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𝓻𝓻0𝓻 𝔁_𝔁
2020-07-11T08:41:56+00:00
关于曹魏带方郡弓遵太守的死,我一直很迷惑。因为在对比李唐时期对高丽、百济、新罗诸国的拉锯。整个曹魏对抗东夷的战争中,几乎可以用碾压来形容。而在《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中的记载,作为一方郡守的弓遵,却在作战中战死阵亡。而这么大的一个击杀损失,却仅仅只是在《三国志》中,一笔带过。
[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建安中,公孙康分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遣公孙模、张敞等收集遗民,兴兵伐韩濊,旧民稍出,是后倭韩遂属带方。景初中,明帝密遣带方太守刘昕、乐浪太守鲜于嗣越海定二郡,诸韩国臣智加赐邑君印绶,其次与邑长。其俗好衣帻,下户诣郡朝谒,皆假衣帻,自服印绶衣帻千有馀人。部从事吴林以乐浪本统韩国,分割辰韩八国以与乐浪,吏译转有异同,臣智激韩忿,攻带方郡崎离营。时太守弓遵、乐浪太守刘茂兴兵伐之,遵战死,二郡遂灭韩。]——《三国志.东夷传》
一个郡守战死,应该可预见战斗相当之激烈。但整个战争的过程都没有任何的记录,对此我有所疑虑,我怀疑弓遵并不是战死的。因为从后世高丽、朝鲜人记录历史的习惯来看,这样一个能阵斩、击杀中原王朝太守级别人物的事情,他们一定会大吹特吹。而在记述这方面历史的《三国史记》中,我却没有发现类似的记录,有的只是弓遵的出兵记录。
[十三年,夏大旱,无麦。秋八月,魏幽州刺史 丘俭,与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伐高句丽,王乘虚,遣左将眞忠,袭取乐浪边民,茂闻之怒,王恐见侵讨,还其民口。]——《三国史记.百济古 王本纪》
从这个唯一的记录中,我发现《三国志.东夷传》这块可能存在记录错误。弓遵、刘茂他们讨伐的并不是所谓的二韩,很可能是南沃沮和东濊。因为他们作为配合幽州刺史丘俭东伐高句丽,这段历史在《三国志》中也都有准确的记录。
[正始六年,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以领东濊属句丽,兴师伐之,不耐侯等举邑降。其八年,诣阙朝贡,诏更拜不耐濊王。居处杂在民间,四时诣郡朝谒。二郡有军征赋调,供给役使,遇之如民。]——《三国志.东夷传》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在正始六年,带方太守弓遵确实是出兵过,且以东濊属句丽,直接打击的是东濊。而《三国志.王毌丘诸葛邓锺传》中,毌丘俭东伐高句丽的时间正是正始五年、正始六年两次,两次均是碾压大胜。在这块,我发现了一个找寻弓遵战死可能的重要线索。
[正始中,俭以高句骊数侵叛,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从诸道讨之。句骊王宫将步骑二万人,进军沸流水上,大战梁口,宫连破走。俭遂束马县车,以登丸都,屠句骊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句骊沛者名得来,数谏宫,宫不从其言。得来叹曰:"立见此地将生蓬蒿。"遂不食而死,举国贤之。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宫单将妻子逃窜。俭引军还。正始六年,复征之,宫遂奔买沟。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过沃沮千有馀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诸所诛纳八千馀口,论功受赏,侯者百馀人。穿山溉灌,民赖其利。]——《三国志.毌丘俭传》
在这段记述中,毌丘俭于正始五年左右,袭破了经常来打劫的高句丽王宫的都城[丸都],并又在六年再次出兵打击高句丽王宫,高句丽王随即弃国跑路,毌丘俭派遣玄菟太守王颀追讨的同时,也让位于高句丽后方的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前往劫其南逃后路。于是在这一场跨国追捕中,通融收藏高句丽王宫的沃沮、东濊不幸惨遭AO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7/20/-7Q5-i9h5ZtT3cSpo-jw.jpg.medium.jpg[/img]
[毌丘俭讨句丽,句丽王宫奔沃沮,遂进师击之。沃沮邑落皆破之,斩获首虏三千馀级,宫奔北沃沮。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馀里,其俗南北皆同,与挹娄接。挹娄喜乘船寇钞,北沃沮畏之,夏月恒在山岩深穴中为守备,冬月冰冻,船道不通,乃下居村落。王颀别遣追讨宫,尽其东界。问其耆老"海东复有人不"?耆老言国人尝乘船捕鱼,遭风见吹数十日,东得一岛,上有人,言语不相晓,其俗常以七月取童女沈海。又言有一国亦在海中,纯女无男。又说得一布衣,从海中浮出,其身如中人衣,其两袖长三丈。又得一破船,随波出在海岸边,有一人项中复有面,生得之,与语不相通,不食而死。其域皆在沃沮东大海中。]——《三国志.东夷传》
按着这条线索,我开始在《三国史记》中查找有关高句丽王宫对于此次国际在逃的史料,果不其然,在相对应的史料中,我找到了一段非常有趣的记述,这段记述影响了整个高句丽的国运,从差点灭国到复国成功。高丽人金富轼在《三国史记》中这样记录道:
[冬十月,魏将毌丘俭攻陷丸都城,屠之。乃遣将军王颀,追王。王奔南沃沮,至于竹岭,军士分散殆尽,唯东部(濊?)密友独在侧,谓王曰:"今追兵甚迫,势不可脱。臣请决死而御之,王可遯矣。"遂募死士,与之赴敌力战。王间行仅得脱而去,依山谷,聚散卒自卫,谓曰:"若有能取密友者,厚赏之。"下部刘屋句前对曰:"臣试往焉。"遂于战地,见密友伏地,乃负而至。王枕之以股,久而乃苏。王间行转辗,至南沃沮,魏军追不止。王计穷势屈,不知所为。东部(濊?)人纽由进曰:"势甚危迫,不可徒死。臣有愚计,请以飮食往 魏军,因伺隙刺杀彼将。若臣计得成,则王可奋击决胜矣。"王曰:"诺。"纽由入魏军诈降曰:"寡君获罪于大国,逃至海滨,措躬无地,将以请降于阵前,归死司寇,先遣小臣,致不 之物,为从者羞。"魏将闻之,将受其降。纽由隐刀食器,进前,拔刀刺魏将胸,与之俱死,魏军遂乱。王分军为三道,急击之,魏军扰乱不能陈,遂自乐浪而退。王复国论功,以密友纽由为第一,赐密友巨谷靑木谷,赐屋句鸭 杜讷河原以为食邑。追赠纽由为九使者,又以其子多优为大使者。是役也,魏将到肃愼南界,刻石纪功,又到丸都山,铭不耐城而归。]——《三国史记.高句丽东川王传》
从史料的对比,我们可以明确这是在正始五年里发生的一起刺杀事件。这起刺杀,直接帮助已经即将亡国的高句丽得以起死回生。但是就是这样一起刺杀,并没有写明魏将是谁,而《三国志》中也没提到相关重要将领被刺杀。然而能刺杀后导致军队混乱撤退的,很显然不会是一个杂牌校尉之类的小人物。而我们把整个事件串联起来,他很可能是这样的:
在曹魏齐王芳的正始年间,高句丽王宫屡次劫掠辽东,辽东大将毌丘俭于正始五年击破犯贱左右横跳的高句丽王宫,直接屠戮了当时高句丽在东北地区的首都——丸都。高句丽王宫被迫开始南逃。正始六年,场跨国抓捕在逃国际案犯大魏前高句丽王宫的行动陆续展开。先是毌丘俭重创高句丽残余部队,随后派遣玄菟太守王颀出击直捣沃沮,让高句丽王宫不得安生,继续南逃至朝鲜半岛北部的乐浪郡。与此同时毌丘俭让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以南沃沮、东濊窝藏案犯为由,要求交人被拒。两国拒不接纳,加上翻译错误,导致举兵拥护高句丽王宫,于是两位太守出兵。乐浪太守刘茂攻灭东濊,东濊残余附庸高句丽王宫,于是在弓遵的追击下,上演了一出刺客信条,弓遵误以为对方投诚,却不幸被刺杀,导致部署混乱,不得不放弃对南沃沮的剿灭,从而由乐浪郡退回带方。与此同时随着东濊侯投降,刘茂回归本郡,毌丘俭、王颀也因为冬季到来停止了对高句丽的剿灭活动,退军论功。出于面子问题,弓遵被以战死上报。而高句丽王宫瞎猫碰上死耗子,混乱刺杀弓遵成功,得以侥幸逃过一劫。为高句丽保存下最后的火种,从而使得高句丽在日后西晋动荡时,得以谋取辽东。当然,高句丽王宫和他的曾孙高句丽王钊未能享受到这份高句丽鼎盛的荣光。很快一群姓慕容的也学着毌丘俭一样,不光屠了丸都城,还拆迁并打包了他们全家老小带走。而可怜的高句丽王钊就没有他曾爷爷的幸运了,在反复横跳后,被百济王一箭爆头……
[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建安中,公孙康分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遣公孙模、张敞等收集遗民,兴兵伐韩濊,旧民稍出,是后倭韩遂属带方。景初中,明帝密遣带方太守刘昕、乐浪太守鲜于嗣越海定二郡,诸韩国臣智加赐邑君印绶,其次与邑长。其俗好衣帻,下户诣郡朝谒,皆假衣帻,自服印绶衣帻千有馀人。部从事吴林以乐浪本统韩国,分割辰韩八国以与乐浪,吏译转有异同,臣智激韩忿,攻带方郡崎离营。时太守弓遵、乐浪太守刘茂兴兵伐之,遵战死,二郡遂灭韩。]——《三国志.东夷传》
一个郡守战死,应该可预见战斗相当之激烈。但整个战争的过程都没有任何的记录,对此我有所疑虑,我怀疑弓遵并不是战死的。因为从后世高丽、朝鲜人记录历史的习惯来看,这样一个能阵斩、击杀中原王朝太守级别人物的事情,他们一定会大吹特吹。而在记述这方面历史的《三国史记》中,我却没有发现类似的记录,有的只是弓遵的出兵记录。
[十三年,夏大旱,无麦。秋八月,魏幽州刺史 丘俭,与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伐高句丽,王乘虚,遣左将眞忠,袭取乐浪边民,茂闻之怒,王恐见侵讨,还其民口。]——《三国史记.百济古 王本纪》
从这个唯一的记录中,我发现《三国志.东夷传》这块可能存在记录错误。弓遵、刘茂他们讨伐的并不是所谓的二韩,很可能是南沃沮和东濊。因为他们作为配合幽州刺史丘俭东伐高句丽,这段历史在《三国志》中也都有准确的记录。
[正始六年,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以领东濊属句丽,兴师伐之,不耐侯等举邑降。其八年,诣阙朝贡,诏更拜不耐濊王。居处杂在民间,四时诣郡朝谒。二郡有军征赋调,供给役使,遇之如民。]——《三国志.东夷传》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在正始六年,带方太守弓遵确实是出兵过,且以东濊属句丽,直接打击的是东濊。而《三国志.王毌丘诸葛邓锺传》中,毌丘俭东伐高句丽的时间正是正始五年、正始六年两次,两次均是碾压大胜。在这块,我发现了一个找寻弓遵战死可能的重要线索。
[正始中,俭以高句骊数侵叛,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从诸道讨之。句骊王宫将步骑二万人,进军沸流水上,大战梁口,宫连破走。俭遂束马县车,以登丸都,屠句骊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句骊沛者名得来,数谏宫,宫不从其言。得来叹曰:"立见此地将生蓬蒿。"遂不食而死,举国贤之。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宫单将妻子逃窜。俭引军还。正始六年,复征之,宫遂奔买沟。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过沃沮千有馀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诸所诛纳八千馀口,论功受赏,侯者百馀人。穿山溉灌,民赖其利。]——《三国志.毌丘俭传》
在这段记述中,毌丘俭于正始五年左右,袭破了经常来打劫的高句丽王宫的都城[丸都],并又在六年再次出兵打击高句丽王宫,高句丽王随即弃国跑路,毌丘俭派遣玄菟太守王颀追讨的同时,也让位于高句丽后方的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前往劫其南逃后路。于是在这一场跨国追捕中,通融收藏高句丽王宫的沃沮、东濊不幸惨遭AO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7/20/-7Q5-i9h5ZtT3cSpo-jw.jpg.medium.jpg[/img]
[毌丘俭讨句丽,句丽王宫奔沃沮,遂进师击之。沃沮邑落皆破之,斩获首虏三千馀级,宫奔北沃沮。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馀里,其俗南北皆同,与挹娄接。挹娄喜乘船寇钞,北沃沮畏之,夏月恒在山岩深穴中为守备,冬月冰冻,船道不通,乃下居村落。王颀别遣追讨宫,尽其东界。问其耆老"海东复有人不"?耆老言国人尝乘船捕鱼,遭风见吹数十日,东得一岛,上有人,言语不相晓,其俗常以七月取童女沈海。又言有一国亦在海中,纯女无男。又说得一布衣,从海中浮出,其身如中人衣,其两袖长三丈。又得一破船,随波出在海岸边,有一人项中复有面,生得之,与语不相通,不食而死。其域皆在沃沮东大海中。]——《三国志.东夷传》
按着这条线索,我开始在《三国史记》中查找有关高句丽王宫对于此次国际在逃的史料,果不其然,在相对应的史料中,我找到了一段非常有趣的记述,这段记述影响了整个高句丽的国运,从差点灭国到复国成功。高丽人金富轼在《三国史记》中这样记录道:
[冬十月,魏将毌丘俭攻陷丸都城,屠之。乃遣将军王颀,追王。王奔南沃沮,至于竹岭,军士分散殆尽,唯东部(濊?)密友独在侧,谓王曰:"今追兵甚迫,势不可脱。臣请决死而御之,王可遯矣。"遂募死士,与之赴敌力战。王间行仅得脱而去,依山谷,聚散卒自卫,谓曰:"若有能取密友者,厚赏之。"下部刘屋句前对曰:"臣试往焉。"遂于战地,见密友伏地,乃负而至。王枕之以股,久而乃苏。王间行转辗,至南沃沮,魏军追不止。王计穷势屈,不知所为。东部(濊?)人纽由进曰:"势甚危迫,不可徒死。臣有愚计,请以飮食往 魏军,因伺隙刺杀彼将。若臣计得成,则王可奋击决胜矣。"王曰:"诺。"纽由入魏军诈降曰:"寡君获罪于大国,逃至海滨,措躬无地,将以请降于阵前,归死司寇,先遣小臣,致不 之物,为从者羞。"魏将闻之,将受其降。纽由隐刀食器,进前,拔刀刺魏将胸,与之俱死,魏军遂乱。王分军为三道,急击之,魏军扰乱不能陈,遂自乐浪而退。王复国论功,以密友纽由为第一,赐密友巨谷靑木谷,赐屋句鸭 杜讷河原以为食邑。追赠纽由为九使者,又以其子多优为大使者。是役也,魏将到肃愼南界,刻石纪功,又到丸都山,铭不耐城而归。]——《三国史记.高句丽东川王传》
从史料的对比,我们可以明确这是在正始五年里发生的一起刺杀事件。这起刺杀,直接帮助已经即将亡国的高句丽得以起死回生。但是就是这样一起刺杀,并没有写明魏将是谁,而《三国志》中也没提到相关重要将领被刺杀。然而能刺杀后导致军队混乱撤退的,很显然不会是一个杂牌校尉之类的小人物。而我们把整个事件串联起来,他很可能是这样的:
在曹魏齐王芳的正始年间,高句丽王宫屡次劫掠辽东,辽东大将毌丘俭于正始五年击破犯贱左右横跳的高句丽王宫,直接屠戮了当时高句丽在东北地区的首都——丸都。高句丽王宫被迫开始南逃。正始六年,场跨国抓捕在逃国际案犯大魏前高句丽王宫的行动陆续展开。先是毌丘俭重创高句丽残余部队,随后派遣玄菟太守王颀出击直捣沃沮,让高句丽王宫不得安生,继续南逃至朝鲜半岛北部的乐浪郡。与此同时毌丘俭让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以南沃沮、东濊窝藏案犯为由,要求交人被拒。两国拒不接纳,加上翻译错误,导致举兵拥护高句丽王宫,于是两位太守出兵。乐浪太守刘茂攻灭东濊,东濊残余附庸高句丽王宫,于是在弓遵的追击下,上演了一出刺客信条,弓遵误以为对方投诚,却不幸被刺杀,导致部署混乱,不得不放弃对南沃沮的剿灭,从而由乐浪郡退回带方。与此同时随着东濊侯投降,刘茂回归本郡,毌丘俭、王颀也因为冬季到来停止了对高句丽的剿灭活动,退军论功。出于面子问题,弓遵被以战死上报。而高句丽王宫瞎猫碰上死耗子,混乱刺杀弓遵成功,得以侥幸逃过一劫。为高句丽保存下最后的火种,从而使得高句丽在日后西晋动荡时,得以谋取辽东。当然,高句丽王宫和他的曾孙高句丽王钊未能享受到这份高句丽鼎盛的荣光。很快一群姓慕容的也学着毌丘俭一样,不光屠了丸都城,还拆迁并打包了他们全家老小带走。而可怜的高句丽王钊就没有他曾爷爷的幸运了,在反复横跳后,被百济王一箭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