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eloading
2022-03-10T13:34:50+00:00
文章转载自[url]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13715988[/url]
求懂电路板的大佬给点指点,尤其是关于供电这块[@xinxindsq][@tibit][@宁芙][@缠绕指][@hwalert]
小弟主要是想了解关于供电相这块,关于此up主说的是否属实。正常供电不是单纯的数框框?如果是正确的 那猛禽 凄惨红动辄20+的供电实际上都是算错了?。。。
[quote]1. 此贴由来(可跳过)。 关于帖主,专业知识背景包括电子电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平时爱好和关注专业硬件及消费硬件,国内相关网站主要就潜水看看CHH帖子和B站视频测评。CHH目前注册不了,就bilibili注册个号发在这儿了。 最近因为跑ML模型效率不够(以及holiday season准备玩新游戏了),只好把手上两张1080ti都换了,目标是显存>=11G的3080ti/3090了(感慨下NV对3080的限制真精准)。半为需求半为爱好,把市场上能选的型号都找来了PCB图、散热器(heatsink;我看过的国内评测里“散热器”时而指heatsink,时而指heatsink+fan(+shell),此处我指heatsink)和风扇资料看了一遍,也google了一些英文和中文的测评和论坛。 浏览资料和自己买到实物测试过程中,发现关于这次Nvidia 3080ti/3090产品,有些点国内论坛和评测里写的基本都是不正确的,或者有些点完全没人指出过,所以发帖说一下。
2. 几个论坛/测评误读的点。
1) (核心)“x相供电” 首先,中文测评里基本不分power stages和phases,这俩是不一样的,如果只谈论“供电x相”,应指phases。 我看过的一些国内观看量大的评测里,基本都在靠“数框框”(数power stages个数)来说某卡核心x相供电,这是不对的。phases取决于vrm controllers实际连接和工作的状态,不能靠数inductors和DrMOS个数决定。 举个例,evga 3080 ti ftw3这张卡,评测里都在说是“核心19相供电”,然而它的两个vrm controllers,2 x NCP81610,理论上最多只能提供2 x 8 = 16相的供电控制,靠电路知识起码一眼就能先定个上限<=16;我买了这张卡(下文具体提),进一步看了下PCB电路,它的两个vrm controllers实际设定在8 + 6 =14相运行,多出的5组“框框”是并联运行的(然而这卡的power stages又是以最低效/最“错误”的并联方式在运行,下文具体提)。 关于PCB板上供电的几个题外话, 我看过的3090/3080 ti/3080 PCB里,没有供电超过16相的,power stages数量多的都是在并联,而且这些并联基本都没有太大实用意义。 我见过的各型号Nvidia ampere PCB上的输出供电模块,即使是其中DrMOS标定上限较低、对应power stages数量较少的,把板上总功耗拉到极高,也只是刚脱离DrMOS power efficiency甜点区一点,产生的废热完全可接受,对正常使用基本没影响。 总的来说,我比较反对在受众为普通用户的论坛/评测里过度营销”供电“这个概念,大部分不具备VGA电路知识基础的普通网友根本无从辨别,最后的结果基本都是被忽悠为各种营销买单。普通用户只关注产品的实测实用效果就好。
2) 电感、电容等“用料”好坏要看具体型号、参数,以及综合调试效果,跟种类没有必然关系。 看过的一些评测里,简单的以种类/物理形状来点评“用料”好坏,这基本就是在瞎猜了。此话题展开太长,先不写,大部分普通用户也无需过度关心。 举个例,3080 ti vulcan的PCB上的输入滤波没有采用已经被各家各型号产品广泛验证的Nippon Chemi-Con 270μF,换成100μF poscap。这一元件被一些评测和论坛解读为“用料好”,然而从电路运行角度我没有看出有什么益处。
3) uS5650Q不是vrm controller uS5650Q在我看过的NV Ampere PCB里,作用都是监控/报告电流与功耗。[uS5650Q Datasheet]([url]https://e2e.ti.com/cfs-file/__key/communityserver-discussions-components-files/388/7418.315_2D00_1105_2D00_000-uS5650Q_2D00_DS_2D00_C3000.pdf).[/url] 一个电路解读错误,普通用户无需过度关心。特意说一下是因为我看过的各种中文评测里基本说的都是错的而且说法统一,让人不禁怀疑。。
3. 对三款3090/3080 ti的实物测试和发现 人在美国,根据这儿的市场形势,amazon买了msi 3080 ti trio x(魔龙),bestbuy买了evga 3080 ti ftw3和3090 FE。以下列一些关于这两个具体产品的发现。 msi 3080 ti trio x
a) 首先,我能找到的网上的msi 3080ti中英文评测都是对suprim x(超龙)的,各家结果互相印证,可以得出比较全面可信参考了。我用它来跟trio x对比。
b) 因为找不到3080ti trio x的PCB图,我自己拆开看了(然而我自己刚拆完reddit就有人发了,早知道我就偷懒了,[url]https://imgur.com/a/DqupnHH)[/url]。此卡的PCB和3080ti suprim x基本是一样的(目前我观察到的不同只有dual bios module)。不同于3080和3090做了PCB区别对待,在3080 ti产品上msi选择了对魔龙和超龙进行同样PCB加不同散热器、风扇、外壳的简单“套娃”。
c) 此卡的PCB电路设计,我个人评价是:
i. 设计师懂VGA电路设计(我对asus的VGA电路设计评价相同),至少没有靠基础知识和简单测试就能发现的明显错误。
ii. 元件选择比AIC ref PCB好很多,但都是“实用主义”范围,换句话说就是---没做营销用的“堆料”。 这点不同于asus,asus我感觉喜欢迎合市场营销---你们被营销得喜欢看“堆料”,我就堆一些明知没什么用的给你看,反正最后定高价你买单。 不过从产品看,我认为asus的电路设计师是懂电路的,它的堆料至少无不良影响,不同于别的某些品牌产品。。
d) 此卡在散热能力上和suprim x区别不大,一些差别主要是因为风扇尺寸(10010扇和09210扇)以及heatsink尺寸。
i. 我看国内评测里经常对“热管直触”/“铜底”争论不休,我个人认为是被营销影响了。这两种方式从物理原理上不会有明显区别,只要形状尺寸设计得当,效果接近。这代的trio x和suprim x分别用了这两种。
e) 基于上两点,此卡直接刷suprim x bios即可。
f) 此卡在我跑ML模型(400w PL,80~100%,中度显存负担)和玩游戏(400w PL,100%,轻度显存负担)场景下,suprim x bios的默认fan curve,核心和显存温度都离throttle很远很安全。
g) 作为风扇爱好者和研究者,我认为msi这代采用的power logic 10010/09210 10叶扇搭配suprim/trio x的heatsink,呈现出的最终效果相当成功。风扇型号为PLD09210B12HH,双滚珠轴承。
h) 此卡的3 x pcie 8pin输入在默认设置下供电负载是平衡的,各自110w左右 + pcie 60-70w;oc后#1会变为140w左右,#3会降低到80w左右,此时3路供电负载也都还在pcie供电标准内,合格的电源线材和端口应该没问题。
i. 插一句关于asus rog 3080ti strix的负载平衡,我在reddit或是overclock.net看过有用户发它的gpu-z metrics,此卡的3 x pcie 8pin在默认设置下和oc后供电负载都是平衡的,各自110w左右 + pcie 60-70w;这是非常好的负载平衡状态。
evga 3080 ti ftw3
a) 此卡的英文评测比较全面,我想看的信息基本都有了;我自己只拆下风扇看了看型号,heatsink没拆。
b) 首先,此卡改了之前3080/3090 ftw3的供电配置,从“炸卡门”被怀疑出问题的9511R + AOZ5332QI组合(官方的说辞为“个别批次焊接问题”),改成了NCP81610 + NCP302150这个在其它品牌30系产品上得到了验证的组合。希望3080 ti ftw3不会再有3080/3090 ftw3的“炸卡门”了。
c) 我对此卡的PCB设计评价很低,它的实际问题也比较严重。这卡的供电部分,在AIC ref PCB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粗暴的“打补丁式”加元件,而完全没有整体重新设计(甚至基本的供电平衡也不做,下文讲);这种不顾整体设计的做法,我认为是接下来很多具体问题的根源。
d) 此卡的功耗报告模块整体低报/漏报了7~10%的功耗;默认bios 400w运行时实际功耗450w左右,拉到450w运行时实际功耗500w左右;而且此漏报功耗目前看并没有转换成运行性能。
i. 这问题最初我从电脑整机的功耗仪注意到。此卡跟之前买的trio x曾分别装到过我的同一台机器上测试,在显卡同样400w PL 100%运行、其它设备功耗情况控制相近时,此卡对应的整机功耗仪读数始终高出trio x情形下40~50w。运行时两张卡的核心、显存频率基本一致,电压报告也一致,功耗报告都显示400w左右。
ii. 我就i.的问题google,发现了overclock.net上有用户发现了一样的问题并进行了测量, ·
[url]https://www.overclock.net/threads/official-nvidia-rtx-3080-ti-owners-club.1791823/page-12#post-28835729[/url];此帖中,用户用钳式电流表测量了3 x pcie 8pin供电的电流,发现实际电流对应功耗比功耗模块报告给gpu-z显示的高40~50w。 ·
[url]https://forums.evga.com/Found-the-missing-25w-of-3080-Ti-FTW3-power-m3454909-p2.aspx[/url];此帖中,用户使用功耗仪观察,并联系了evga客服/工程师,对方回复知晓此问题但无解决时间预期(我的解读就是“不打算修了”)。
iii. 功耗仪对比我在i.中已经做了,我又用ii.中提到过的测量电流方式,以及为3 x 8pin接单独电源读数的方式,进行了ftw3和trio x的对比测量。
· 钳式电流表测量3 x 8pin电流读数,
· trio x的3 x 8pin电流读数换算成的功率,跟gpu-z读数基本吻合(undervolt时 #1约150w, #2约110w,#3约80w)
· ftw3的3 x 8pin电流读数则与上文提到的overclock.net用户测量结果基本一致(#1约140w, #2约185w,#3约75w),结果显示此卡低报/漏报功耗,400w运行时的实际功耗达到了450w左右。
· 对两张显卡的3 x 8pin单独接ATX电源和功耗仪,
· 我手上有个闲置的海韵钛金无风扇700w电源,标称110~120v电压下,400w负载左右时,转换效率94%左右。电源接上24pin跳线后单独为显卡pcie 8pin供电。
· trio x在400w运行时,功耗仪读数360w左右,360*0.94=338.4w,与电流表及功耗模块报告结果基本一致;也顺便交互验证了下此电源的转换效率。
· ftw3在400w运行时,功耗仪读数410w左右,410*0.94=385.4w,在之前结果的对比下,该数据显示此卡低报/漏报40~50w功耗。
e) 此卡的3 x pcie 8pin负载不平衡的问题比较严重。之前漏报功耗一节中已给出数据(标称400w、实际450w运行时,#1约140w, #2约185w,#3约75w),其中#2已经严重超出pcie供电标准,此时能否安全运行全看你的电源线材和端口冗余量是否过硬了。
f) 低效的power stages设计。
i. 前文讲供电误读时提到,此卡为19 power stages, 14 相(phases)供电,其中pcie 8pin #1上一个power stage在并联运行,#2上一个, #3上3个。然而负载平衡一节提到,#3上满载只有75w左右功耗。这个低效的并联方式完全没有提高DrMOS的输出效率,所以,这样明显的低效设计是“堆给谁看呢”? g) 此卡散热整体设计比较差。
i. ftw3 dimensions约300x155x58,尺寸是国内论坛常称呼的“标准越肩标准三槽”,宽、高和suprim/strix等基本一样,只有长度短20~30mm左右。单从尺寸看不应有太大散热能力差距,实际同噪音下散热能力相差两参考卡不少。
ii. ftw3用了较为稀疏的散热鳍片排列,同时鳍片下凹以塞下Power logic 09220尺寸风扇。这样的组合最终效果不好,在标称400w、实际450w运行时,需要风扇提升至较高转速和噪音。风扇型号为PLD09220B12H,双滚珠轴承。 3090 FE
a) 如大家所知,3090 FE的散热模组综合表现极强,但PCB导热垫用得太差。更换了导热垫后,同功率下的温度噪音综合表现是我买的三款产品中最好的。
b) 这块PG136的PCB基本可以称作RTX 30系列所有产品的天花板了;MP2888A/MP2886/MP2884B的PWM,16+4 MP86957 70A MOSFET,等等,其实都有点过度堆料overkill的意思了;只是为了正常运行没必要这样,发给各厂商参考的那个PG132就够用。
i. 因为小巧紧凑的设计和极强的极限超频供电,此PCB对很多Hybrid/LN2极限超频爱好者来说是极佳选择,需要 自己进行shunt mod破解400w的功耗限制。 如果使用atx 12 pin -> 2 x 8 pin adapter,确保自己的pcie供电线能承受超载电流。
ii. 我在上文供电一节提过,我反对普通用户过度关注这些大家不具备基础知识的领域,像3090 FE和Asus 3090 Strix这些产品,在供电部件上都在overkill,只对600w+的极限超频爱好者才有意义,普通用户不需要过度关心。
c) FE版的尾部向上直吹(直插正放)的风道设计是否合适,取决于各位的使用环境;PCI挡板一侧保留了部分向外送风的功能,相信这个对所有用户都是散热加分项(说的就是你们,万年不变只会下压式向周围吹风的AIC厂商们)。此显卡的两个110mm风扇应该是所有RTX 30产品中直径最大的,型号分别为 尾部: Delta Electronics, AFB1112HD-00 PCI挡板:AVC, DAPA1115B2UP001
d...) (有空再继续) 此帖列了几个国内评测普遍存在的误读或忽视的点,顺便解读了我手上的两款国内评测中甚少全面提及的产品。 全文先写到这儿。以上。[/quote]
求懂电路板的大佬给点指点,尤其是关于供电这块[@xinxindsq][@tibit][@宁芙][@缠绕指][@hwalert]
小弟主要是想了解关于供电相这块,关于此up主说的是否属实。正常供电不是单纯的数框框?如果是正确的 那猛禽 凄惨红动辄20+的供电实际上都是算错了?。。。
[quote]1. 此贴由来(可跳过)。 关于帖主,专业知识背景包括电子电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平时爱好和关注专业硬件及消费硬件,国内相关网站主要就潜水看看CHH帖子和B站视频测评。CHH目前注册不了,就bilibili注册个号发在这儿了。 最近因为跑ML模型效率不够(以及holiday season准备玩新游戏了),只好把手上两张1080ti都换了,目标是显存>=11G的3080ti/3090了(感慨下NV对3080的限制真精准)。半为需求半为爱好,把市场上能选的型号都找来了PCB图、散热器(heatsink;我看过的国内评测里“散热器”时而指heatsink,时而指heatsink+fan(+shell),此处我指heatsink)和风扇资料看了一遍,也google了一些英文和中文的测评和论坛。 浏览资料和自己买到实物测试过程中,发现关于这次Nvidia 3080ti/3090产品,有些点国内论坛和评测里写的基本都是不正确的,或者有些点完全没人指出过,所以发帖说一下。
2. 几个论坛/测评误读的点。
1) (核心)“x相供电” 首先,中文测评里基本不分power stages和phases,这俩是不一样的,如果只谈论“供电x相”,应指phases。 我看过的一些国内观看量大的评测里,基本都在靠“数框框”(数power stages个数)来说某卡核心x相供电,这是不对的。phases取决于vrm controllers实际连接和工作的状态,不能靠数inductors和DrMOS个数决定。 举个例,evga 3080 ti ftw3这张卡,评测里都在说是“核心19相供电”,然而它的两个vrm controllers,2 x NCP81610,理论上最多只能提供2 x 8 = 16相的供电控制,靠电路知识起码一眼就能先定个上限<=16;我买了这张卡(下文具体提),进一步看了下PCB电路,它的两个vrm controllers实际设定在8 + 6 =14相运行,多出的5组“框框”是并联运行的(然而这卡的power stages又是以最低效/最“错误”的并联方式在运行,下文具体提)。 关于PCB板上供电的几个题外话, 我看过的3090/3080 ti/3080 PCB里,没有供电超过16相的,power stages数量多的都是在并联,而且这些并联基本都没有太大实用意义。 我见过的各型号Nvidia ampere PCB上的输出供电模块,即使是其中DrMOS标定上限较低、对应power stages数量较少的,把板上总功耗拉到极高,也只是刚脱离DrMOS power efficiency甜点区一点,产生的废热完全可接受,对正常使用基本没影响。 总的来说,我比较反对在受众为普通用户的论坛/评测里过度营销”供电“这个概念,大部分不具备VGA电路知识基础的普通网友根本无从辨别,最后的结果基本都是被忽悠为各种营销买单。普通用户只关注产品的实测实用效果就好。
2) 电感、电容等“用料”好坏要看具体型号、参数,以及综合调试效果,跟种类没有必然关系。 看过的一些评测里,简单的以种类/物理形状来点评“用料”好坏,这基本就是在瞎猜了。此话题展开太长,先不写,大部分普通用户也无需过度关心。 举个例,3080 ti vulcan的PCB上的输入滤波没有采用已经被各家各型号产品广泛验证的Nippon Chemi-Con 270μF,换成100μF poscap。这一元件被一些评测和论坛解读为“用料好”,然而从电路运行角度我没有看出有什么益处。
3) uS5650Q不是vrm controller uS5650Q在我看过的NV Ampere PCB里,作用都是监控/报告电流与功耗。[uS5650Q Datasheet]([url]https://e2e.ti.com/cfs-file/__key/communityserver-discussions-components-files/388/7418.315_2D00_1105_2D00_000-uS5650Q_2D00_DS_2D00_C3000.pdf).[/url] 一个电路解读错误,普通用户无需过度关心。特意说一下是因为我看过的各种中文评测里基本说的都是错的而且说法统一,让人不禁怀疑。。
3. 对三款3090/3080 ti的实物测试和发现 人在美国,根据这儿的市场形势,amazon买了msi 3080 ti trio x(魔龙),bestbuy买了evga 3080 ti ftw3和3090 FE。以下列一些关于这两个具体产品的发现。 msi 3080 ti trio x
a) 首先,我能找到的网上的msi 3080ti中英文评测都是对suprim x(超龙)的,各家结果互相印证,可以得出比较全面可信参考了。我用它来跟trio x对比。
b) 因为找不到3080ti trio x的PCB图,我自己拆开看了(然而我自己刚拆完reddit就有人发了,早知道我就偷懒了,[url]https://imgur.com/a/DqupnHH)[/url]。此卡的PCB和3080ti suprim x基本是一样的(目前我观察到的不同只有dual bios module)。不同于3080和3090做了PCB区别对待,在3080 ti产品上msi选择了对魔龙和超龙进行同样PCB加不同散热器、风扇、外壳的简单“套娃”。
c) 此卡的PCB电路设计,我个人评价是:
i. 设计师懂VGA电路设计(我对asus的VGA电路设计评价相同),至少没有靠基础知识和简单测试就能发现的明显错误。
ii. 元件选择比AIC ref PCB好很多,但都是“实用主义”范围,换句话说就是---没做营销用的“堆料”。 这点不同于asus,asus我感觉喜欢迎合市场营销---你们被营销得喜欢看“堆料”,我就堆一些明知没什么用的给你看,反正最后定高价你买单。 不过从产品看,我认为asus的电路设计师是懂电路的,它的堆料至少无不良影响,不同于别的某些品牌产品。。
d) 此卡在散热能力上和suprim x区别不大,一些差别主要是因为风扇尺寸(10010扇和09210扇)以及heatsink尺寸。
i. 我看国内评测里经常对“热管直触”/“铜底”争论不休,我个人认为是被营销影响了。这两种方式从物理原理上不会有明显区别,只要形状尺寸设计得当,效果接近。这代的trio x和suprim x分别用了这两种。
e) 基于上两点,此卡直接刷suprim x bios即可。
f) 此卡在我跑ML模型(400w PL,80~100%,中度显存负担)和玩游戏(400w PL,100%,轻度显存负担)场景下,suprim x bios的默认fan curve,核心和显存温度都离throttle很远很安全。
g) 作为风扇爱好者和研究者,我认为msi这代采用的power logic 10010/09210 10叶扇搭配suprim/trio x的heatsink,呈现出的最终效果相当成功。风扇型号为PLD09210B12HH,双滚珠轴承。
h) 此卡的3 x pcie 8pin输入在默认设置下供电负载是平衡的,各自110w左右 + pcie 60-70w;oc后#1会变为140w左右,#3会降低到80w左右,此时3路供电负载也都还在pcie供电标准内,合格的电源线材和端口应该没问题。
i. 插一句关于asus rog 3080ti strix的负载平衡,我在reddit或是overclock.net看过有用户发它的gpu-z metrics,此卡的3 x pcie 8pin在默认设置下和oc后供电负载都是平衡的,各自110w左右 + pcie 60-70w;这是非常好的负载平衡状态。
evga 3080 ti ftw3
a) 此卡的英文评测比较全面,我想看的信息基本都有了;我自己只拆下风扇看了看型号,heatsink没拆。
b) 首先,此卡改了之前3080/3090 ftw3的供电配置,从“炸卡门”被怀疑出问题的9511R + AOZ5332QI组合(官方的说辞为“个别批次焊接问题”),改成了NCP81610 + NCP302150这个在其它品牌30系产品上得到了验证的组合。希望3080 ti ftw3不会再有3080/3090 ftw3的“炸卡门”了。
c) 我对此卡的PCB设计评价很低,它的实际问题也比较严重。这卡的供电部分,在AIC ref PCB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粗暴的“打补丁式”加元件,而完全没有整体重新设计(甚至基本的供电平衡也不做,下文讲);这种不顾整体设计的做法,我认为是接下来很多具体问题的根源。
d) 此卡的功耗报告模块整体低报/漏报了7~10%的功耗;默认bios 400w运行时实际功耗450w左右,拉到450w运行时实际功耗500w左右;而且此漏报功耗目前看并没有转换成运行性能。
i. 这问题最初我从电脑整机的功耗仪注意到。此卡跟之前买的trio x曾分别装到过我的同一台机器上测试,在显卡同样400w PL 100%运行、其它设备功耗情况控制相近时,此卡对应的整机功耗仪读数始终高出trio x情形下40~50w。运行时两张卡的核心、显存频率基本一致,电压报告也一致,功耗报告都显示400w左右。
ii. 我就i.的问题google,发现了overclock.net上有用户发现了一样的问题并进行了测量, ·
[url]https://www.overclock.net/threads/official-nvidia-rtx-3080-ti-owners-club.1791823/page-12#post-28835729[/url];此帖中,用户用钳式电流表测量了3 x pcie 8pin供电的电流,发现实际电流对应功耗比功耗模块报告给gpu-z显示的高40~50w。 ·
[url]https://forums.evga.com/Found-the-missing-25w-of-3080-Ti-FTW3-power-m3454909-p2.aspx[/url];此帖中,用户使用功耗仪观察,并联系了evga客服/工程师,对方回复知晓此问题但无解决时间预期(我的解读就是“不打算修了”)。
iii. 功耗仪对比我在i.中已经做了,我又用ii.中提到过的测量电流方式,以及为3 x 8pin接单独电源读数的方式,进行了ftw3和trio x的对比测量。
· 钳式电流表测量3 x 8pin电流读数,
· trio x的3 x 8pin电流读数换算成的功率,跟gpu-z读数基本吻合(undervolt时 #1约150w, #2约110w,#3约80w)
· ftw3的3 x 8pin电流读数则与上文提到的overclock.net用户测量结果基本一致(#1约140w, #2约185w,#3约75w),结果显示此卡低报/漏报功耗,400w运行时的实际功耗达到了450w左右。
· 对两张显卡的3 x 8pin单独接ATX电源和功耗仪,
· 我手上有个闲置的海韵钛金无风扇700w电源,标称110~120v电压下,400w负载左右时,转换效率94%左右。电源接上24pin跳线后单独为显卡pcie 8pin供电。
· trio x在400w运行时,功耗仪读数360w左右,360*0.94=338.4w,与电流表及功耗模块报告结果基本一致;也顺便交互验证了下此电源的转换效率。
· ftw3在400w运行时,功耗仪读数410w左右,410*0.94=385.4w,在之前结果的对比下,该数据显示此卡低报/漏报40~50w功耗。
e) 此卡的3 x pcie 8pin负载不平衡的问题比较严重。之前漏报功耗一节中已给出数据(标称400w、实际450w运行时,#1约140w, #2约185w,#3约75w),其中#2已经严重超出pcie供电标准,此时能否安全运行全看你的电源线材和端口冗余量是否过硬了。
f) 低效的power stages设计。
i. 前文讲供电误读时提到,此卡为19 power stages, 14 相(phases)供电,其中pcie 8pin #1上一个power stage在并联运行,#2上一个, #3上3个。然而负载平衡一节提到,#3上满载只有75w左右功耗。这个低效的并联方式完全没有提高DrMOS的输出效率,所以,这样明显的低效设计是“堆给谁看呢”? g) 此卡散热整体设计比较差。
i. ftw3 dimensions约300x155x58,尺寸是国内论坛常称呼的“标准越肩标准三槽”,宽、高和suprim/strix等基本一样,只有长度短20~30mm左右。单从尺寸看不应有太大散热能力差距,实际同噪音下散热能力相差两参考卡不少。
ii. ftw3用了较为稀疏的散热鳍片排列,同时鳍片下凹以塞下Power logic 09220尺寸风扇。这样的组合最终效果不好,在标称400w、实际450w运行时,需要风扇提升至较高转速和噪音。风扇型号为PLD09220B12H,双滚珠轴承。 3090 FE
a) 如大家所知,3090 FE的散热模组综合表现极强,但PCB导热垫用得太差。更换了导热垫后,同功率下的温度噪音综合表现是我买的三款产品中最好的。
b) 这块PG136的PCB基本可以称作RTX 30系列所有产品的天花板了;MP2888A/MP2886/MP2884B的PWM,16+4 MP86957 70A MOSFET,等等,其实都有点过度堆料overkill的意思了;只是为了正常运行没必要这样,发给各厂商参考的那个PG132就够用。
i. 因为小巧紧凑的设计和极强的极限超频供电,此PCB对很多Hybrid/LN2极限超频爱好者来说是极佳选择,需要 自己进行shunt mod破解400w的功耗限制。 如果使用atx 12 pin -> 2 x 8 pin adapter,确保自己的pcie供电线能承受超载电流。
ii. 我在上文供电一节提过,我反对普通用户过度关注这些大家不具备基础知识的领域,像3090 FE和Asus 3090 Strix这些产品,在供电部件上都在overkill,只对600w+的极限超频爱好者才有意义,普通用户不需要过度关心。
c) FE版的尾部向上直吹(直插正放)的风道设计是否合适,取决于各位的使用环境;PCI挡板一侧保留了部分向外送风的功能,相信这个对所有用户都是散热加分项(说的就是你们,万年不变只会下压式向周围吹风的AIC厂商们)。此显卡的两个110mm风扇应该是所有RTX 30产品中直径最大的,型号分别为 尾部: Delta Electronics, AFB1112HD-00 PCI挡板:AVC, DAPA1115B2UP001
d...) (有空再继续) 此帖列了几个国内评测普遍存在的误读或忽视的点,顺便解读了我手上的两款国内评测中甚少全面提及的产品。 全文先写到这儿。以上。[/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