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ávid
2022-05-28T10:00:54+00:00
今天朗尼克的奥地利队在欧国联A级比赛中3-0战胜克罗地亚队,以一个很完美的方式赢下了朗尼克上任的第一场比赛。
奥地利中场萨比策在经历了一个相对失败的赛季之后在国家队比赛中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从朗尼克的用人我们窥探一下曼联为什么不能和奥地利一样踢得这么好。
一、比赛背景
克罗地亚以半主力出战考察队员,莫德里奇、福萨里科、弗拉西奇这些主力球员都坐替补席,这次欧国联比赛克罗地亚的成色确实不足,但是阵容大部分都是在五大联赛效力的球员,具备参考价值;
奥利地是在世预赛的耻辱性失败之后重新集结,大部分都是奥利地国家队传统的主力,为了贯彻其高位的压迫和整体进攻的思路,主力后卫德拉戈维奇和辛特雷格都被朗尼克直接扔了,直接从四后卫变成三后卫的352体系。
奥利地的整套阵容就是一个变种的红牛套加上一些实用性强的球员,萨尔茨堡红牛系的后卫沃贝尔、中场施拉格尔;莱比锡红牛系莱默尔、莱纳、萨比策、下半场替补上场的赛瓦尔德、鲍姆加特纳(霍村出来的),整个名单里占据重要位置的红牛球员就有7个,加上核心阿瑙托维奇,整个奥地利队体系就很容易建立,中后场通过红牛系和德甲系的球员配合衔接,奥利地队就具备了打三后卫的基础。
比赛中配合的重要性是大于一切的,球员个人能力强不一定能赢比赛,团队的配合是高于一切的。否则2004年欧洲杯冠军就应该是葡萄牙而不是希腊队。
二、中场的胜利,奥利地红牛系是如何进行中场拦截的
这场比赛克罗地亚控球率有百分之六十、14脚射门、7次角球,但是却输了一个0-3,你们可以想想这么为什么。克罗地亚在上半场给了强大的压力,但是奥地利从容不迫的用高位的逼抢限制克罗地亚的有效进攻,作为拦截核心的中场三巨头莱纳、萨比策、施拉格尔都是在红牛体系下长大,前锋奥西尼沃在美因茨效力,场上球员对这套高位逼迫的体系有非常成熟的理解,整个中场的流畅程度远远超过曼联,战术运用起来非常丝滑,没有曼联这种拖拖拉拉的感觉。
两边进行长时间的中场的较量和绞杀,三中场莱纳、施拉格尔、萨比策(以下简称:三中场)都是善于拦截和推进的球员,萨比策为主,莱纳和施拉格尔为核心服务,一个明确的中场体系就建立起来了,前十五分钟的比赛可以看到双方在中场反复的拉锯、反复的交替球权,克罗地亚虽然占优,但是几乎没有有效的攻门得手。
一寸一寸的攻防,一块块的争夺,每一个球都要通过全部球员去争夺,双方节奏非常快,克罗地亚每一次尝试中场地面的推进都要遇到三中场的强力阻挡、犯规、拦截。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三中场联合绞杀克罗地亚持球队员的画面,基本锁死了克罗地亚打地面配合的路线。
克罗地亚打的热闹,收效非常的低,被逼大量起大脚找352最薄弱的两个边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实际上就是中场无法有效控制的征兆,只有中场无法控制,才会寻求边路的突击,一旦这种长传边路被拦截,就是一个反击,危险性非常的高。
克罗地亚的第一个失球,中场三人的默契配合传导,克罗地亚回防忙中出错导致防守跑位重叠,被阿瑙托维奇打进一个远射;
回到高位压迫的话题,这样疯狂的压迫和跑动是要付出体力的代价的,人不是无限体力的超人,这样的高强度压迫是需要长期的体力积累,所以下半场阿瑙、奥西尼沃双前锋直接被换下,因为没有足够的体力支撑就打不了高位的压迫。
下半场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画面,克罗地亚的中场被绞杀的体力透支,逐渐丢失了中场控制权。
第二个丢球、第三个丢球都来自于奥地利在中场的拦截抢断,这就是压迫的效果,压迫到位了就是这样的结果。
三、曼联的问题
后腰施拉格尔打满全场贡献三次关键拦截;后腰莱默尔打满全场,贡献2次抢断;萨比策打满全场,贡献3次拦截。我想写到这里,曼联球迷应该懂我想说什么。
曼联这个薄弱的中场位置,能为前锋提供稳定中场支撑的球员有几个?
能为中场自由人(B费)提供稳定防守协助的有多少?
有多少人能够协同组织防守和高位的拦截?
曼联理论上的DMC和MC:麦克托米奈、范德贝克、马蒂奇、弗雷德,实际是能用的,麦克托米奈、马蒂奇、弗雷德。
说实话我不是损范德贝克,范德贝克作为一个中场,场均能够贡献的防守数据简直难看的我不忍心放出来。
范德贝克2021年在曼联单纯的看防守数据就已经是烂的不得了,为什么朗尼克不用他自然有原因。他拥有不错的进攻天赋,但是英超的中场光有攻击天赋是不管用的。
人霍伊别尔为什么牛逼?
因为人36场英超能贡献2.17次抢断;1.33次拦截,这个数据完爆曼联任何一个中场位置上的球员,霍伊别尔从南安普顿到热刺只花了1600万;
为什么这赛季曼联赛季最佳弗雷德会排第二,因为在曼联中场的架构里,弗雷德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中场,是那个愿意为球队付出的人。
还记得利物浦4-0曼联的比赛中,博格巴和马蒂奇的双后腰被利物浦的锋线各种蹂躏的画面;3-1输给阿森纳马蒂奇和麦克托米奈那无能的表现吗?
曼联现在头重脚轻的问题非常非常严重,麦克托米奈和弗雷德成为了本赛季DMC上唯二的正常人,这本身就值得思考。而且各位都清楚本赛季麦克托米奈到底发挥的如何。
麦克托米奈在中场的辐射范围和防守能力都不是很强,毕竟他不是正统后腰出身,位置感差、防守能力差、视野差,靠着精神力属性在英超拼搏,这本身就是曼联的财富,但也是曼联转会部门的问题;弗雷德年纪大了,作为中场经常性的出现防守问题,体力和身体条件也没有以前好了。
这些都是借口,都是成熟的借口。
后腰作为英超消耗很大的位置,25岁的麦克托米奈、29岁的弗雷德、33岁的马塔、33岁的马蒂奇,这就是曼联储备所谓世界级球员?
曼联为什么整个赛季只能储备两个正常的后腰,而其中一个还是亨德森式的中场转型而来的麦克托米奈?
请问这是朗尼克指挥不力的问题还是曼联高层转会策略的问题?
当我们看到奥利地这场成熟的三中场压迫体系的时候,我们需要看到,萨比策作为奥地利的B费,他是具备扫荡和中场辐射防守能力的球员;施拉格尔是个具备传球和推进能力的拦截型后腰;莱默尔是踢球者德甲排名第三的后腰人选。这样配合成熟且能力出众的球员是曼联没有的,也是曼联这些年花费巨额资金从未考虑过的球员。
这些年英超出色的后腰不少,但是曼联在巨额的转会费中有多少是认真考察过、思考过的选择,为什么会出现一个赛季只有两名合格的后腰的情况?
如果后腰位置不能够提供中场屏障和保护,为前锋提供帮助,球队的中场自然就会丢失,如果中场控制权丢失,再好的后卫线都会出现防守问题,况且曼联的后卫线还不怎么好。曼联本赛季在英超丢了57个球,是前六名中丢球最多的,其根本原因自然是中后卫的无能和愚蠢,但究其根本还是后腰无法控制中场,让对手无视曼联的后腰屏障直接强奸曼联的后防线,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我把我提出的几个问题都进行了加粗,大家可以讨论讨论我说的是否有道理
奥地利中场萨比策在经历了一个相对失败的赛季之后在国家队比赛中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从朗尼克的用人我们窥探一下曼联为什么不能和奥地利一样踢得这么好。
一、比赛背景
克罗地亚以半主力出战考察队员,莫德里奇、福萨里科、弗拉西奇这些主力球员都坐替补席,这次欧国联比赛克罗地亚的成色确实不足,但是阵容大部分都是在五大联赛效力的球员,具备参考价值;
奥利地是在世预赛的耻辱性失败之后重新集结,大部分都是奥利地国家队传统的主力,为了贯彻其高位的压迫和整体进攻的思路,主力后卫德拉戈维奇和辛特雷格都被朗尼克直接扔了,直接从四后卫变成三后卫的352体系。
奥利地的整套阵容就是一个变种的红牛套加上一些实用性强的球员,萨尔茨堡红牛系的后卫沃贝尔、中场施拉格尔;莱比锡红牛系莱默尔、莱纳、萨比策、下半场替补上场的赛瓦尔德、鲍姆加特纳(霍村出来的),整个名单里占据重要位置的红牛球员就有7个,加上核心阿瑙托维奇,整个奥地利队体系就很容易建立,中后场通过红牛系和德甲系的球员配合衔接,奥利地队就具备了打三后卫的基础。
比赛中配合的重要性是大于一切的,球员个人能力强不一定能赢比赛,团队的配合是高于一切的。否则2004年欧洲杯冠军就应该是葡萄牙而不是希腊队。
二、中场的胜利,奥利地红牛系是如何进行中场拦截的
这场比赛克罗地亚控球率有百分之六十、14脚射门、7次角球,但是却输了一个0-3,你们可以想想这么为什么。克罗地亚在上半场给了强大的压力,但是奥地利从容不迫的用高位的逼抢限制克罗地亚的有效进攻,作为拦截核心的中场三巨头莱纳、萨比策、施拉格尔都是在红牛体系下长大,前锋奥西尼沃在美因茨效力,场上球员对这套高位逼迫的体系有非常成熟的理解,整个中场的流畅程度远远超过曼联,战术运用起来非常丝滑,没有曼联这种拖拖拉拉的感觉。
两边进行长时间的中场的较量和绞杀,三中场莱纳、施拉格尔、萨比策(以下简称:三中场)都是善于拦截和推进的球员,萨比策为主,莱纳和施拉格尔为核心服务,一个明确的中场体系就建立起来了,前十五分钟的比赛可以看到双方在中场反复的拉锯、反复的交替球权,克罗地亚虽然占优,但是几乎没有有效的攻门得手。
一寸一寸的攻防,一块块的争夺,每一个球都要通过全部球员去争夺,双方节奏非常快,克罗地亚每一次尝试中场地面的推进都要遇到三中场的强力阻挡、犯规、拦截。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三中场联合绞杀克罗地亚持球队员的画面,基本锁死了克罗地亚打地面配合的路线。
克罗地亚打的热闹,收效非常的低,被逼大量起大脚找352最薄弱的两个边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实际上就是中场无法有效控制的征兆,只有中场无法控制,才会寻求边路的突击,一旦这种长传边路被拦截,就是一个反击,危险性非常的高。
克罗地亚的第一个失球,中场三人的默契配合传导,克罗地亚回防忙中出错导致防守跑位重叠,被阿瑙托维奇打进一个远射;
回到高位压迫的话题,这样疯狂的压迫和跑动是要付出体力的代价的,人不是无限体力的超人,这样的高强度压迫是需要长期的体力积累,所以下半场阿瑙、奥西尼沃双前锋直接被换下,因为没有足够的体力支撑就打不了高位的压迫。
下半场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画面,克罗地亚的中场被绞杀的体力透支,逐渐丢失了中场控制权。
第二个丢球、第三个丢球都来自于奥地利在中场的拦截抢断,这就是压迫的效果,压迫到位了就是这样的结果。
三、曼联的问题
后腰施拉格尔打满全场贡献三次关键拦截;后腰莱默尔打满全场,贡献2次抢断;萨比策打满全场,贡献3次拦截。我想写到这里,曼联球迷应该懂我想说什么。
曼联这个薄弱的中场位置,能为前锋提供稳定中场支撑的球员有几个?
能为中场自由人(B费)提供稳定防守协助的有多少?
有多少人能够协同组织防守和高位的拦截?
曼联理论上的DMC和MC:麦克托米奈、范德贝克、马蒂奇、弗雷德,实际是能用的,麦克托米奈、马蒂奇、弗雷德。
说实话我不是损范德贝克,范德贝克作为一个中场,场均能够贡献的防守数据简直难看的我不忍心放出来。
球员 | 场均抢断 | 场均拦截 |
麦克托米奈 | 2.17 | 1.03 |
马蒂奇 | 1.35 | 1.35 |
B费 | 1.5 | 0.47 |
范德贝克(2021) | 0.79 | 0.32 |
弗雷德 | 2.25 | 1.14 |
人霍伊别尔为什么牛逼?
因为人36场英超能贡献2.17次抢断;1.33次拦截,这个数据完爆曼联任何一个中场位置上的球员,霍伊别尔从南安普顿到热刺只花了1600万;
为什么这赛季曼联赛季最佳弗雷德会排第二,因为在曼联中场的架构里,弗雷德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中场,是那个愿意为球队付出的人。
还记得利物浦4-0曼联的比赛中,博格巴和马蒂奇的双后腰被利物浦的锋线各种蹂躏的画面;3-1输给阿森纳马蒂奇和麦克托米奈那无能的表现吗?
曼联现在头重脚轻的问题非常非常严重,麦克托米奈和弗雷德成为了本赛季DMC上唯二的正常人,这本身就值得思考。而且各位都清楚本赛季麦克托米奈到底发挥的如何。
麦克托米奈在中场的辐射范围和防守能力都不是很强,毕竟他不是正统后腰出身,位置感差、防守能力差、视野差,靠着精神力属性在英超拼搏,这本身就是曼联的财富,但也是曼联转会部门的问题;弗雷德年纪大了,作为中场经常性的出现防守问题,体力和身体条件也没有以前好了。
这些都是借口,都是成熟的借口。
后腰作为英超消耗很大的位置,25岁的麦克托米奈、29岁的弗雷德、33岁的马塔、33岁的马蒂奇,这就是曼联储备所谓世界级球员?
曼联为什么整个赛季只能储备两个正常的后腰,而其中一个还是亨德森式的中场转型而来的麦克托米奈?
请问这是朗尼克指挥不力的问题还是曼联高层转会策略的问题?
当我们看到奥利地这场成熟的三中场压迫体系的时候,我们需要看到,萨比策作为奥地利的B费,他是具备扫荡和中场辐射防守能力的球员;施拉格尔是个具备传球和推进能力的拦截型后腰;莱默尔是踢球者德甲排名第三的后腰人选。这样配合成熟且能力出众的球员是曼联没有的,也是曼联这些年花费巨额资金从未考虑过的球员。
这些年英超出色的后腰不少,但是曼联在巨额的转会费中有多少是认真考察过、思考过的选择,为什么会出现一个赛季只有两名合格的后腰的情况?
如果后腰位置不能够提供中场屏障和保护,为前锋提供帮助,球队的中场自然就会丢失,如果中场控制权丢失,再好的后卫线都会出现防守问题,况且曼联的后卫线还不怎么好。曼联本赛季在英超丢了57个球,是前六名中丢球最多的,其根本原因自然是中后卫的无能和愚蠢,但究其根本还是后腰无法控制中场,让对手无视曼联的后腰屏障直接强奸曼联的后防线,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我把我提出的几个问题都进行了加粗,大家可以讨论讨论我说的是否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