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of
2022-05-16T01:55:57+00:00
狄更斯的《荒凉山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1/ekQu79w-dtchZiT3cSsg-l8.jpg[/img]
情节就是女主带艾达探访理查德,然而艾达在那里告诉女主他们已经结婚了。看到这句话感觉是真的妙。
从物理上讲,艾达的一头金发确实可以比喻成阳光
而从心理上讲,前面说了理查德为了办理遗产继承案心力交瘁,这时候累得躺在沙发上,艾达的安慰真可以说那种向他的内心投射一缕光的感觉。
我还特地往前翻了一页,他们正好谈到阳光。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1/ekQnwhx-8t13ZlT3cSsg-lc.jpg[/img]
理查德是什么生活环境呀?
他待在一个阴湿的律所旁的小酒店里,环境非常的简陋。正是在上一页,女主劝说他的时候,用的就是“你不妨下个大赌注,在开阔地的阳光更灿烂”。这句话正好能应上下一页的这个比喻,仿佛在说:是呀,我待在这么昏暗,这么简陋的地方,太缺乏阳光了,可是我的爱人艾达就是我的光。
这就给了二人结婚非常强的说服力。
其实把金发比作阳光这并不难想到,完全符合正常人的思维,小学生级别的比喻,但放在这个地方,层次一下子就丰富了。
所以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国内的读者这么看不起狄更斯的小说,作为现实主义最早的一批作者,他的作品深深的影响了之后包括托陀在内的大多数作家。在英国,论研究人数和受欢迎程度,莎士比亚之下便是狄更斯和奥斯丁(这位也是长期被很多读者吐槽成只会写言情小说的主,很无语)
个人很推荐《文学讲稿》中对荒凉山庄的解读,从文本出发详细地解释为什么荒凉山庄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为什么狄更斯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Reply to [pid=612190900,31986771,1]Reply[/pid] Post by [uid=61355962]越鸟巢南枝q[/uid] (2022-05-21 11:31)
我感觉这个场景是狄更斯精心设计的,从背景上女主察觉到艾达和她的隔阂,艾达来理查德家路程上的轻车熟路看得出来。
虽然把金发比作阳光是小学级别的比喻,但他这个比喻里“像阳光洒在他脸上”其实是个动态过程。在暗室中打开窗户和金发落在人脸上有种微妙的相似性。而在小说中,这个时候理查德正好是躺在沙发上,处在一个相对于艾达的低位,才让艾达这个动作成为可能(因为一般男人比女人高)。而在心理上,理查德处在一个对案子心灰意冷的落寞状态,而艾达处在初现丈夫的兴奋状态,物理上的高低和心理上的高低都存在。让我有点想起那种中世纪或者文艺复兴时代,天使降到罪人身边的油画。
[quote][pid=612190900,31986771,1]Reply[/pid] Post by [uid=61355962]越鸟巢南枝q[/uid] (2022-05-21 11:31):
所以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国内的读者这么看不起狄更斯的小说,作为现实主义最早的一批作者,他的作品深深的影响了之后包括托陀在内的大多数作家。在英国,论研究人数和受欢迎程度,莎士比亚之下便是狄更斯和奥斯丁(这位也是长期被很多读者吐槽成只会写言情小说的主,很无语)
个人很推荐《文学讲稿》中对荒凉山庄的解读,从文本出发详细地解释为什么荒凉山庄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为什么狄更斯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quote]可能是思想問題吧
Reply to [pid=612206881,31986771,1]Reply[/pid] Post by [uid=64122381]為往圣继绝学[/uid] (2022-05-21 12:48)
纯无知问题,越无知越自我感觉良好。
你看龙空又在辩经金庸现代会不会扑街就知道有些人又无知又真的自我感觉良好,水区也经常辩经《水浒传》,纯阅读水平检测机。[s:ac:哭笑]
[quote][pid=612190900,31986771,1]Reply[/pid] Post by [uid=61355962]越鸟巢南枝q[/uid] (2022-05-21 11:31):
所以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国内的读者这么看不起狄更斯的小说,作为现实主义最早的一批作者,他的作品深深的影响了之后包括托陀在内的大多数作家。在英国,论研究人数和受欢迎程度,莎士比亚之下便是狄更斯和奥斯丁(......[/quote]狄更斯在国内不待见么?
从何说起?
[quote][pid=612190900,31986771,1]Reply[/pid] Post by [uid=61355962]越鸟巢南枝q[/uid] (2022-05-21 11:31):
所以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国内的读者这么看不起狄更斯的小说,作为现实主义最早的一批作者,他的作品深深的影响了之后包括托陀在内的大多数作家。在英国,论研究人数和受欢迎程度,莎士比亚之下便是狄更斯和奥斯丁(这位也是长期被很多读者吐槽成只会写言情小说的主,很无语)
个人很推荐《文学讲稿》中对荒凉山庄的解读,从文本出发详细地解释为什么荒凉山庄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为什么狄更斯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quote]能不能细说一下什么情况,我还蛮好奇为啥不待见的是狄更斯
[quote][pid=612210050,31986771,1]Reply[/pid] Post by [uid=71141]01211102[/uid] (2022-05-21 13:05):
狄更斯在国内不待见么?
从何说起?[/quote]说不待见就很奇怪啊,讲到狄更斯不都是说现实主义什么的吗,顶多有些人觉得他的书太畅销看不起他吧
[quote][pid=612210050,31986771,1]Reply[/pid] Post by [uid=71141]01211102[/uid] (2022-05-21 13:05):
狄更斯在国内不待见么?
从何说起?[/quote]我也没觉得狄更斯不被待见
[quote][pid=612214067,31986771,1]Reply[/pid] Post by [uid=43056356]行芷止行[/uid] (2022-05-21 13:26):
能不能细说一下什么情况,我还蛮好奇为啥不待见的是狄更斯[/quote]倒不是不受待见,更多的是看不起。看的人挺多,但是能读懂的人,或者说愿意去读懂的人确很少。因为狄更斯的小说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粗看之下通俗易懂,但是深究下去又发现是一座很大的冰山,我所交流过的不少人中都停留在很表面的程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个人觉得还是大部分读者过分追求小说中的所谓深沉的现实意义了,好像一定要像俄国文学那样无比痛苦地呻吟才能称之为小说,很少从文本层面去欣赏小说的美学。
[quote][pid=612204750,31986771,1]Reply[/pid] Post by [uid=64197981]美尔巴4444[/uid] (2022-05-21 12:38):
我感觉这个场景是狄更斯精心设计的,从背景上女主察觉到艾达和她的隔阂,艾达来理查德家路程上的轻车熟路看得出来。
虽然把金发比作阳光是小学级别的比喻,但他这个比喻里“像阳光洒在他脸上”其实是个动态过程。在暗室中打开窗户和金发落在人脸上有种微妙的相似性。而在小说中,这个时候理查德正好是躺在沙发上,处在一个相对于艾达的低位,才让艾达这个动作成为可能(因为一般男人比女人高)。而在心理上,理查德处在一个对案子心灰意冷的落寞状态,而艾达处在初现丈夫的兴奋状态,物理上的高低和心理上的高低都存在。让我有点想起那种[/quote]是的,整部小说就是一个作者精心雕琢出来的艺术品。很难想象这是一年就完成的长篇小说。纳博科夫评价福楼拜是那种花足够的时间必定会出成果的天才,而狄更斯是不需要太多时间就可以出成果的天才,可以说是很概括了。
Reply to [pid=612602632,31986771,1]Reply[/pid] Post by [uid=61355962]越鸟巢南枝q[/uid] (2022-05-23 09:58)感谢解惑,感觉和狄更斯被标上的“标签”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