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索伦部是个什么武装,为什么打什么仗都要调他们上?

ethe-avatar

ethe

2021-11-09T09:34:18+00:00

清朝的索伦部是个什么武装,为什么打什么仗都要调他们上?

百度一下,也就是东北几万人的少数民族,但是从东北到西北,从新疆到西藏,只要打仗都是他们先上,这是为什么了?

要说武力值高,难道满汉蒙八旗 绿营几十万人中就选不出个精锐?走到哪都要带着这千把号索伦兵?
Ace. S-avatar

Ace. S

说是因为射术精准,雍正那会八旗已经开始不大行了
kazuya-avatar

kazuya

索伦有魔戒,捏碎个凡人轻轻松松[s:ac:哭笑]
iOneTappedJFK--avatar

iOneTappedJFK-

关外野人,带清那是对谁都不信任,所以打仗就到处拉人。
101pro-avatar

101pro

关外野女真,生活条件恶劣,所以抢劫格外卖力。满清同时也有削弱其人口的意思
Luxtrisity-avatar

Luxtrisity

[quote][tid=29463052]Topic[/tid] Post by [uid=35239683]allahuakbar[/uid] (2021-11-16 17:43):

清朝的索伦部是个什么武装,为什么打什么仗都要调他们上?

百度一下,也就是东北几万人的少数民族,但是从东北到西北,从新疆到西藏,只要打仗都是他们先上,这是为什么了?

要说武力值高,难道满汉蒙八旗 绿营几十万人中就选不出个精锐?走到哪都要带着这千把号索伦兵?[/quote]本质上跟女真一样没啥区别。但是因为生活在西伯利亚的荒原,所以保持了原始的生活习惯。也保持了战斗力。没有腐化。

索伦人比尼堪还惨。宁为尼堪不当索伦。

因为征调过度几乎死绝了。[s:ac:汗]野猪皮真绝了。
noah.-avatar

noah.

[s:ac:擦汗]冷兵器时代是个帝国就免不了靠蛮子打仗,大萌就非得召那点土司兵?阿拉伯帝国就非得靠突厥人打仗?
Namør_141-avatar

Namør_141

野人女真,带清从深山老林里抓来的。
Mr. Nobody-avatar

Mr. Nobody

所以清朝是真的恶心

禁止关外“生”女真入关,生活条件恶劣,保持战斗力。

不得不吐槽我国封建王朝对战斗力的理解。。活该最后被收拾
TopiiBansen-avatar

TopiiBansen

王国里那样的?
Scooti-avatar

Scooti

清朝的马卓克萨斯
dotu!-avatar

dotu!

野女真,生活在关外苦寒之地,野性还在,淳朴好用(好忽悠,战力有保证)
Danii-avatar

Danii

鄂伦春人,满清谁都防着,这些老家的野生亲戚自然不在话下,既要用他们打仗,也要防止他们受到外国势力影响叛乱。

鄂伦春人一度勋贵满堂,但到了俄日崛起的时候就都完犊子了。

满清对于同样来自东北外东北的野生亲戚们又拉又打。属于清朝民族政策的显著特点。
spacekid972 (They/Them)-avatar

spacekid972 (They/Them)

大辫子专门养来打仗用的,应该是世代当兵打仗,因为都是一个部落的,所以组织度下限高。
人口补充很慢,有的靠流民,有的靠发配,有的靠战俘。


相当于大清版的哥萨克。。。
IIDECEPTERII-avatar

IIDECEPTERII

除了军事外,清廷为了维护索伦人的战力是不择手段的。在生产方式方面,乾隆时,呼伦贝尔总管大臣上奏皇帝,称因为“冬天雪大成灾,牲畜倒毙甚多”,当地的索伦人“生计较前甚属凋敝,或无牲畜,靠捕渔为生,或乞讨度日”。故请求皇帝将在平定大小和卓木之战中俘获的一些擅长农业种植的俘虏送到东北,教当地索伦人种地。乾隆令军机大臣们讨论后决定先试行一下。

但当经过三年努力,索伦人通过学习种地,发展农业获得了丰收,见到了农业的好处的时候。乾隆和军机大臣们则认为“索伦等向赖狩猎养蓄为生,并不务农,自幼即行习猎,及至成年技艺娴熟者甚众。今若令唯勤于农,索伦等只图眼前利益,从习汉俗,日久之后,忘其旧习,弃其技艺,于边界地方甚属无益”。

于是清廷立马下令将这些教索伦人种地的俘虏全部遣返,同时要求索伦兵丁们“仍照旧习狩猎养蓄”,而丝毫不顾及索伦兵丁的艰苦生活。
索伦人真是谢谢满清统治者了,为了维持战斗力就硬把索伦人局限在东北苦寒之地,不让种地,就让他们渔猎保持战斗力。一群工具人[s:ac:哭笑]
pheonixking787-avatar

pheonixking787

现在东北的鄂伦春达斡尔这些民族

长期征调抽空了黑龙江一带的人口,后来应对毛子几百人的殖民都艰难
babulj-avatar

babulj

相当于罪人先锋营,送死必须他们先上
IIDECEPTERII-avatar

IIDECEPTERII

“索伦”在满语中为“先锋”“射手”的意思,满语中之所以如此称呼,其实是有原因的。索伦部虽然经济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但因其长期在气温极寒、生存困难的东北山林中进行渔猎,所以索伦人锻炼出了极高的骑射本领和艰苦耐劳的精神。

如康熙时进士方式济的《龙沙纪略》中说索伦人“(能)挽弓十石,能自缚于树,射熊虎洞穿,负之而归焉。”又说索伦民风虽彪悍,但却淳朴可用,即“有逸失者,虽数百里外,皆踪迹得之。”
天生的特种兵
ゆず-avatar

ゆず

满洲鞑子,只有通古斯部是它们自己“人”,剩下的,对关外各民族是抓人、利用。
而且满洲鞑子也不是女真人。
进北京,全国盖满城,进关享福的才是它们本部,剩下的,呵呵,还得当苦力。
所以说鞑清反动政权残酷压迫各族人民是非常正确的一句话。
101pro-avatar

101pro

[quote][pid=566502364,29463052,1]Reply[/pid] Post by [uid=43151372]家世诺[/uid] (2021-11-16 18:09):

除了军事外,清廷为了维护索伦人的战力是不择手段的。在生产方式方面,乾隆时,呼伦贝尔总管大臣上奏皇帝,称因为“冬天雪大成灾,牲畜倒毙甚多”,当地的索伦人“生计较前甚属凋敝,或无牲畜,靠捕渔为生,或乞讨度日”。故请求皇帝将在平定大小和卓木之战中俘获的一些擅长农业种植的俘虏送到东北,教当地索伦人种地。乾隆令军机大臣们讨论后决定先试行一下。

但当经过三年努力,索伦人通过学习种地,发展农业获得了丰收,见到了农业的好处的时候。乾隆和军机大臣们则认为“索伦等向赖狩猎养蓄为生,并不务农,自幼即行习猎,及至成年[/quote]清前期的八旗底层就像明朝军户,除了打仗不让干其他活,出去打仗还要自备武器马匹,为了不被派到狗逼地区还要对上级行贿。鞑清对自己人都这样,别说其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