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To
2021-12-26T15:19:26+00:00
春秋战国时期,匈奴、东胡、羌、狄就开始侵扰中原地区,匈奴赶跑东胡后,又开始侵犯汉朝,西汉和匈奴从汉高祖打到汉宣帝,直到建昭三年陈汤灭北匈奴才结束了打了一百年的西汉匈奴战争。
西晋八王之乱,之后被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唐朝跟突厥打了37年,经历五陇阪之战、泾阳之战、渭水之盟、定襄之战、阴山之战、庭州之战才灭掉东突厥与西突厥;宋朝更不用说了,与女真、契丹、蒙古、党项族人的战斗就没有停过,当然宋朝很卑微,先是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来发生靖康之耻,金国灭北宋,一百多年后崖山海战蒙古灭南宋。
朱元璋虽然将元顺帝逐回漠北,但是明朝和蒙古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止,后金也趁机崛起,然后又在大顺和大明打得两败俱伤后趁机入主了中原,清军入关,华夏陆沉。所以为什么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原王朝的侵犯?
南方富庶啊,这不废话嘛。你抢钱去北上广还是大西北?
[quote][pid=577433241,30059886,1]Reply[/pid] Post by [uid=63794106]金灿灿的玉米堆成山[/uid] (2021-12-29 23:30):
古代南方农耕民族为何屡屡北上侵犯游牧王朝?[/quote]你书拿倒了[s:a2:lucky]
北方草原的人口承载能力远低于中原和南方的耕地,然而中原和南方都经常出现饥荒,草原就更不用说了,对游牧民族来说都要饿死了自然得南下抢劫了
1.穷,鞑靼部几次入侵带明,都是因为带明关闭了互市,经济上撑不住了。
2.打得过,俺答随便几百人就在北京横着走,各路民族都留下过“满万不可敌”的传说
分两种,一种是真快活不下去了,另一种是因为贸易禁运需要抢一些被封锁的物资
王朝的覆灭跟气温有关。当气温处于下降周期的时候游牧民族的草场不足以满足人口需求。只好南下。当气温高的时候往往都是盛世
[quote][tid=30059886]Topic[/tid] Post by [uid=63810970]hust杨开[/uid] (2021-12-29 23:21):
春秋战国时期,匈奴、东胡、羌、狄就开始侵扰中原地区,匈奴赶跑东胡后,又开始侵犯汉朝,西汉和匈奴从汉高祖打到汉宣帝,直到建昭三年陈汤灭北匈奴才结束了打了一百年的西汉匈奴战争。
西晋八王之乱,之后被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唐朝跟突厥打了37年,经历五陇阪之战、泾阳之战、渭水之盟、定襄之战、阴山之战、庭州之战才灭掉东突厥与西突厥;宋朝更不用说了,与女真、契丹、蒙古、党项族人的战斗就没有停过,当然宋朝很卑微,先是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来发生靖康之耻,金国灭北宋,一百多年后崖山海战蒙古灭南宋。
朱[/quote]仇富呗。农耕可以养活大量人口。可以许多人脱离原始劳动,积累资本,吃饱喝足自然最求其他的。游牧民族完全是靠天梭哈。饥一顿饱一顿旁边有邻居不紧能吃饱还有各种娱乐享受,你踩对面恨不恨
游牧民族本身生产粮食能力就不稳定,一旦遇上雪、旱灾害就要靠抢粮维生,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掠夺其他地区的生存方式
因为游牧民族的封建秩序是增量竞争,汉地的集权秩序是存量竞争
另外,相当一部分保守派的游牧贵族都不想过度干预汉地,也很警惕部族内的权力失衡,最后当上汉地皇帝的一般是少数团结汉人的野心家,典型比如忽必烈,被他击杀或打压的蒙古贵族远多于汉人士大夫
因为生存,南下烧杀抢掠,成功了就活下来。战死了也能减轻部落压力。
有一个学术名词叫民族蜂巢
这些地区人口承载能力差,周边还有强地缘板块民族
所以大多数时候蜂巢内养蛊,等周围强大民族衰弱了他们就冲出来了
我们北方是个顶级蜂巢,什么匈奴,突厥,契丹,蒙古都是从那里出来的,我们祖先是真的能打
大部分情况下游牧民族的技术高于定居民族。
这个意思主要在于中亚草原的技术交流非常快,虽然很多技术发明自定居民族,但是游牧民族作为广泛流动的交流中介,往往融汇贯通以后就占有军事技术和单位战力的优势,而定居民族的技术很容易僵化
然后一般的作战又是质量高于数量,所以游牧民族胜多负少战损少收获多,不打白不打
比较近的例子是元和清(虽然严格来说清不是游牧而且技术来源换成了海上),元南下的时候装备技术来源远到阿拉伯,宋当然打不过事实上的多国联军。而清把明军和顺军用红衣大炮轰的七荤八素,明造炮比较早但对炮和西洋技术的兴趣和利用远差于清
在明清以前,大部分的战争是西北征服东南,这其中的一大原因是西北方即使自己不是游牧民族也可以就近从游牧民那里输入军事技术和成建制的雇佣兵,或者至少最重要的战争装备战马,东南方向的海路那时还没有能够发挥后世的交流作用
像商周的马拉战车,春秋战国的铁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唐代的朔方天下劲兵,元代的色目回回专家,明代的蒙古籍义子家丁,可以不当草原人,但草原的技术和草原带来另一头别的定居民族的技术是必须要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