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末的读书人愿意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技术?

Kraith-avatar

Kraith

2022-01-01T11:31:02+00:00

读《利玛窦中国札记》有感

1595年11月4日,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利玛窦(M·Ricci)访问白鹿洞书院。利玛窦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庐山有一闻名的白鹿书院,是研究人生哲学的场所。院长章本清在儒者中很有地位,有一千多位弟子,他们对我十分客气与景仰,对人生与身后重大问题常和我辩论,白鹿书院的师生与其他秀才们喜欢听我介绍数学。”“假使我能在南昌建立一所同样的书院,我相信在这里一年的收获,将超过我十四年在广东所有的总和。”

《利氏致澳门孟三德神父书》里说:“在这座城市里......众人都好奇的想见我一面,有这么多群众来看望,还有重要的文人与要人(官员),真使我兴奋异常。”
《利氏致高斯塔神父书》里写道“中国人来拜访我,有些人好像发了狂,争先恐后,络绎不绝.....当中国人看见我可以把我们任何的书译为中文,便不胜惊奇,我所译有关科技的书是他们从来不曾见过,于是有的要学数学,有的对伦理科学感兴趣”、“前几年曾给您寄《世界地图》,是中文在北京印刷的.....已先后印刷十次以上,很多人希望占有一张,争相购置。”,1608年的《利氏致罗马总会长神父书》:今年初,我曾把大张《世界地图》呈献给中国皇帝(万历),皇帝非常高兴,便命工匠照我呈献的地图刻版,不久便印了不少张,很多殿中都挂起了《世界地图》。”

连徐光启这样的朝廷大员也愿意皈依基督来学习西方的学识


为什么到了清朝中后期,读书人反而对西方的科技文化不甚了解甚至嗤之以鼻呢?
4LEX-avatar

4LEX

明末本身就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小高潮,南明好像还有皈依基督的呢。
BirdLawExpert-avatar

BirdLawExpert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