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4NNY
2021-10-06T11:12:48+00:00
刚好想到这个问题,发帖之前查了一下还真找到了答案。那就水一贴好了,我就不信只有我不知道原因。
技术原因:
1,无法搞定长时间部署的问题。目前人类的技术手段做到弹头在太空中的短时部署,但是长时间部署难度极大。弹头需要人员进行保养,而一旦弹头进入太空,就处于无人看管状态,会出现维护缺失。这种情况下弹头需要通过卫星平台进行部署,卫星平台寿命也相对有限,同样也需要燃料进行维持轨道,通常情况下卫星平台的寿命从几年到十几年不等。10-15年已经属于较长寿命。作为普通民用卫星来讲,可以在寿命末期坠入大气层烧毁,而作为核弹头来讲,需要进行回收,总不至于到了一定时间就开始满世界天上放脏弹吧。那么就需要进行回收,回收设施需要增加载荷,至少需要降落伞,甚至还需要再配备一个放热大底。
2,成本过高。洲际导弹的VBO只需要做到7000m/s左右即可,发射入轨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增加至少1000m/s左右的速度增量,能够入轨的载荷只有洲际导弹投掷载荷的一半到三分之二左右。还需要提供卫星平台以及回收装置,轨道用的推进剂等等,这本身就是一笔钱,而且又增加了载荷,变向的增加了一笔开销。
条约因素:插一句,历史上不是没有过这种武器,前苏联R36导弹(北约代号SS-9以及SS-18)就有过携带轨道弹头的型号,不过这种型号也只是能够进行短时部署。不过1963年联合国曾经通过过禁止在太空中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协议。R36导弹的轨道型号也在START II之后得到裁剪。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1/-7Q8jsx-dw6cK20T1kSe8-sg.jpg[/img]
还找到这么个截图,原来他们真干过这事儿。。
技术原因:
1,无法搞定长时间部署的问题。目前人类的技术手段做到弹头在太空中的短时部署,但是长时间部署难度极大。弹头需要人员进行保养,而一旦弹头进入太空,就处于无人看管状态,会出现维护缺失。这种情况下弹头需要通过卫星平台进行部署,卫星平台寿命也相对有限,同样也需要燃料进行维持轨道,通常情况下卫星平台的寿命从几年到十几年不等。10-15年已经属于较长寿命。作为普通民用卫星来讲,可以在寿命末期坠入大气层烧毁,而作为核弹头来讲,需要进行回收,总不至于到了一定时间就开始满世界天上放脏弹吧。那么就需要进行回收,回收设施需要增加载荷,至少需要降落伞,甚至还需要再配备一个放热大底。
2,成本过高。洲际导弹的VBO只需要做到7000m/s左右即可,发射入轨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增加至少1000m/s左右的速度增量,能够入轨的载荷只有洲际导弹投掷载荷的一半到三分之二左右。还需要提供卫星平台以及回收装置,轨道用的推进剂等等,这本身就是一笔钱,而且又增加了载荷,变向的增加了一笔开销。
条约因素:插一句,历史上不是没有过这种武器,前苏联R36导弹(北约代号SS-9以及SS-18)就有过携带轨道弹头的型号,不过这种型号也只是能够进行短时部署。不过1963年联合国曾经通过过禁止在太空中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协议。R36导弹的轨道型号也在START II之后得到裁剪。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1/-7Q8jsx-dw6cK20T1kSe8-sg.jpg[/img]
还找到这么个截图,原来他们真干过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