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smic
2021-04-05T03:21:43+00:00
关于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一下子授予给了两个人,杨振宁和李政道。但是这个绝妙的思想不太可能同时从两个人脑袋里蹦出来吧?到底是谁的想法呢?
像牛顿和莱布尼茨同时发明了微积分,但是因为是独立发明,其获得过程,所用符号,都用各自独立的体系。而达尔文和华莱士也基本在同时代同时发现进化论,但是都是有各自独立的体系,只是结论大同小异。那么杨振宁和李政道到底是如何同时获得这个发现的呢?看过许多文章和传记,我总觉得是杨振宁带着李政道。但这样对于诺奖来说,是否有失公道》
Reply to [pid=507018551,26282641,1]Reply[/pid] Post by [uid=62190934]tsounaiq[/uid] (2021-04-11 11:31)
李政道的贡献在于哪里?
[quote][pid=507018785,26282641,1]Reply[/pid] Post by [uid=6565]omgod[/uid] (2021-04-11 11:32):
李政道的贡献在于哪里?[/quote]那不是应该你举证吗?
用你看过的论文和著作证明“李政道在研究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一直在打酱油”[s:ac:偷笑]
杨的数学好,理论强,会总结。李是实验型,会干不太会说。所以李离开杨就没什么大的成果了,而杨自己却能源源不断出成果。
网络上几条很多人使用的知识点:
1、杨振宁当今物理学数一数二(相当于爱因斯坦之地位等等)
2、机械降神
3、王莽穿越
4、刘秀陨石
[quote][pid=507019690,26282641,1]Reply[/pid] Post by [uid=42679252]狂飙心魅[/uid] (2021-04-11 11:36):
杨的数学好,理论强,会总结。李是实验型,会干不太会说。所以李离开杨就没什么大的成果了,而杨自己却能源源不断出成果。[/quote]李政道成果还是挺多的,只不过不是诺贝尔奖的那种成就[s:ac:汗],人家在哥伦比亚大学过得也挺好的,全校闻名的教授。
不是你不知道就没有。
[s:ac:呆]您可以参照国家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科技进步等奖项,一个题目的完成有众多单位、科学家分工完成,选择承担任务量最大、贡献最高的个人为主要完成人及完成单位。
诺奖的题目比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题目要大,而且指定的完成人数量更少,因此杨、李两位的贡献是该题目中最大的。
最后,诺奖的提名是由获得过诺奖的科学家进行的
评审委员会也中高比重的诺奖得主组成
最后[s:ac:偷笑]
虽然现在看来,杨振宁的科学地位要比李政道高,杨振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方程可谓物理学上开宗立派祖师爷的那种级别的理论。
但获诺奖的宇称不守恒理论,李政道的自传说得,是李政道先提出这理论,然后跟杨振宁的讨论中,两人完成了对这些过程的分析,写出了论文。这篇论文是由李政道执笔,署名也是李政道在前。这就是轰动一时后来获得1957年诺贝尔奖的那篇论文。
另外李政道不是打酱油的角色,人家也是超级大腕。回国也比杨振宁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