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搭建] 小姐姐们的精装海景别墅,万由810A Unraid装机笔记

Jackal-avatar

Jackal

2021-01-22T09:19:57+00:0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s7l0-4z66ZjT3cSu1-jg.jpg[/img]

先前一直用淘汰硬件做家用服务器、PT机和NAS储存,最近闲来无事,重新组一台正经一点的磁盘服务器,作为家里最大的仓库,存点电影和个人资料归档使用。
顺手记录一下装机,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结合个人需要,稍作参考。


使用场景:

0,大部分时间关机/休眠,需要时在线。
1,电影仓库,供多终端看片使用;
2,个人文件资料归档 + 备份;
3,偶尔充当临时开发虚拟机,运行VM或Container。


系统选择:
Unraid OS Pro, Version 6.8.1


硬件选择:
Chassis: 万由 NSC-810A
PSU: Seasonic海韵 SS-350M1U 350W Gold
CPU: Intel牙膏 Core i3-8100 @3.6GHz
HeatSink: Jonsbo乔思伯 HP400
MB: Gigabyte技嘉 B365 POWER
Memory: Micron镁光 Crucial BALLISTIX 8GB DDR4 @3200MHz
SCSI RAID Card: Inspur浪潮 LSI-9207-8i
HDD: HGST Ultrastar DC HC520 (He12) 12T 7200rpm 氦气企业盘
SSD: Sandisk闪迪 UltraPlus SATA 1T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s7l0-j6sZlT3cStc-jg.jpg[/img]

**搭建思路:


1, 机箱

我希望组一台8盘位、体积较小、风道合理的机器。由于我暂时没考虑在家里安装机架,首先排除二手服务器。因为想自己DIY,群辉DS1821、威联通TS832这种成品方案也暂时pass。

8盘位的成品机箱选择并不算多,而且做工也各有各的抱歉,没有太多选择空间。
卧式机箱有:万由810A、银欣CS381、DIY机箱,以及各种工控;
立式机箱有:银欣CS380/DS380、蜗牛8盘、以及各种DIY和工控

最后选择了810A,体积小、支持MATX主板、8*3.5抽屉 + 2.5*1内置、2个全高PCIE槽扩展,中规中矩。


2, 馅料

按我的使用需求,并不需要太好的硬件支持。但看在老平台和新平台差价并不大,还是选择了近几年的平台,以后有其他小型需求也可以拆了另作他用,避免电子垃圾无处可用的窘况。

- 8100自带一颗UHD630核显,i9-10900同款,性能强大,可以胜任4K输出、影片解码等。HD400风扇安静,效能足够;

- 主板在这种系统上只需要关心扩展性。这块技嘉B365提供PCIe3.0 x16,PCIe3.0 x1,PCIe3.0 *4(M2)各一,SATA *4,可以满足磁盘阵列卡 + 万兆卡的需求
由于我的硬盘需求,后期PCIe通道吃紧的情况下,还可以用x1通道转出4*SATA,释放其他两根宝贵的PCIe,用作双网卡或其他需求。

- 阵列卡,主流选择应该不外乎这两款:
- LSI 9211-8i 使用LSI SAS 2008 6Gb/s SAS控制器芯片, 533MHz PowerPC 440处理器,支持PCIE 2.0 x8带宽,总共可以提供4Gb/s单向和8Gb/s双向带宽。
- LSI 9207-8i 使用LSI SAS 2308 6Gb/s SAS控制器芯片, 800MHz PowerPC 双核处理器,支持PCIE 2.0 x8带宽,总共可以提供4Gb/s单向和8Gb/s双向带宽。
这两款都不带DDR缓存、自动恢复等功能,对于大部分只需要直通模式的用户来讲,随便选一个就够了。
**其实我这个方案并不需要阵列卡,完全可以通过PCIe x1插槽扩展4*SATA接口完成8盘位支持。但我选择了阵列卡通过2根 SFF-8087 Mini-SAS -> 4*SATA 转接线连接到背板,无他,生命在于折腾。

- 内存能亮就行。买镁光只是因为价格贵不了多少,而且比较喜欢这个白马甲。

- 硬盘,看钱包选即可。HC520综合性价比还可以,8盘位插满也可以提供90T的空间,足够使用了。

- SSD选用了一片淘汰的SanDisk UltraPlus,供虚拟机使用,避免跑数据库出现磁盘瓶颈。

- 电源,这个海韵1U在低负载下风扇不转,相当静音。且350w足以应付这套硬件。


3, 系统选择

估计大部分人听到NAS都会想到Raid,并在众多Raid()上纠结、争论不休。
Raid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把读写缓慢的机械盘,通过算法叠加到一起,一起读一起写,达到 1+1>1 的效果。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思想。
但在我们享受多硬盘叠加的红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以下坏处:
- 加减硬盘较为复杂,阵列卡、软Raid、ZFS的操作均不同,有一定学习成本;
- 初始化、重建阵列耗时久(ZFS相对较快);
- 磁盘同时在线读写,硬盘寿命可能降低,且噪音较大;
- 坏盘重建序列过程中硬盘负荷较高,有重建失败的风险;

理论上Raid5允许掉线一块硬盘的特性可以保证整个阵列的数据安全,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重建Raid的过程需要所有硬盘高负荷参与,高负载下容易暴露硬盘隐患,出现第二块坏盘的概率也越大。而且,当硬盘越大、数量越多、数据越满、质量越差时,出问题的概率也越大。
按我对Raid的理解,Raid只是硬盘融合提供更高的I/O,不要将他和备份、安全性划等号。
重要资料永远遵循321原则,多份镜像、多重介质、异地容灾,才是数据安全的保障。

扯远了,一般用户远远不需要这么高规格的数据安全策略,将他当做茶余饭后的思考题或谈资更为合适。
由于我对这台机器的定位并不是高速共享文件,不需要他喂饱万兆网络,Raid于我的坏处多过好处,所以这次不考虑使用Raid或者RaidZ。


系统方面可选的也不算很多,常见的无非:黑裙、黑威、Unraid、TrueNas Core,等等。

- 群晖、威联通、万由U-Nas系统大多面向家庭用户,功能齐全,集成私有云、Docker支持等,UI好看,管理也方便,但我更倾向于能对系统进行更深度的配置,满足运行容器和VM直通的需求等等。暂且排除这几个系统。

- TrueNAS 基于FreeBSD,集成了大名鼎鼎的Sun ZFS文件系统,组权限管理继承Linux,十分强大。
优势:稳定高效,组管理复杂且细致,非常适合企业场景。
劣势:高效率对应高硬件,最好使用ECC内存,建议按照硬盘容量Tb:内存Gb:SSD缓存Gb = 1:1:5的比例搭建,建议一次成型。

- OpenMediaVault,FreeNAS的一个分支,基于Debian系统,类似FreeNAS和TrueNAS,了解不深,暂且不谈。

- Unraid 基于一个叫做Slackware的Linux发行版系统,U盘启动,允许跨硬件平台无缝迁移。
优势:集成Docker支持,支持类似ESXi的硬件直通,且磁盘扩容十分方便,支持校验盘。
劣势:系统将多块硬盘映射成一块而非Raid式的集成,意味着每块盘的读写速度即是系统I/O瓶颈。系统使用需付费授权,价格并不便宜。


最终我选择了Unraid,考虑到其方便的硬盘伸缩和管理,使用过程中的扩容、分割等操作都可以十分轻松地实现。
而且集成Docker和VM的支持,正是我刚需的功能。
总而言之就是,这个系统让我用得轻松愉快吧。

装机过程


具体步骤细节暂且略过,贴一些图片,展示一下装机过程,以及机器的外观和细节。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p-21knZjT3cStc-j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o-7oxnZoT3cStc-j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s7kz-cezdZjT3cStc-j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p-i1cjZmT3cStc-j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n5-gmyzZ16T3cStc-j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n6-ey1gZxT3cSt9-j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q-gwrrZ11T3cStc-j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v-49p8Z14T3cStc-j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u-46nwZpT3cStc-j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t-2crmZpT3cStc-j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x-ep8bZoT3cStc-j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w-3az9ZsT3cStc-j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n4-f2dmZrT3cStc-j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s7l0-2f6eZlT3cSto-jg.jpg[/img]

系统配置


Unraid系统安装到U盘之后,插入机器开机,待屏幕上出现IP地址之后,即可使用同一网络下的其他终端访问管理页面,十分方便。

在淘汰笔记本上测试U盘安装情况,可以进入管理页面了,上机开始配置。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c-f13wK1jT3cSsg-gn.jpg[/img]

安装插件,包括App Store以及其他实用监控插件。
由于众所周知的网络叹息之墙,不借助神秘魔法的情况下,有概率安装失败(连接丢包所致)。但可惜的是,Unraid系统并不能附魔,没有软路由的同学可能要受点苦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g-43a1K25T3cSsg-gp.jpg[/img]

配置硬盘。
在 MAIN 界面添加已上线的磁盘,点击确认即可。Unraid不支持多硬盘分序列运行,比较遗憾。但我们可以在后续的共享文件夹里手动划分硬盘使用,也算是不错的管理方式。
Unraid序列添加磁盘只需要在页面勾选新磁盘即可,无需重建序列,算是十分方便的一个特性。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d-dl82K1bT3cSsg-h6.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e-ik5oK12T3cSsg-ch.jpg[/img]

配置共享目录。
文件夹名称、描述、磁盘写入模式、最小剩余空间、文件分片策略、包括的磁盘、排除的磁盘、缓存盘策略、COW策略。
配置不多,除了硬盘使用和缓存配置,其余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的话,大可以使用默认配置,普通用户不必深究。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b-7j84KxT3cSsg-ev.jpg[/img]

配置完成,回到Windows SMB共享,拷贝两部电影,稳定跑满千兆网络。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h-19dqK1oT3cSn5-ht.jpg[/img]

插一片SSD到磁盘序列中,把它分配给虚拟机,创建一台CentOS机器,也是没问题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a-6k98K2hT3cSsg-ly.jpg[/img]

Docker安装一个Jellyfin,看看影片海报墙的效果。
因为其解码串流设计,并不打算用它作为Web影视服务,暂时不在这里讨论太多细节问题。
如果有Web端播放4K影视需求的朋友,我更建议购买Plex的会员,体验会好很多。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s7kz-g1zdZdT3cSsg-g0.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s7kz-g2zwZdT3cSsg-g0.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s7kz-i4roK1wT3cSsg-g0.jpg[/img]

对于HTPC的解决方案,我个人更推崇Kodi(XMBC) + LAV + madVR + VLC/PotPlayer的组合,通过更强大的终端设备解码播放,可以获得更好的使用和画质体验。
Kodi是一个多平台媒体播放软件,类似电视盒子的界面,在PC上可以通过Xbox手柄控制,十分快乐。
除了自带的播放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播放器播放,代价是损失书签信息,但可以收获更好的画质和支持更多的插件。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s7kz-kcltZbT3cSsg-g0.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s7kz-ixllZbT3cSsg-g0.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31/9aQ4hmh-kuzeK2rT3cSsg-g0.jpg[/img]

后记:

关于家庭影音为主要目的的NAS搭建,到此应该就介绍得七七八八了。
对系统选择和后期影音软件的部分,鉴于篇幅和讨论重点暂时略过了细节。后期有机会的话再另外写点心得吧。有不同意见,或者想咨询细节的,也欢迎讨论。
中央仓库建成,甚是欢喜,且祝他永不宕机。
Dopamine-avatar

Dopamine

虽然看不懂,但收藏点赞
谢谢
Jackal-avatar

Jackal

Reply to [pid=489672540,25351584,1]Reply[/pid] Post by [uid=1993490]蓝色灰色[/uid] (2021-01-31 19:15)
[s:ac:心]谢谢支持,希望对你日后装机有用~~
HalbJulian-avatar

HalbJulian

观察过一段时间,不能装显卡,没法all in one,放弃了
Zetaro-avatar

Zetaro

一直想建一个,无奈没时间,没精力,没钱。。
Jackal-avatar

Jackal

Reply to [pid=489685257,25351584,1]Reply[/pid] Post by [uid=33714]saton[/uid] (2021-01-31 20:12)
装显卡就要上大机箱或者服务器机柜了,类似CS380这种,小的装不下,也没法对付散热。
但CS380的做工有点抱歉,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用FD DEFINE XL R2。
一开始也有过AIO的想法,但后面觉得很多时候并不是都要这些机器在线,最后还是做成多终端的思路。
软路由和PT这种需要长时间在线的机器做成AIO倒是挺有必要,下一步也要慢慢把旧机器淘汰掉,重新整理这几个机器了
Jackal-avatar

Jackal

Reply to [pid=489686071,25351584,1]Reply[/pid] Post by [uid=1332682]inzaghw[/uid] (2021-01-31 20:16)
Unraid的学习成本很低,对硬件要求也不高,大可以星际蜗牛起步,3-400连机电带J1900主板,U盘系统一装,往里塞个硬盘,就完成了。
甚至乎淘汰的笔记本外挂USB硬盘盒也可以做到同样的事情,很灵活。
HalbJulian-avatar

HalbJulian

[quote][pid=489687045,25351584,1]Reply[/pid] Post by [uid=60714943]onoma[/uid] (2021-01-31 20:20):

装显卡就要上大机箱或者服务器机柜了,类似CS380这种,小的装不下,也没法对付散热。
但CS380的做工有点抱歉,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用FD DEFINE XL R2。
一开始......[/quote]看用途吧,影音服务器或者轻度虚拟机办公还得很不错的
另外,一定得买ups[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
brandon_coolsav-avatar

brandon_coolsav

这种文章放到张大妈上更合适。。这里的帖子会定期被删除的
Jackal-avatar

Jackal

Reply to [pid=489688281,25351584,1]Reply[/pid] Post by [uid=38484256]tommyzw[/uid] (2021-01-31 20:26)
谢谢提醒~
想着这边应该没有太多这类折腾文章,在这也分享一下吧
Jackal-avatar

Jackal

Reply to [pid=489687894,25351584,1]Reply[/pid] Post by [uid=33714]saton[/uid] (2021-01-31 20:24)
[s:ac:愁]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下次应该就是把所有设备塞机柜里了,全部走光缆,网吧化
MachButtons-avatar

MachButtons

歪一下楼,老港片的1080p资源楼主在哪里找的。。?[s:ac:哭笑]
Jackal-avatar

Jackal

Reply to [pid=489691304,25351584,1]Reply[/pid] Post by [uid=60018585]wsamdqs[/uid] (2021-01-31 20:40)
PT站、RARBG之类。
HDATMOS应该还开放注册,虽然是个新站,资源也有一些,可以作为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补充
Been Drippin-avatar

Been Drippin

我都忘了去年为什么选OMV而放弃Unraid……FreeNAS记得是因为绑定ZFS+基于FreeBSD,难道是因为收费+unraid是实时校验?
unraid的盘组中应该是校验盘负担最大吧,每次改动都要唤醒来写一次
Jackal-avatar

Jackal

Reply to [pid=489702518,25351584,1]Reply[/pid] Post by [uid=12667577]magnus87[/uid] (2021-01-31 21:32)
也可能是因为慢吧 233
Unraid的校验功能我不打算用,尝试过,效果不理想。或许以后会考虑一下。
目前还是打算手动管理磁盘,有报警的时候再手动更换算了。真就这么暴毙了那算我输了。
OMV我折腾得最少,老哥有没有什么心得分享一下?
Oscidor-avatar

Oscidor

厉害了[s:ac:愁]
Jackal-avatar

Jackal

Reply to [pid=489706537,25351584,1]Reply[/pid] Post by [uid=60103426]小大熊猫[/uid] (2021-01-31 21:50)
[s:ac:哭笑]中央仓库储存资料可爽了,好过机械盘挂在不同的终端机器,疯狂安利
Quacker-avatar

Quacker

楼主动手能力好强 收藏了
一直想自己做nas 下次翻出来看[s:ac:goodjob]
Jackal-avatar

Jackal

Reply to [pid=489713451,25351584,1]Reply[/pid] Post by [uid=38548649]tinyimp[/uid] (2021-01-31 22:23)
可以可以,折腾愉快~
NFE-avatar

NFE

万由机箱做工非常一般,铝壳做工不精细,折弯不到位,硬盘抽屉无法防尘,间隙很大,运行久了一大堆灰。。。。早先还有植绒面板变泥浆的惨烈,对不起这售价,我的410机箱已经放弃了。
另外组了台魔改gen8,做工暴打万由,可以上到4x3.5,2x2.5,外加两个m2 ssd,基本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