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贴]感觉大家都对平均工资和收入水平的数据有误解,开贴简单科普一下

Kurohitsugi-avatar

Kurohitsugi

2022-01-21T03:00:20+00:00

开这个帖子主要是解读一下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的统计口径和意义,主要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简称收入),平均工资(以下简称工资)。帮助大家正确的认知工资和收入水平。此外,由于工资只统计城镇,所以可支配收入也只引用城镇数据。除非特殊说明,以下所有数据都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同时,为了方便理解,我尽量通过大白话、举例子解释,不会赘述可以查到的名词解释。

首先解释下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按来源可以分为四项,分别为:
工资性收入
经营性净收入(如自己经营小卖部盈利)
财产性净收入(如出租自己的房屋的收入)
转移性净收入(如退休金)
理解要点:可支配收入是到手的总收入,但是不包括借款,出售固定资产,比如卖房子等这些收入。可支配收入的统计来源是家庭,所有家庭的收入总和除以总人口为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的数据覆盖范围是14.1亿人口(这里注意全国劳动力约8亿,剩下的6亿收入不足1000就是这么来的)。可支配收入具有中位数,202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3834,中位数是40378。

平均工资的统计中,工资是一个人从企业获得所有税前收入,如月薪,补贴,年终奖等奖金通通包含在内。
理解要点:工资的统计来源是企业,平均工资是企业上报的工资总额除以就业人口得出来的,因此只有平均数,没有中位数,其统计的覆盖范围是,城镇非私营企业员工约1.7亿人(2020平均工资97379),城镇私营企业员工约1.4亿人(2020平均工资57727)。国家统计局一般不放总平均,但是地方都会有,因为这是当地社保公积金上下限的基数。以上海为例2020年非私营17万多,私营8万多,总平均12万多(月平均10338)。
另一个值得解释的点是,这里面的非私营还包括所有股份制企业。你可以理解为,只有一个老板,负有无限责任的,并且手下有员工的才叫私营(没有员工叫个体,不纳入统计),所以非私营和私营的平均工资可以理解为打工人的集合。

基本概念解释清楚有些问题就很明显了。
1.有人认为平均工资没有参考价值,嚷嚷中位数的。很明显官方数据是没有中位数的,不是不想公布,而是没法统计。
2.有人认为平均工资和中位数工资差距应该很大的,这个想法明显不对,因为收入的贫富差距十分巨大,低的是0,高的不知道有多高。相反工资的贫富差距小的多,低的也有当地最低标准,高的再高不可能有收入高不是?富豪有哪个靠的是工资性收入?光靠工资拿千万的全国恐怕也没几个吧。所以贫富差距极大的城镇可支配收入平均值和中位数差了都不到10%。工资的平均值怎么可能差很多?同样以上海为例,有媒体说上海月薪中位数6000多,这个数值其实接近收入的中位数,有可能是媒体偷换概念。有的媒体说8000多,这就是两头不靠的野鸡数据。
3.所以作为打工人的话,当地的平均工资很有参考价值。
4.无论是工资的统计好收入的统计,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都是偏低的。
以上,如果有问题。我再补充吧。
laa-avatar

laa

有据有理,令人信服
DeathDino-avatar

DeathDino

[quote][pid=584171053,30418339,1]Reply[/pid] Post by [uid=63850362]摆烂光环[/uid] (2022-01-25 11:14):

有据有理,令人信服[/quote]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劳动力8亿,员工3.1亿。而工资是以3.1亿的平均工资统计出来的。这样剩余5亿人工资就没有统计进去。3亿灵活就业人员包含在员工单位内有多少,所以平均工资这个数据对全国来说不准确,对3.1亿员工来说可能会准确
さじ-avatar

さじ

反正老有大聪明拿可支配收入当平均工资,很无语[s:ac:哭笑]
さじ-avatar

さじ

另外其实国统局的总平均工资也能算出来的,因为非私营和私营的人数都给你标好了。我算过,2019年是6.8万。
Vlxne_ghost-avatar

Vlxne_ghost

直接算工资占GDP的比例就好了
Kurohitsugi-avatar

Kurohitsugi

[quote][pid=584177316,30418339,1]Reply[/pid] Post by [uid=63211020]可口可乐神水[/uid] (2022-01-25 11:34):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劳动力8亿,员工3.1亿。而工资是以3.1亿的平均工资统计出来的。这样剩余5亿人工资就没有统计进去。3亿灵活就业人员包含在员工单位内有多少,所以平均工资这个数据对全国来说不准确,对3.1亿员工来说可能会准确[/quote]剩余的5亿人就业人口其实只有4.5亿,其中只有8000万乡村私营的员工没有统计到工资,其他的则算不上有工资,比如个体户一共有1.8亿,但是个体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应该是经营性质收入。另外灵活就业人口应该是2亿吧。
Kurohitsugi-avatar

Kurohitsugi

[quote][pid=584178385,30418339,1]Reply[/pid] Post by [uid=63584412]ihbeiiigv[/uid] (2022-01-25 11:37):

另外其实国统局的总平均工资也能算出来的,因为非私营和私营的人数都给你标好了。我算过,2019年是6.8万。[/quote]是可以的,20年是7.9万,不过这个毕竟不是官方公布的数据,所以没有放。
[K]Novu-avatar

[K]Novu

所以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非要计算非劳动人口的工资收入 这点让人感觉非常奇怪 因为没有计算标准是这样计算工资收入低
如果直接换算成家庭总收入 强调仍有xx家庭年总收入低于xxxx 那么明显好理解很多 也不会有什么歧义
ДаJI_-_ДаJI=YшЁJI-avatar

ДаJI_-_ДаJI=YшЁJI

[quote][pid=584181988,30418339,1]Reply[/pid] Post by [uid=18898373]qw123yw[/uid] (2022-01-25 11:49):

所以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非要计算非劳动人口的工资收入 这点让人感觉非常奇怪 因为没有计算标准是这样计算工资收入低
如果直接换算成家庭总收入 强调仍有xx家庭年总收入低于xxxx 那么明显好理解很多 也不会有什么歧义[/quote]为了共同富裕的基本国策[s:ac:哭笑]
DeathDino-avatar

DeathDino

[quote][pid=584180596,30418339,1]Reply[/pid] Post by [uid=18820660]wqqniqusiba[/uid] (2022-01-25 11:44):

剩余的5亿人就业人口其实只有4.5亿,其中只有8000万乡村私营的员工没有统计到工资,其他的则算不上有工资,比如个体户一共有1.8亿,但是个体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应该是经营性质收入。另外灵活就业人口应该是2亿吧。[/quote]确实2亿,这个记错了
PhillySmalls-avatar

PhillySmalls

[quote][tid=30418339]Topic[/tid] Post by [uid=18820660]wqqniqusiba[/uid] (2022-01-25 11:07):

开这个帖子主要是解读一下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的统计口径和意义,主要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简称收入),平均工资(以下简称工资)。帮助大家正确的认知工资和收入水平。此外,由于工资只统计城镇,所以可支配收入也只引用城镇数据。除非特殊说明,以下所有数据都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同时,为了方便理解,我尽量通过大白话、举例子解释,不会赘述可以查到的名词解释。

首先解释下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按来源可以分为四项,分别为:
工资性收入
经营性净收入(如自己经营小卖部盈利)
财产性净收入(如出租自己的房屋的收入[/quote]这里面有个问题在于3亿多就业人口,只有6500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等于说2.5亿人没到个税起征点,而个税起征点距离平均工资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根据这个推论,平均工资和中位数应该是差距较大的,也就是说,少数人的薪资比较高,收入应该是呈金字塔状的。
Kurohitsugi-avatar

Kurohitsugi

[quote][pid=584202206,30418339,1]Reply[/pid] Post by [uid=108154]caiyu[/uid] (2022-01-25 12:59):

这里面有个问题在于3亿多就业人口,只有6500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等于说2.5亿人没到个税起征点,而个税起征点距离平均工资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根据这个推论,平均工资和中位数应该是差距较大的,也就是说,少数人的薪资比较高,收入应该是呈金字塔状的。[/quote]你这个话题就非常有意思了,首先6500万人缴个税这个数据是2018年10月1日使用新的个税起征点后发布的说纳税人将从1.9亿减少到6500万,并且这两个数值是计算出来的值,原文是城镇就业人口(18年该数值为4.34亿)比例从44%降至15%,这是财政局给的数据。另外在2019年税务局减税办发言人给的数据是缴纳个税的人减少了1.15亿。实际剩下的人变成了7500万。
这里面要注意了,纳税人1.9亿是实际值,6500万是预计值(原文用的是测算这个词),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预测出来的值。再后面的减少了1.15亿,又是一个实际值。
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6500万人纳税这个实际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至少也应该7500万。
第二点,收入是税后,工资是税前。2018年的平均工资是6.77万,月平均是5600,税前5600本来就不缴纳个税啊。5000对应的税前工资本来就要6250,这还不包括任何附加扣除。有附加扣除的人起征点对应的税前工资更高。
综上,我不认为纳税人数是中位数和平均数差距大的依据。
PhillySmalls-avatar

PhillySmalls

[quote][pid=584217853,30418339,1]Reply[/pid] Post by [uid=18820660]wqqniqusiba[/uid] (2022-01-25 13:59):

你这个话题就非常有意思了,首先6500万人缴个税这个数据是2018年10月1日使用新的个税起征点后发布的说纳税人将从1.9亿减少到6500万,并且这两个数值是计算出来的值,原文是城镇就业人口(18年该数值为4.34亿)比例从44%降至15%,这是财政局给的数据。另外在2019年税务局减税办发言人给的数据是缴纳个税的人减少了1.15亿。实际剩下的人变成了7500万。
这里面要注意了,纳税人1.9亿是实际值,6500万是预计值(原文用的是测算这个词),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预测出来的值。再后面的减少了1.[/quote]7500万的数字也有问题,实际上准确的人数官方基本上不公布。

唯一有据可查的是2015年,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曾表示:现在中国交个税人数2800万人,占全国总人数的2%。

顺便说一句,我觉得其实计算这些数据用18或者更早年的数据比较好,比较容易拿到准确的官方数字,而疫情之后数据可能不准。
Kurohitsugi-avatar

Kurohitsugi

Reply to [pid=584202206,30418339,1]Reply[/pid] Post by [uid=108154]caiyu[/uid] (2022-01-25 12:59)

你的回复好像抽楼了。
PhillySmalls-avatar

PhillySmalls

[quote][pid=584222349,30418339,1]Reply[/pid] Post by [uid=18820660]wqqniqusiba[/uid] (2022-01-25 14:16):

你的回复好像抽楼了。[/quote]刚才发现数据有误在编辑。
wali-avatar

wali

“贫富差距极大的城镇可支配收入平均值和中位数差了都不到10%”

可支配收入平均值7000,中位数6300左右?
可支配收入平均值1W,中位数9K左右?

“以上海为例,2020年月平均10338”,所以按你的估计,2020年上海中位数应该9000+?
Kimmy_The_Crow-avatar

Kimmy_The_Crow

Reply to [pid=584225980,30418339,1]Reply[/pid] Post by [uid=62405303]麻烦再写五毛钱的[/uid] (2022-01-25 14:30)
工资收入差距不会拉的很大。
工资收入有下限,虽然无上限,但是超过一定金额 继续按工资申报是 S B行为(45%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