有点不便。
优点1-自动锁车和解锁很方便。
小结
开头已经说过,每个人对于车的定义不同。在我看来,两款车追求的主要用户群体都是买一台家用车(而不是玩具车,性能车)。因此,应该在产品力的各个方面力求做到平衡。
这其实很难,我们熟知的NBA球星库里,也只是做到这样而已。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10/-7da9Q2o-cx2hK1kT3cSk2-ik.jpg[/img]
按照这个产品力的逻辑,我认为P7显然更具备优势。而Model3的问题在于车机功能,底盘的偏运动取向,以及续航上的短板。这几点打破了产品力的平衡,让我觉得Model3更像是一台追求驾驶乐趣的车型。
然而,到了实际购车的人群,以上分析就会被各种打脸:
[我想买台电动车,在我眼里特斯拉是电动车里最有科技感的。]
[除了特斯拉,对于别的电动车提不起兴趣。]
这些想法,都真实来自于我身边一些想要购买特斯拉的朋友,特斯拉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很大一部分消费者。而最近特斯拉频频登上新闻热点,才算是特斯拉的潜在购买人群稍稍恢复了一点理智,多做了一些的比较和思考。结果特斯拉的销量也说明了问题。一方面是特斯拉的确有它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以P7为代表的这些竞品车型,也有了更多机会让大家体会到他们的产品力。
作为直接竞品,P7与Model3都算是各类试驾体验的常客了。我也一直想拿这两台车直接对比,这次终于如愿,因此首先要感谢@超级电动小程序,提供2台车况非常好的体验用车。在北京有电动车购车需求的朋友,可以先在这个平台租几天,做个深度试驾,了解几个选择对象的优劣,再做决策。毕竟汽车这样的大宗消费品,多体验一下,买起来更有信心。体验后购车,可以退还租车款,还是很合适的。
两台车配置如下。
Model3:24.98w 三元锂版本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10/-7da9Q2o-caa2Z1kT3cSz7-qf.jpg[/img]
P7:26.69w 超长续航后驱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10/-7da9Q2o-b0rxZ1hT3cSz7-qf.jpg[/img]
下面就从我认为最重要的几个方面分别比较。
驾驶感受
每个人对与车的定义和要求是不同的,对于车的属性之一[驾驶感受]的定义和要求是不同的,作为一个驾驶爱好者,我当然希望驾驶乐趣这个属性能够一直维持下去,哪怕仅仅是在少数几款产品上得到保留也可以。说回驾驶感受。
Model3
在我看来,Model3更接近与一台指哪打哪的[直男快乐车],油车党们可能要不高兴了,如果这是个视频,估计弹幕会出现[没有变速箱能叫车?]。但是换挡的乐趣,也只是乐趣的一部分嘛。没有变速箱,少了几分乐趣,但是输出更直接更猛烈了(不说人话就是加速度和加速度的斜率都比较大)。别看这只是一台丐版,动力依然非常的迅猛,尤其是油门初段,比其他电动车要直接的多。显然特斯拉是希望把这种输出特性作为自己的品牌DNA之一(别忘了能做到的前提是软硬件的水平都能满足技术指标)。不仅如此,转向和底盘的特性也一样直接。而为硬币的反面,在沟沟坎坎的时候,驾驶也别指望你的屁股能舒服到哪里去。配上这台车硬得要死的座椅,我基本每天开半小时以上,就会感觉到累了。累归累,操控的乐趣还是无法抹杀的。概括起来,Model3的操控和动力响应让我特别想要开快车,精神上获得一种刺激,另一方面屁股和腰也的确坚持不了太久。细节上,比如制动回收这一项,虽然选项不多,但是轻重两种模式,在不同速度下的减速度变化非常的平顺。刹停的过程,也是稳如老狗,这一点比一些新势力还是要成熟不少。
P7
驾驶感受方面,P7就更偏向一台家用车,一台性能不错的GT车型(四驱高性能版可以叫做是性能车,这个版本还不算)。加速不如特斯拉凌厉,但是在电动车里也属于中上游水准。加速虽然快,但是初段明显往舒适的方向标定,没有Model3那么激进。
转向的响应没有Model3那样的敏捷,更偏向于买菜车的属性。这样舒适取向的调教,让开车也变得更加轻松舒适了,这也跟P7家用智能轿跑的定位相符。加上各种操作基本都是语音实现,给我省了不少事。虽然P7也可以很快,但是这种快,让人更希望用一种从容舒适的方式去驾驶这台车。
车机系统
结论放在前面,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比较。P7完胜。
1) 导航
Model3
如果我是Model3车主,肯定还是离不开手机支架的。理由也简单---这么大的屏幕,导航的UI做的实在差强人意,没有车道提示,各种限速拍摄也没有提示,真的想问问产品经理是怎么想的。那么大一块屏幕,着实有点浪费了。单说Model3这个导航,应该属于给产品竞争力拉跨的弱项了。好想跟产品经理说:大人,时代变了,来中国看看我们国产品牌的导航多好用吧。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10/-7da9Q2o-co7zZxT3cSz7-qf.jpg[/img]
P7
反观P7,操作导航就靠语音打天下,上车后说一句话,导航就开始了。界面清晰、提示到位,没啥可操心的。这才是这个时代的车该有的样子。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10/-7da9Q2o-gxseZvT3cSz7-qf.jpg[/img]
2)其他功能
操作逻辑上,Model3的各个功能的子界面基本都能通过界面底部Dock上的一排图标进入,进入后基本没有更深的菜单了,上手难度还是很低的。而P7有时候需要回到主界面找APP,略显复杂。有些功能,隐藏得也比较深。在整个的系统逻辑上,P7还需要再继续打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10/-7da9Q2o-e13rZ12T3cSz7-qf.jpg[/img]
充电与续航
Model3
拿到Model3,我就充了2次电,都是国标慢充,同一品牌充电桩,第一天成功了,第二天失败了。样本太小,就不继续深入了。
NEDC续航445km,网上大家已经吐槽得很多了。我充到90%显示的续航是328km,100%的话也就是360km左右。实际能跑多少我没有关注,就算是能跑到360km,在这个时代,也的确是有点捉襟见肘了。
P7
充电上,不管是去年试驾还是这次试驾,充电没有遇到过失败的情况,不论慢充快充,给我的体验没有什么问题。同样由于样本太少,也不深深入讨论了。
而NEDC工况670km的续航,我没有实测到底能跑多少。令我不满的地方是,剩余里程的计算,应当根据历史能耗和预测信息来进行,而不是简单用一个理论值来代替。我个人猜测,车企的顾虑是大家看到真实续航焦虑或者吐槽与理论值不符,我觉得大可不必,随着市场的成熟,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特性也会越来越了解的。
其他
Model3
槽点1-钥匙卡,可以说是非常智障的设计了。我猜车主平时应该都是用手机吧?钥匙卡的便利性、操作成功率都完败给了无钥匙进入。真不知道这玩意的好处在哪里。我只能接受把它作为备用钥匙。
槽点2-Autohold电机做动的时候杂音略大,不高级。
优点1-倒车影像清晰,畸变不夸张。
P7
槽点1-后备箱必须要在车内打开。不算痛点,但是多少有点不便。
优点1-自动锁车和解锁很方便。
小结
开头已经说过,每个人对于车的定义不同。在我看来,两款车追求的主要用户群体都是买一台家用车(而不是玩具车,性能车)。因此,应该在产品力的各个方面力求做到平衡。
这其实很难,我们熟知的NBA球星库里,也只是做到这样而已。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10/-7da9Q2o-cx2hK1kT3cSk2-ik.jpg[/img]
按照这个产品力的逻辑,我认为P7显然更具备优势。而Model3的问题在于车机功能,底盘的偏运动取向,以及续航上的短板。这几点打破了产品力的平衡,让我觉得Model3更像是一台追求驾驶乐趣的车型。
然而,到了实际购车的人群,以上分析就会被各种打脸:
[我想买台电动车,在我眼里特斯拉是电动车里最有科技感的。]
[除了特斯拉,对于别的电动车提不起兴趣。]
这些想法,都真实来自于我身边一些想要购买特斯拉的朋友,特斯拉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很大一部分消费者。而最近特斯拉频频登上新闻热点,才算是特斯拉的潜在购买人群稍稍恢复了一点理智,多做了一些的比较和思考。结果特斯拉的销量也说明了问题。一方面是特斯拉的确有它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以P7为代表的这些竞品车型,也有了更多机会让大家体会到他们的产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