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ructicus2134
2022-05-15T04:53:10+00:00
如果先不考虑战乱和瘟疫的话
古代拉低寿命的最大因素其实是产妇死亡和婴儿早夭,现代医学在这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
然后是各种感染,其实古代也知道伤口要冲洗处理包扎,瘟疫要隔离,染病的人衣物要高温处理,但是受限于种种条件,实在没有办法做到很完善。
不考虑这些因素的话,我看了一些研究,比如说宋代和平时期,一般读书人之类的平均的死亡年龄能到64左右,比起同期的英国上层,要高5-10岁。这个如果要考证,其实大体上的数据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如果手边有宋词鉴赏辞典之类的,可以自己统计一下词人的寿命大概在什么水平。
陆游85,苏轼64,欧阳修王安石54,李清照71,辛弃疾67,柳永69,范仲淹63,晏殊64,秦观51,晏几道72,朱熹70,黄庭坚60,周邦彦65,姜夔67,贺铸73,吴文英60,蒋捷60,张先88,苏洵57,苏辙73,刘克庄82,朱淑真45,张炎72,周密68。
除了岳飞这样的特例,我完全是按照顺序排下来的,没有跳过任何非意外早逝的例子,像朱淑真这样说明了是抑郁而终的也统计进来了,大家可以观察一下。
这里面应该是没有人择原理存在的,多数文学家的创作高峰都是相对年轻的时候,大多时候并不存在活的越久越有名的情况。我想这个平均寿命应该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代上层(卫生和营养情况良好,切能够接受有体系中医治疗的群体)的预期寿命情况。这个平均寿命是67。
这里当然不是只有古代中医的功劳,还有公共卫生,巫医分离(古代中国特别是官方其实是知道跳大神不管用的,有瘟疫会严管巫术活动发草药等)的原因,但是一味贬低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把中医说成跳大神也是一种不科学的态度。古代人均寿命三十多,往往是考虑战乱和夭折的影响,这个在古代的任何地方都是会发生的,如果考虑已经成年人的预期寿命,中国古代是有明显优势的,这里很难说没有中医的功劳。
进入现代之后,抗生素,新生儿及产妇的保护,外科手术,现代护理,综合体检,现代卫生体系,疫苗,慢性病控制,小分子药物等方面有了巨大的发展,这是西医或者说现代医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所以现在中医可能只能是一种替代医学的手段,我们也要对其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扬弃,但是动不动就说中医是巫术,在古代中国也没有意义的人,是否也不具备一个科学的态度呢?
古代拉低寿命的最大因素其实是产妇死亡和婴儿早夭,现代医学在这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
然后是各种感染,其实古代也知道伤口要冲洗处理包扎,瘟疫要隔离,染病的人衣物要高温处理,但是受限于种种条件,实在没有办法做到很完善。
不考虑这些因素的话,我看了一些研究,比如说宋代和平时期,一般读书人之类的平均的死亡年龄能到64左右,比起同期的英国上层,要高5-10岁。这个如果要考证,其实大体上的数据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如果手边有宋词鉴赏辞典之类的,可以自己统计一下词人的寿命大概在什么水平。
陆游85,苏轼64,欧阳修王安石54,李清照71,辛弃疾67,柳永69,范仲淹63,晏殊64,秦观51,晏几道72,朱熹70,黄庭坚60,周邦彦65,姜夔67,贺铸73,吴文英60,蒋捷60,张先88,苏洵57,苏辙73,刘克庄82,朱淑真45,张炎72,周密68。
除了岳飞这样的特例,我完全是按照顺序排下来的,没有跳过任何非意外早逝的例子,像朱淑真这样说明了是抑郁而终的也统计进来了,大家可以观察一下。
这里面应该是没有人择原理存在的,多数文学家的创作高峰都是相对年轻的时候,大多时候并不存在活的越久越有名的情况。我想这个平均寿命应该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代上层(卫生和营养情况良好,切能够接受有体系中医治疗的群体)的预期寿命情况。这个平均寿命是67。
这里当然不是只有古代中医的功劳,还有公共卫生,巫医分离(古代中国特别是官方其实是知道跳大神不管用的,有瘟疫会严管巫术活动发草药等)的原因,但是一味贬低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把中医说成跳大神也是一种不科学的态度。古代人均寿命三十多,往往是考虑战乱和夭折的影响,这个在古代的任何地方都是会发生的,如果考虑已经成年人的预期寿命,中国古代是有明显优势的,这里很难说没有中医的功劳。
进入现代之后,抗生素,新生儿及产妇的保护,外科手术,现代护理,综合体检,现代卫生体系,疫苗,慢性病控制,小分子药物等方面有了巨大的发展,这是西医或者说现代医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所以现在中医可能只能是一种替代医学的手段,我们也要对其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扬弃,但是动不动就说中医是巫术,在古代中国也没有意义的人,是否也不具备一个科学的态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