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关于一季度GDP的文章,我转载一下,理性思考

SprinklesTheDog-avatar

SprinklesTheDog

2024-04-13T00:31:57+00:00

奇妙的数字。

前天上午10点钟,一季度的GDP、消费、投资、CPI、信贷、出口等一系列数据,全部出炉。

该怎么评价呢?

好的有点奇妙。

比如,

可能你很难理解——

为什么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的分项增速均不足5%(社零增速4.7%、投资增速4.5%、出口增速4.9%)的前提下,最后GDP增速却高达5.3%?

给出的解释是,统计口径的不同。

Ok……

比如,

可能你也很难理解——

为什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6.2%,但个人所得税收入却下跌了15.9%?

给出的解释是,是统计口径和计算方式的不同。

Ok……

当然,这并不重要,今天的重心也不在这些奇妙的数字上。

今天的重心,

藏在一季度经济成绩单里的四个微小数字上!

关键先生:M1。

自前年年底开始,我就反复提醒大家一定要关注M1的数据。

所谓M1,就是流通中的现金+可以迅速转换为现金的活期存款。

什么情况下,M1才能保持较高增速?

宏观面保持中高增速、市场面投资机会繁多、情绪面预期积极乐观。企业和投资者,普遍认为存钱就是亏,必须得投资。手里时刻揣着活钱儿,时刻为投资做好准备。

比如,下图中的2015-2016年间:

M1增速接连攀升,股市楼市接连走强。

敬请关注:产销率。

人人都怕通缩,但通不通缩,还得看CPI。

2024年3月,CPI同比增长0.1%,环比增长-1%。

当然,你也可以说:咱们的CPI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在正增长了。

但我们更要看到的是——

好不容易维持了连续四个月向上的CPI复苏趋势,在3月份被打断了。

虽然根据国际标准,CPI指数已经处于2%以下“近通缩”区间,怎奈何咱自己认为咱没通缩。

好,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

当你消费向下走的同时,生产却在往上走(3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会发生什么?

产能过剩!

2024年3月份,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销售/产出)为93.1%。正常情况下,这个数据应该在96%-98%之间。

上一次录得这么低的数据,是在1998年的产能过剩时期。

那么,98年的产能过剩是如何闯关成功的?

加入WTO,向外输出产能;
城镇化加速,大基建列车轰隆向前;
取消福利分房,进入野马脱缰的商品房时代;
这次的产能过剩,又该如何化解?

历史的列车又驶入同样的轨道,当年的三台发动机,还能否产生同样的动力?

潜在风险:大宗价格。

当下最火热的投资品是什么?

请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黄金!

自春节以来,金价走出了一条完全不讲理的上涨趋势。

事实上,

自3月中下旬以来,不止是黄金价格上涨。

20个大宗商品中,有16个都在上涨,占比达到80%。

近半月以来——

锡、锌、铁矿石等品种涨幅,均超过10%;
铜、焦炭、铝、焦煤、镍、铅等品种涨幅,超过5%

为什么大宗商品的价格会集体上涨?

有欧美需求复苏的原因;

也有美元降息预期走强的原因;

还有地缘冲突加剧各国要囤货避险的原因……

原因重要么?

不重要!

重要的是,

如果上游的原材料价格一直这么涨,咱们该怎么办?

有人说,随行就市,跟着涨呗,大通胀要来了,得赶紧买资产、买房啊!

涨个屁!

通胀个屁!

还记得咱们前面说的么?

当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需求不振,下游消费在通缩。

若上游的原材料价格跟着国际形势变化一路走高,而我们下游的消费却一直提不上来,会发生什么?

上游通胀,下游通缩!

上游通胀,下游通缩!

夹在中间的企业利润,被进一步削薄!

作为全球贸易体系中的生产国,我们无法左右上游原材料的价格,若一直无法提振下游的消费,夹在中间只会如钝刀子拉肉一般越来越难受。



图片

敏感词:产业外流。

关于这个,极其敏感,恕我不无法说的太直白。

看完前面的内容,可能会有人说:

内需不振没关系,咱们搞外需;
产能过剩没关系,咱们搞出口,向外输出产能;
上游通胀没关系,咱们搞出口,向外输出通胀。
你看,

一季度的出口不是蛮好的!

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

我建议大家关注一下各出口大项中,机电设备、通用机械设备、装备制造等类目的数据。

它们的占比高的吓人!

比如,

机电产品出口达3.39万亿,占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

举个例子,

生产注塑机的宁波海天,仅3月份的订单高达20亿元以上,交货期排到45天之后。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咱们装备制造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全球都来中国买设备?

你非要这么理解,那也对。

但我想说的是,

装备制造、通用机械设备、机电产品,都属于生产资料,而非消费品。

国外嗷嗷叫的来中国进口生产设备,意味着什么?

海外某些国家在强劲扩张产能,并计划替代咱们的传统强项:

制造业。

都是谁在进口咱们的生产设备?

一季度,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增速高达24.1%,对墨西哥的出口增速高达20.8%。其中,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速高达15.5%。

我再建议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近几个月的“国际收支资本”:流出去的,确实比进来的多。

出去的,

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墨西哥和越南。

不要骂那些提着设备外迁的资本们,有时也是无奈之举。

鹰酱现在玩“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拉着墨西哥更新了北美自贸区,对大部分进口货物实行零关税,而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则课征25%的高关税。

如果你是企业主,你会怎么办?



图片

问题说了一大堆,症结在哪里?

需求!

解决产能过剩的关键,在需求。解决M1增速的关键,也在需求。

只要需求上来了,产能自然就平衡了,投资也就敢扩张了,资金就不再趴窝了。

解决上游通胀的关键,还在需求。解决产业外流的关键,更在需求。

只要下游消费提上来,上游上涨的成本就能丝滑转移到下游的商品价格上。但凡内需能跟得上,国内订单嗷嗷来,谁愿意跑到墨西哥。

……

解决需求的关键在哪里?又该如何刺激需求?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不知道。

但我想说的是——

一定要先正视问题!

说实话,咱从不怕困难。

我泱泱中华,历史上所遇到的比现在还艰难百倍的情况多的是,数不胜数。

咱最怕的是——

用宏观数据的看似乐观,掩盖企业、家庭等微观个体的不乐观。

自一季度数据出来后,各路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

5.3%的增速,远超预期!
CPI连续两个月为正,消费复苏趋势不改!
进出口数据一片大好,规模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
涨涨涨!电费涨、水费涨、大宗商品涨,我们即将进入大通胀!
当舆论环境充斥着乐观的预期、通胀的预期、消费复苏的预期、出口大涨的预期,是否会让决策者认为——

政策出的差不多了,不用再刺激了;

不敢再投放货币政策了,更不敢再降息了;

甚至,还得往回收收流动性,万一真通胀了呢?

仍记得,

去年春节后同样也是宏观面刚有好转,但微观个体仍不乐观之时,多少人呼喊着“形势一片大好”。然后,政策戛然而止。

只因,那句“市场有过热趋势”。

此时此刻,我最担心的就是去年的情景重现!

正如前文所说,当下迫在眉睫的是刺激需求。而无论我们选择哪条需求刺激之路,都离不开宽松的货币环境和充裕的流动性,更离不开降准降息。

我最担心的就是——

高举着“5.3%的增速”,乐观的呼喊着“远超预期”,不慌不忙的抽回了早该释放的“货币政策”。

再慢悠悠的说上一句:

等等看。
Broski-avatar

Broski

好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
Jinchi-avatar

Jinchi

转载希望能附上来源
Tymastur-avatar

Tymastur

泥潭只会说殖人团建,还不润
azzazell_13-avatar

azzazell_13

从哪个经济学高手的公众号复制的?
Quiigz-avatar

Quiigz

底层老百姓没钱消费。像我这样还能消费升级的底层百姓是少数。

“啊,那他们为什么不喝肉粥?”
Im bored-avatar

Im bored

大碗pro
有的文章私货也蛮多 自己鉴别
Hunty-avatar

Hunty

第一,听肉喇叭们喊话不如摸摸自己的钱包,算算自己的工时

第二,如果不是被授意造势,然后决策者还相信这种舆论,那说明…嗯…
sdp-avatar

sdp

别人统计口径不同,叫自有国情在。
别人天天吹逼,叫预期管理。


然后通篇下来还是要逆周期降息??? 缓缓打出个问号。

我猜写的大概率是个纯搞虚产金融的……谁都知道提内需。但是通过货币手段有点太逗了,要不说说最近几个新国9和设备更新的政策是干嘛的。茶这都要被逮着喷了,还在想那货币政策……
.Bandit-avatar

.Bandit

舆论环境很乐观吗?我怎么看不出来啊,到处都是今年经济不好,就业不好,消费不行的帖子和论调啊
Osama's Cave-avatar

Osama's Cave

以前都说咱们只能进口外国的生产线,干一些下游的生产和组装,利润低,给外国打工,中恐输;
现在咱们出口生产线生产设备了,就变成国内的产业都往外国转移了,中又输。
freakio-avatar

freakio

+ by [月美少女] (undefined)

泥潭只会说殖人团建,还不润

所以为什么不润呢?等着给台上喊形势一片大好的那帮人陪葬?那还真是有够孝的呢
duckers-avatar

duckers

黄金是什么鬼啊,黄金是没有国际市场吗?国际金价连创新高,又不是只有中国高
A_Catphish-avatar

A_Catphish

我不是一个经济学家,所以没法判断;
但是如果有人出一篇反驳的文章,两相判断自然就能品出文章的味道了,
所以我不说,等不同观点的文章
GeekZ-avatar

GeekZ

太傻了。。。。用媒体报道推测高层的政策。。。媒体报道敢写负面吗?肯定永远乐观向好啊,根本没看的价值,当天气预报看看就可以了
Kyobaru-avatar

Kyobaru

都2024年了,金融和自由市场的教父美帝都在用政治手段控制经济。这个文章的作者还在用纯经济眼光分析,得出的观点和结论都没什么说服力抠鼻
joseph-avatar

joseph

老生常谈,毫无新意
toasti-avatar

toasti

说这么多不就是想降息么,美国给的压力不够大是吧,上半年绝无可能
Slate-avatar

Slate

个税去年下半年增加了养老和子女教育的抵扣 作为对经济数据这么敏感的人士 除非你收入没达到抵扣标准 或者你还没子女 或者你没父母 不然会不知道?
LixdYi-avatar

LixdYi

+ by [slz17] (undefined)

大碗pro
有的文章私货也蛮多 自己鉴别
贾玲还干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