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ofhearts
2021-02-07T06:15:07+00:00
今天看个唐探3
杰克逊的歌一出来
就知道又来说教爱与和平了
马的
都多大的人了
各种作品强行说教,有意义吗
不是适得其反吗?
兄啊
就现在这网络舆论
三观不正的帽子太容易扣起来了[s:a2:哭]
没核根本不配叫作品啊
跟你刷俩小时抖音有什么区别吗
升华的烂是水平问题
不是升华本身有问题
没魂就不叫作品
升华主题、说教都没问题。关键是怎么说教,这才是问题
没人想说教,tm问题不说教不给你上啊!不表达一下xx速度xx高度哪里轮得到你上去表演。知道什么叫主旋律么?
我寻思不升华一下不就像说肥肥的那个了吗,你看肥肥炸成什么样了,假如最后升华一下,倡导一下肥肥的好,肥肥是被逼无奈的,你说肥肥还会喷吗
突出“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所谓深度”[s:ac:反对]
不是不能讲道理,而是讲的太生硬了
摔跤爸爸里面也讲两性平等的道理啊
升华主题没什么问题,但是弄得跟说教一样就是水平问题了。
拍得不好叫讲道理 拍得好你感觉不出来在可以灌输 那叫思想深度
[quote][pid=493023913,25534035,1]Reply[/pid] Post by [uid=461854]玩到五级[/uid] (2021-02-13 14:30):
没核根本不配叫作品啊
跟你刷俩小时抖音有什么区别吗
升华的烂是水平问题
不是升华本身有问题[/quote]就算抖音都有升华吧?什么铁子们我做的对吗?
正道的光
好怀恋香港喜剧片啊
就周星驰电影的台词不被女拳冲烂 家长也得乱冲
当时去影碟店随便买张碟 都可以翻来翻去看几遍
b站那个小品"今晚吃啥"就没有说教
"吉祥话"那个歌曲最后说教了一句,但一点也不突兀
我们首先可以看,央视几个频道的广告,
都是什么广告,
1.抖音瓜分几亿红包——下沉市场;
2.地方特色产品——乡村振兴;
3.健康生活用品(净水、足力、中药)——养生养老;
……
说明央视的目标用户,不再是“黄金强档”时期的那一波弄潮,而是被手机、电脑的“数字鸿沟”排除在外的,老人与基层。
这决定了央视,至少在电视这一块,迎合的是这部分口味(新媒体阵地另当别论);
另一方面,
央视又老喜欢宣示自身地位,可结果就是,
音乐节目,新瓶装旧酒,换个节奏唱老歌;
娱乐节目,亦步亦趋,题材和禁忌比表现力还多,缺乏娱乐精神;
影视节目,主旋律的风眼,虽然热衷激情燃烧的岁月,却也少了几分人间烟火味……
倒是新闻节目,作为看家本领,国内权威。
那么,现在再来分析春晚语言类节目,
结论,春晚一定热闹,但不一定精彩,
以前的春晚,歌曲有传唱度,相声小品整段都是亮点,
现在,有完句没完篇。
唱歌,从“一人一首成名曲”,到流量“一人一句
混眼缘”;
而相声小品,早已从“漫画式”讽刺批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现象”,
变成了“情景式”讴歌再现“我们过去一年中的新成就”,
公式变了,得数也就变了,何况去年,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春晚他更加“笑不出来”。
可是,比起这个,我更反感的是,
1.演员表演太用力,说话太费劲,听得也费劲;
2.小品变成情景剧,文体不分,专业的喜剧演员,题材有限,混熟的流量演员,功力有限,结果四不像;
3.尽管有些话,一定要通过春晚广而告之,但太刻意太明显,其实,反而把那些“有思想”的观众,推到了对立面,而且越来越远,因为,我们需要指点,不需要这样指指点点。
[quote][pid=493023913,25534035,1]Reply[/pid] Post by [uid=461854]玩到五级[/uid] (2021-02-13 14:30):
没核根本不配叫作品啊
跟你刷俩小时抖音有什么区别吗
升华的烂是水平问题
不是升华本身有问题[/quote]一爆米花电影就别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