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
2020-11-29T03:14:21+00:00
[s:ac:哭笑]刚刚看到有人说起古代读音。我转一个知乎的帖子。
河南话土吗? - 儿化大法保平安的回答 - 知乎
[ur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123064/answer/318749087[/url]
第一部分:宋朝河南人口语练习
我们其实可以用河南话轻松读出以下北宋人的口语:
例1、北宋《说郛》记载一件事来说宋朝书面语和口语的差距很大:北宋开封有个女人,他丈夫从军,家里有个孩子叫窟赖儿,她花钱让一秀才给丈夫写信时,对秀才说:“窟赖儿娘传语窟赖儿爷,窟赖儿自爷去后,直是忔憎儿,每日根特特地笑,勃腾腾地跳。天色汪囊,不要吃温吞蠖托底物事”。
答案:这其他语言压根无法解读,而河南话口语读出来是:“窟赖儿娘传话窟赖儿爹,窟赖儿自从爹去以后,真是忔憎儿(ge zier),每日(mei yi er) 根特特(ge der der/ge di di) 哩笑,勃腾腾(bu den den) 哩跳。天色汪囊(wu rang),不要吃温ten糊塌(wen ten hu ta)哩东西。”
例2、北宋吕本中《轩渠录》也记述了这么个故事来说宋朝书面语和口语的差距:族婶陈氏顷寓岩州,诸子宦游未归。偶族侄大琮过州。陈婶令作代书寄其子,因口授云:“孩儿耍劣,你子又阋阋霍霍地,且买一把小剪子来,要剪脚上骨出儿胳胝儿也。”
答案:这其他语言压根无法解读,而河南话口语读出来是:“孩儿们耍赖,你孩子又xie xie huo huo哩。记住买一把小剪子回来,要剪脚上的kuchu gejiaer。”基本没有什么大改动,时过千年,这么老土的口语,河南人依然一读就知道这在说什么。
例3、宋朝的《古尊宿语录》收集了很多唐宋时期的禅宗故事,比如:“马大师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着个个屙漉漉地。祇有归宗较些子。”
问题:唐宋人口语中的“问着个个屙漉漉地”的粗话是什么意思?这只有抓个河南人来问问了。“屙漉漉”指的是拉屎像拉辘辘井绳一样那么长拉个没玩没了,也形容人磨磨唧唧。所以这句话用河南话给你解释一下就是“马大师门下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着个个跟屙漉漉一样半天回答不上来。只有归宗较起来好些。”
回答里下面是一些现在的土话跟古语里的一些联系。感觉还是挺接近的。[s:ac:哭笑]其他回答中也有河南话的一些土语,平时也都只在成语中才能看到。
河南话土吗? - 儿化大法保平安的回答 - 知乎
[ur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123064/answer/318749087[/url]
第一部分:宋朝河南人口语练习
我们其实可以用河南话轻松读出以下北宋人的口语:
例1、北宋《说郛》记载一件事来说宋朝书面语和口语的差距很大:北宋开封有个女人,他丈夫从军,家里有个孩子叫窟赖儿,她花钱让一秀才给丈夫写信时,对秀才说:“窟赖儿娘传语窟赖儿爷,窟赖儿自爷去后,直是忔憎儿,每日根特特地笑,勃腾腾地跳。天色汪囊,不要吃温吞蠖托底物事”。
答案:这其他语言压根无法解读,而河南话口语读出来是:“窟赖儿娘传话窟赖儿爹,窟赖儿自从爹去以后,真是忔憎儿(ge zier),每日(mei yi er) 根特特(ge der der/ge di di) 哩笑,勃腾腾(bu den den) 哩跳。天色汪囊(wu rang),不要吃温ten糊塌(wen ten hu ta)哩东西。”
例2、北宋吕本中《轩渠录》也记述了这么个故事来说宋朝书面语和口语的差距:族婶陈氏顷寓岩州,诸子宦游未归。偶族侄大琮过州。陈婶令作代书寄其子,因口授云:“孩儿耍劣,你子又阋阋霍霍地,且买一把小剪子来,要剪脚上骨出儿胳胝儿也。”
答案:这其他语言压根无法解读,而河南话口语读出来是:“孩儿们耍赖,你孩子又xie xie huo huo哩。记住买一把小剪子回来,要剪脚上的kuchu gejiaer。”基本没有什么大改动,时过千年,这么老土的口语,河南人依然一读就知道这在说什么。
例3、宋朝的《古尊宿语录》收集了很多唐宋时期的禅宗故事,比如:“马大师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着个个屙漉漉地。祇有归宗较些子。”
问题:唐宋人口语中的“问着个个屙漉漉地”的粗话是什么意思?这只有抓个河南人来问问了。“屙漉漉”指的是拉屎像拉辘辘井绳一样那么长拉个没玩没了,也形容人磨磨唧唧。所以这句话用河南话给你解释一下就是“马大师门下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着个个跟屙漉漉一样半天回答不上来。只有归宗较起来好些。”
回答里下面是一些现在的土话跟古语里的一些联系。感觉还是挺接近的。[s:ac:哭笑]其他回答中也有河南话的一些土语,平时也都只在成语中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