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heng
2020-04-29T17:41:29+00:00
这几天看版上聊债基的帖比较多。然后由于国债利率一波反弹,一些买债基所谓被坑了的抱怨贴也出现了。其实除非你正真去银行买国债并且拿到产品周期结束,任何ETF的债基也都只是相对安全(这里科普下:债基产品并非正真持有底下债券到周期结束,而是不断动态调整仓位,一直保持有效久期在一定范围。另外即便是去银行买国债实际上在利率上涨的周期下实际收益率[区别于名义上的账面收入]也是亏损的)。所以债基产品在一些比较微妙的情况下风险也会释放(比如乐观情况下国内经济V型反转,10年国债利率快速打到3%。那你们债基最近一个月买的就等着亏损吧,不过也不是很多,大概到年底也就亏个3.5%左右)。
那么我这贴要说什么呢,其实就是想普及一下从不同资产类别和投资策略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过去一个月在利率2.5%附近不是购买债基产品的好时候。
首先你要知道,有很多专业的投资产品的策略是覆盖多资产类别的,比如股票买一点,债券买一点,房地产买一点,黄金买一点,大宗商品再来一点。这里不详细展开,并且简化到只存在股基和债基产品两个类别上。有一点要很明确的就是,有茫茫多的产品大概在这两类投资上进行固定配比投资,比如美股的经典的6/4开配比于标普500和30年国债上。国内也有茫茫多类似的策略,当然配比权重要调整,因为没有30年国债的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你肯定要问说,废话了这么多,根据你的理论不就是最多亏3.5%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确实亏3.5%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问题是,纯债策略亏3.5%在今年后面的时期可能大幅度跑输股债配比的混合策略。
所以其次要知道,单一资产类别的持仓很容易大幅跑赢或者跑输市面上的常规策略(这里以一年为投资周期)。大幅跑赢的情况很容易理解,比如18年年底满仓A股,各个都是股神。17年年底满仓债基ETF,各个都是债王。大幅跑输的情况有比如18年年初满仓A股等等。 那么今年是什么情况呢,由于疫情影响,经济活动停滞,国债利率大跌,但是中国又第一个从疫情里走了出来,目前来看不说V型反转吧,大概率至少已经触底,并且这个触底在国债利率上开始反应出来。所以这个时间点上去单类别投资债基产品很容易成为大幅跑输的案例(你年初1月1号买是另外一回事)。当然,这里没人能判断后面的发展,但是如果你非要在过去一个月里面进行投资操作,那么大概使用股债配比的混合策略投资会比纯债策略好很多。
这里肯定又有人要问了,那万一股市又跌了呢,经济彻底萧条了呢。确实,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但是我这里从策略层面提供一个视角。
通常来说,股债配比的混合策略他平衡仓位的周期比较长,比如半年/一年调整一次。当然你如果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你也可以天天调仓。问题就是没有人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通常来说配比调仓周期和经济周期是不吻合的,比如目前来看国内经济4月份开始反弹。好了,你调仓要等到6月份,甚至年底才能调仓,那就会失去很多机会。问题在什么地方呢,问题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你调仓的点位是否吻合经济走势。
但是这次疫情以及国内的防控和之后的复工情况,给调仓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放平时,你也不知道一年内什么时间段经济会好或者不好,但是今年这个情况很明确,1-3月份是防控,之后4-5是复工。如果能维持住了,那么下半年就是上升期。这种独特的机会给了股债配比以从未有过的调仓指导。而有这方面意识的投资者(比如机构)会利用这一机会进行调仓,也就是他们会减少债基产品的持仓,分配到股基产品上面。这种调仓会进一步打压债基产品的收益(设想机构在抛债基产品,散户在买入,价格会是个什么走势)。在4月份的美股市场上,甚至直接有新闻报道类似的调仓行为。
那么结论是什么呢?
如果你觉得自己股债投资比较有经验,那么请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动态调仓。如果你没经验,请看看有什么股债混合产品。如果你实在什么都不懂,就是要all in债基,那么请至少配一小部分股票来对冲这可能的3.5%的债基亏损。
那么我这贴要说什么呢,其实就是想普及一下从不同资产类别和投资策略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过去一个月在利率2.5%附近不是购买债基产品的好时候。
首先你要知道,有很多专业的投资产品的策略是覆盖多资产类别的,比如股票买一点,债券买一点,房地产买一点,黄金买一点,大宗商品再来一点。这里不详细展开,并且简化到只存在股基和债基产品两个类别上。有一点要很明确的就是,有茫茫多的产品大概在这两类投资上进行固定配比投资,比如美股的经典的6/4开配比于标普500和30年国债上。国内也有茫茫多类似的策略,当然配比权重要调整,因为没有30年国债的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你肯定要问说,废话了这么多,根据你的理论不就是最多亏3.5%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确实亏3.5%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问题是,纯债策略亏3.5%在今年后面的时期可能大幅度跑输股债配比的混合策略。
所以其次要知道,单一资产类别的持仓很容易大幅跑赢或者跑输市面上的常规策略(这里以一年为投资周期)。大幅跑赢的情况很容易理解,比如18年年底满仓A股,各个都是股神。17年年底满仓债基ETF,各个都是债王。大幅跑输的情况有比如18年年初满仓A股等等。 那么今年是什么情况呢,由于疫情影响,经济活动停滞,国债利率大跌,但是中国又第一个从疫情里走了出来,目前来看不说V型反转吧,大概率至少已经触底,并且这个触底在国债利率上开始反应出来。所以这个时间点上去单类别投资债基产品很容易成为大幅跑输的案例(你年初1月1号买是另外一回事)。当然,这里没人能判断后面的发展,但是如果你非要在过去一个月里面进行投资操作,那么大概使用股债配比的混合策略投资会比纯债策略好很多。
这里肯定又有人要问了,那万一股市又跌了呢,经济彻底萧条了呢。确实,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但是我这里从策略层面提供一个视角。
通常来说,股债配比的混合策略他平衡仓位的周期比较长,比如半年/一年调整一次。当然你如果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你也可以天天调仓。问题就是没有人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通常来说配比调仓周期和经济周期是不吻合的,比如目前来看国内经济4月份开始反弹。好了,你调仓要等到6月份,甚至年底才能调仓,那就会失去很多机会。问题在什么地方呢,问题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你调仓的点位是否吻合经济走势。
但是这次疫情以及国内的防控和之后的复工情况,给调仓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放平时,你也不知道一年内什么时间段经济会好或者不好,但是今年这个情况很明确,1-3月份是防控,之后4-5是复工。如果能维持住了,那么下半年就是上升期。这种独特的机会给了股债配比以从未有过的调仓指导。而有这方面意识的投资者(比如机构)会利用这一机会进行调仓,也就是他们会减少债基产品的持仓,分配到股基产品上面。这种调仓会进一步打压债基产品的收益(设想机构在抛债基产品,散户在买入,价格会是个什么走势)。在4月份的美股市场上,甚至直接有新闻报道类似的调仓行为。
那么结论是什么呢?
如果你觉得自己股债投资比较有经验,那么请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动态调仓。如果你没经验,请看看有什么股债混合产品。如果你实在什么都不懂,就是要all in债基,那么请至少配一小部分股票来对冲这可能的3.5%的债基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