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F
2021-11-19T12:47:51+00:00
《三体》让中国科幻从半死不活的亚文化圈到爆红出圈
而三体其实是个比较硬,不算那么”通俗化“的作品
也就是说,对中国的很多从三体入坑的科幻爱好者来说
科幻从开始就已经严格的与”科学“深度绑定了[s:ac:哭笑]
给大家无形中定了个科幻标准
这对以后的创作者来说虽然是鼓励,但在写作难度上简直是灾难
毕竟你写出来,就得被拿着和科幻新起点去比较一下[s:ac:愁]
还有科幻电影,也导致这么一个情况:
比如变形金刚、钢铁侠,当年土豆优酷还能加个”科幻“标签,现在全都不配[s:ac:抓狂]
至于《星球大战》、《沙丘》、《银河英雄传说》,都太不对味,充其量是披着科幻外衣的中世纪故事 [s:ac:黑枪]
而三体其实是个比较硬,不算那么”通俗化“的作品
也就是说,对中国的很多从三体入坑的科幻爱好者来说
科幻从开始就已经严格的与”科学“深度绑定了[s:ac:哭笑]
这对以后的创作者来说虽然是鼓励,但在写作难度上简直是灾难
毕竟你写出来,就得被拿着和科幻新起点去比较一下[s:ac:愁]
还有科幻电影,也导致这么一个情况:
比如变形金刚、钢铁侠,当年土豆优酷还能加个”科幻“标签,现在全都不配[s:ac:抓狂]
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 ...
最早看科幻是小学的时候,杂志上看的《乡村教师》,当时真是觉得惊奇,从此就想看科幻
然后跑到新华书店白嫖各种书的时候,回忆起来才发现那个年代的科幻真是一言难尽
主题很多是这种画风:
1.沿着铁路走,走不出去,不断重复。好不容易回到家,睡觉时发现爸妈都是披着人皮面具的外星人,让后开始惊悚走向
2.主角是个小孩,剧情到最后,发现自己是个保留了全部记忆的克隆体,是为了给绝症本体提供器官的
3.太空冒险,死了一船人,然后遇到宇宙收缩,时间倒流,死的人全复活了
4.下雨故宫墙上惊现人影,竟然是闪电照相效应,墙壁涂料保留了百年前的影像
5.然后就是沙漠沙虫、彭加木事件的改编
反正就是诡异恐怖再也不敢看[s:ac:哭1]
高中接触《三体》,真是刷新三观
后来有时间了,到处找科幻小说看
国内其他大神,比如王晋康,就是感觉一个字”软“
接触过的华语科幻作者,包括港台的九把刀、倪匡
都是幻大于科
但是发现能看下去的也就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这些了
现在看来银河帝国系列不是很硬,阿西莫夫也偏太空歌剧
但在机器人三定律等设定上的展开就很谨慎
到现在盖亚、心灵调整这些概念看来,都拿捏的很合理
这些神作,也需要大量的普通科幻来铺垫
这些作品存在的土壤也很重要
现在很多优秀作品,其实不少更偏重社会学上的幻想
比如《发条女孩》,到后来的《北京折叠》,都有点身份政治的意思了
但是大刘把大家的口味直接拉到这个程度
这种苏联科幻文学的风格,还有早年中国科幻那种重视科普教育的传承
就像是在说:
那些漂亮的空中花园都别看了,给爷看这个太空电梯[s:ac:喘]
然后跑到新华书店白嫖各种书的时候,回忆起来才发现那个年代的科幻真是一言难尽
主题很多是这种画风:
1.沿着铁路走,走不出去,不断重复。好不容易回到家,睡觉时发现爸妈都是披着人皮面具的外星人,让后开始惊悚走向
2.主角是个小孩,剧情到最后,发现自己是个保留了全部记忆的克隆体,是为了给绝症本体提供器官的
3.太空冒险,死了一船人,然后遇到宇宙收缩,时间倒流,死的人全复活了
4.下雨故宫墙上惊现人影,竟然是闪电照相效应,墙壁涂料保留了百年前的影像
5.然后就是沙漠沙虫、彭加木事件的改编
反正就是诡异恐怖再也不敢看[s:ac:哭1]
高中接触《三体》,真是刷新三观
后来有时间了,到处找科幻小说看
国内其他大神,比如王晋康,就是感觉一个字”软“
接触过的华语科幻作者,包括港台的九把刀、倪匡
都是幻大于科
但是发现能看下去的也就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这些了
现在看来银河帝国系列不是很硬,阿西莫夫也偏太空歌剧
但在机器人三定律等设定上的展开就很谨慎
到现在盖亚、心灵调整这些概念看来,都拿捏的很合理
这些神作,也需要大量的普通科幻来铺垫
这些作品存在的土壤也很重要
现在很多优秀作品,其实不少更偏重社会学上的幻想
比如《发条女孩》,到后来的《北京折叠》,都有点身份政治的意思了
但是大刘把大家的口味直接拉到这个程度
这种苏联科幻文学的风格,还有早年中国科幻那种重视科普教育的传承
就像是在说:
那些漂亮的空中花园都别看了,给爷看这个太空电梯[s:ac: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