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uasiveX
2020-07-04T09:38:37+00:00
高中时从地市考入名校读的理科实验班,小地方的人没啥眼界,说实话对未来的专业和工作没啥概念,只想着考清华北大。那个年代竞赛还能保送,而且搞竞赛是一件逼格很高的事情,于是就去了竞赛班。但是我没啥数学天赋,加上化学组有不少大佬,最后抱着见贤思齐的想法去了化学组。
在化学组我也算混得风生水起,但其实一直对未来做不做这行挺迷茫的,我一个死党因为家里强烈反对退了组,退组时告诉我说她妈学化学的,说以后不是在化工厂就是当中学老师
最后顺利进了省队,然后冬令营的时候实验考砸,最后拿了十几名,那时候每个省集训队只有2个名额,所以竞赛生涯就此戛然而止。接下来就是保送的事,我的成绩还可以,清华那边可以入基科班,也说其他专业好商量。北大店大欺客,只有化学、地空、城环、工学院可以选,而且当晚就要签约。我接到清北的电话第一时间给我妈打电话,结果她睡觉关机了……然后我就自己签的北大化学,那时候太单纯,想着做学术也不错。
那时候的化院风气不像现在,大家都以早日进组搬砖为荣,而且出国读PHD走学术道路是天然政治正确,几个拿顶级OFFER的学长成为了我们的榜样,所有人都做着拿哈佛OFFER当北大教授的春秋大梦。但是我却越来越迷茫,一方面我对自己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因为我一直以“别人家孩子”自居,所收到的教育都是上清北就是成功,以前努力不过是为了别人的赞许,为了上北大光耀门楣。等到真的完成了这个前十八年的人生目标反倒无所适从,那时候我才开始真正思考专业的意义,才意识到读PHD搞学术不过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另一方面是认识到化学科研的本质,当年有机化学的逼格很高,且大家都以进PUSH的组为荣,每天在实验室9107打工,我去听过几次组会,意识到所谓的科研不过是堆砌劳动量,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21世纪的农奴制而已。所以接近大一结束的时候我下定决心转行,当时备选有经济、马克思、法学、临床,最后去了临床。所幸那时候跑路是很小众的事,招我进来的领导一路放行,只问了我一句为啥要转专业,我回答对化学没兴趣。
转眼间已经快过去十年了,总的来说没有后悔,如果我还在化院,可能会在某个当年自己看不上的学校为了PHD学位苦苦挣扎,也可能会看穿科研本质本科毕业后去学而思
高中化学竞赛组:
A 北大化学本 MIT计算化学博士 后续应该在做博后
B 北大化学/临床本 北医肿瘤学博士(我)
C 北大工学本 北美cs硕 硅谷码农
D 清华环境本 多大环境硕 教育培训机构
E 上交化学本 高金硕 量化分析从业
F 同济化学本 游戏公司策划
竞赛省队
ABC同上
D 北大化学本 经济硕 公募基金
E 北大化学本 芝加哥大学有机化学博士 博后
F 北大化学本硕 北大化院辅导员
G 北大地空本 后续不详
化院室友
A 北大化院博士 毕业去了涂料公司
B 曼彻斯特大学博士 中途QUIT去了咨询行业
C 本科毕业回了高中母校当竞赛教练
D 我
以上是我个人的经历,希望对各位在天坑里挣扎的同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