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ecmeister II
2021-08-22T15:25:43+00:00
对撞机真得没用了吗?
话说很多人都说古代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科学,举了各种例子
其实科技的诞生,最关键的就是大家都在盲人摸象的时代,而某个地区的人发现了可以观测的工具——玻璃
随着低垂果实被摘取干净,人类需要更高端更复杂的观测工具
现在的问题不是对撞机已经发现了什么,已经没有可能再发现什么
而是观测的工具,我们掌握得太少了
[flash]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441137xV?share_source=copy_web[/flash]
刘慈欣是山西娘子关的工程师,他笔下的科幻小说里的设定可能还比不上一篇没有收录进SCI的文献的参考价值大。我这么说不是贬低大刘,科幻小说重要的是幻'和'小说',不是'科'
[quote][pid=545623518,28278043,1]Reply[/pid] Post by [uid=10983279]茗鸾[/uid] (2021-08-29 23:38):
刘慈欣是山西娘子关的工程师,他笔下的科幻小说里的设定可能还比不上一篇没有收录进SCI的文献的参考价值大。我这么说不是贬低大刘,科幻小说重要的是幻'和'小说',不是'科'[/quote]你是不是太看不起科幻小说了
对撞机这个事可以这么理解,今年上半年,你还没结婚,你爸要长远考虑给他八字还没一撇的孙子斥巨资买一套学区房[s:ac:哭笑]
Reply to [pid=545623518,28278043,1]Reply[/pid] Post by [uid=10983279]茗鸾[/uid] (2021-08-29 23:38)
然而哲学思想并不需要很高深的物理学知识
就像古希腊人从哲学角度出发提出原子概念的时候,物理学还没不存在一样
所以从一般哲学性出发,你怎么论证对事物的了解可以绕过对事物内在构成的探索与观察呢?
既然绕不过去,你又凭啥说对撞机没用呢?
[quote][pid=545623854,28278043,1]Reply[/pid] Post by [uid=62292013]共产主义的铁拳[/uid] (2021-08-29 23:40):
你是不是太看不起科幻小说了[/quote]不是看不起科幻小说,只是部分科幻小说的作者的科学素养还不够格被拿来讨论科学,更不值得被一群小白顶礼膜拜。
Reply to [pid=545624258,28278043,1]Reply[/pid] Post by [uid=2005529]泥巴SAMA[/uid] (2021-08-29 23:42)
凑巧你爸爸是世界第二富豪
现在进危机纪元立马通过预案建加速器。
现在人类还是过得太安逸,安逸的时候就慢点发展可以少走弯路,没有什么可以预见的危机,你就是激进也不一定能用在正确的路上。如果真的危机来临,人类自然不介意用各种激进的路线寻找出路。
大刘的小说里加速器非常迷,比如那个著名的环日加速器,把20公里加速器切成一段段的放在真空环日轨道上,就比地上的20公里环形加速器能级高吗?
不能吧,真空段又不加速,切了完全没任何意义啊。[s:ac:哭笑]
其实,不知道王所长怎么想的,我觉得他稍微现实一点,别那么急,拿个靠谱一点的计划,作为北京那个的升级版,最好国际上有人搞过的,别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八成就给他过了[s:ac:汗]就是没发现什么新的,制造的时候我们的国产化水平不也提升了么,造好了也是摆那摆着还是自己的。他现在那个版本,跟直接进口一台有什么区别,还非进口最先进最烧钱的[s:ac:汗]
可能是人家搞了一辈子还是急了吧,其实搞个小一点的,验证的过程里说不定就发现了什么呢,说不定就有人能提出新的实验方法、开发出新的使用方法呢?国外这些走的最远的基础物理的科学家,说难听点,从爱因斯坦之后起,就普遍的特别好高骛远,又大手大脚花钱惯了。
首先,数学是不需要微观观测工具辅助的,但由于缺乏逻辑演绎方法,成体系的几何,代数等均未在中国出现,更不要说在古代百无一用的数论[s:ac:哭笑] 所以我认为中国古代技术未能发展成科学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逻辑工具
其次,刘慈欣的叙事是以百年,千年为单位的,基础物理虽然在眼下无实用价值,但是以百年,千年为尺度意义是巨大的。在原文中也提过,基础物理锁死的情况下,人类的科技再发展也只能是用最好的马车和最快的刀,在哪怕最落后的坦克面前都是一触即溃
[quote][pid=545625555,28278043,1]Reply[/pid] Post by [uid=60797252]钛壳蜥[/uid] (2021-08-29 23:48):
首先,数学是不需要微观观测工具辅助的,但由于缺乏逻辑演绎方法,成体系的几何,代数等均未在中国出现,更不要说在古代百无一用的数论[s:ac:哭笑] 所以我认为中国古代技术未能发展成科学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逻辑工具
其次,刘慈欣的叙事是以百年,千年为单位的,基础物理虽然在眼下无实用价值,但是以百年,千年为尺度意义是巨大的。在原文中也提过,基础物理锁死的情况下,人类的科技再发展也只能是用最好的马车和最快的刀,在哪怕最落后的坦克面前都是一触即溃[/quote]可悲的是基础物理在可见的未来都没什么突破的可能性,分的太细小无法观测了
拿可行性计划书,预算书和预期收益出来,花的是全国人民的钱自然要向人大和科委说清楚做什么,怎么做,做出来为中国人民带来什么
如果是为全人类做贡献,请去联合国申请经费谢谢
Reply to [pid=545623854,28278043,1]Reply[/pid] Post by [uid=62292013]共产主义的铁拳[/uid] (2021-08-29 23:40)
[s:ac:哭笑]你是不是太看得起科幻小说了 就算是硬科幻,也是作者云的成分居多....[s:ac:哭笑]最大的作用还是让我们这些读者科普(云)到了很多高端物理名词从而产生了很多对科学的兴趣
Reply to [pid=545623854,28278043,1]Reply[/pid] Post by [uid=62292013]共产主义的铁拳[/uid] (2021-08-29 23:40)你太看得起科幻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