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aronni
2022-07-23T06:57:03+00:00
[s:ac:哭笑]以下对话如有雷同,纯属雷同。
一、情绪垃圾桶的对话方式
1.提出问题
案例:
A:怎么办啊,我领导又要我去送材料,我好烦啊!
A:他老是把这些破事儿安排给我!
B:那确实挺煞笔的……
分解:
A在此时提出了自己情绪上的主要矛盾——被领导压迫,不知道如何反击。
这个问题难以被B解决,B只能运用广泛性、附和性的描述来回答。
2.情绪发泄
案例:
A:他真的太煞笔了,就欺负我一个。
A:别人都该调休调休,该请假请假,就我天天忙得跟啥似的。
A:我真是烦死了,烦死了!
A:每天都想辞职,真是烦死了!
B:……确实挺烦人的这领导,你也别生气了,碰到煞笔领导是这样的,不是你的问题。
分解:
A在提出自身的情绪问题后,转而不断用发泄式语气排泄自身体内的负面情绪。
B在此时只能安慰,仍旧无法提出实质有效的建议。
3.功利性需求
案例:
A:不行,我没法不生气,我太生气了。
A:你说我该怎么办?
A:我连考公都没时间复习了,每天都在应付这些破事。
A:我烦死了,焦虑死了!头发一把一把掉!这破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B:这样吧,文件性质的东西我可以帮你做一部分。
B:考公我问了几个朋友,要了点儿资料,发给你啊?
分解:
A再次发泄情绪,同时在情绪中埋藏了自身的次要矛盾点——工作与考公无法兼顾。
但A实际上仍旧受到主要矛盾点的困扰,A需要B提出一个对应的解决办法,对话因此充满功利性的需求。
Bget到A的点后,开始提出一些支持性回复,但这些回复都不能直接解决A的问题。
4.明确主要矛盾,再次提出功利性需求
案例:
A:工作我自己能做,考公你也帮不了我。
A:我就是好烦,特别烦。
A:我不知道该怎么和领导相处了。
B:……我也不知道怎么和领导相处,我领导blablabla
B:唉,都是这样的。
B:现在我都是慢慢做,再故意留点破绽给领导改,这样显得他很聪明。
分解:
A认为B的提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自身问题,于是否决B的提议,再次提出主要矛盾,试图让B帮忙解决。
B无法解决,只能将问题延展到自身身上,试图用相似经历与A共情。
但A在接下来的对话中,直接忽视了B身上的悲惨经历,仍旧将视角汇聚在自身问题上,彻底无视了B的情绪。
5.情绪延伸
案例:
A:我尽全力做的方案领导都不满意,留破绽不是要被他骂死?
A:我们工作不一样,领导也不一样,你运气比我好。
A:……我真是倒霉死了,明明很努力了,还要被领导一直批评。
B:……还是继续考公吧,有编制腰板才硬。
分解:
A再次否决B的提议,情绪开始向B延伸,语气中已经带有对B的不满,显然对B提供的方法很不满意。
B无力解决A的问题,再次打出考公这张王牌,虽然B打出时就知道可能会加剧A的坏情绪,但他实在没有别的牌可打了。
6.转嫁情绪
案例:
A:我不知道要考公吗?我哪有时间复习?
A:去年也是学得好好的,突然被领导安排一大堆工作,害我没考上。哪知道今年又这样。
B:你学着拒绝两次吧,太好说话了确实容易被安排很多工作……
A:怎么拒绝啊,你就知道说这些,知道我每天光是应付领导就已经很累了吗?
A:问你什么都问不出来,我有时候真不想找你。
A:(省略性发泄)
分解:
A彻底否决B的提议,情绪累积到爆发点,不敢骂领导还不敢骂你?
可怜的B在A的逐步引导下,一脚踩在了A的情绪地雷上——然后就是BOOM~
7.总结发言
案例:
A:我觉得你对我好敷衍,明明我已经很难过了,专门来找你,你每次都不认真听
A:我想要的是一个能帮我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只会附和的人
A:算了,终究是我一个人承担了一切。
B:……
分解:
A在此时情绪发泄完毕,同时对B做出总结性判定,以最终判定语句,最后一次排遣情绪。
B在此时陷入疑惑,不知该如何继续对话。
综上:
情绪垃圾桶的对话方式中,A会不断提出问题+发泄情绪,同时连续否决B的建议。
A在对话中屡屡强调自己遇到的问题,这种强调会慢慢从暗示转为明示,且强调的强度会随时间逐步上升。
A的怒气也会在这种上升的强度中逐渐累积,若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则坏情绪会在B身上爆发。
二、正常人吐槽
案例:
A:我领导又要我去送材料,我好烦啊!
A:他老是把这些破事儿安排给我!
B:那确实挺煞笔的……
A:他真的太煞笔了,就欺负我一个。
A:别人都该调休调休,该请假请假,就我天天忙得跟啥似的。
A:我真是烦死了,烦死了!
A:每天都想辞职,真是烦死了!
B:……确实挺烦人的这领导,你也别生气了,碰到煞笔领导是这样的,不是你的问题。
A:不行,我没法不生气,我太生气了。
A:我连考公都没时间复习了,每天都在应付这些破事。
A:我烦死了,焦虑死了!头发一把一把掉!这破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B:这样吧,文件性质的东西我可以帮你做一部分。
B:考公我问了几个朋友,要了点儿资料,发给你啊?
A:不用不用,我就吐槽一下这个煞笔,呜呜呜
B:其实我领导也挺煞笔的,他blablablabla。
B:我后来都只能blablabla。
A:卧槽,这也太煞笔了,果然所有领导都是煞笔。
B:唉,牛马日常罢了。
A:你也好可怜,我们都好可怜。
B:沙雕图.jpg
A:沙雕图.jpg
可以看出:
A会一直强调自己的困境,但不会试图找B寻求帮助。
当B描述近似经历并吐槽后,A也会立刻回应、安慰B。
A始终保持着理智和礼貌,深知负面情绪不应发泄在B身上。
[s:ac:哭笑]捏麻麻滴,昨天太忙,掉了一段。
从第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B的回答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导致这种不尽如人意的源头却是A。
B的回答并非是网上常说的“直男”“低情商”,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在A这种对攻方式下,展现出所谓的高情商。
A发起对话本身只有三个可能的目的,即:
1.发泄情绪(绝对可达成)
2.寻求解决办法(可能不能达成)
3.愧疚补偿(利用B无法帮自己解决问题所产生的愧疚,达成其他补偿的口头协议)
除非B可以永远满足A的需求,帮助A解决问题,否则类似对话永远不会停歇。
本质上是A脑瓜子有问题,而非B情商有问题。
从第二段对话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相似的发言,省略掉“寻求解决办法”后,就会显得极为正常且舒适,A和B的关系也不会受到影响。
综上:
当自身陷入类似场景时,不要愧疚,也不要自我否认,A本身就来势汹汹、来者不善,即便B能解决一时问题,终究无法解决一世的问题。
人类是有极限的[s:a2:jojo立2],万万不要掉入A所编织的语言陷阱,万万不要成为供他人发泄情绪的垃圾桶。
一、情绪垃圾桶的对话方式
1.提出问题
案例:
A:怎么办啊,我领导又要我去送材料,我好烦啊!
A:他老是把这些破事儿安排给我!
B:那确实挺煞笔的……
分解:
A在此时提出了自己情绪上的主要矛盾——被领导压迫,不知道如何反击。
这个问题难以被B解决,B只能运用广泛性、附和性的描述来回答。
2.情绪发泄
案例:
A:他真的太煞笔了,就欺负我一个。
A:别人都该调休调休,该请假请假,就我天天忙得跟啥似的。
A:我真是烦死了,烦死了!
A:每天都想辞职,真是烦死了!
B:……确实挺烦人的这领导,你也别生气了,碰到煞笔领导是这样的,不是你的问题。
分解:
A在提出自身的情绪问题后,转而不断用发泄式语气排泄自身体内的负面情绪。
B在此时只能安慰,仍旧无法提出实质有效的建议。
3.功利性需求
案例:
A:不行,我没法不生气,我太生气了。
A:你说我该怎么办?
A:我连考公都没时间复习了,每天都在应付这些破事。
A:我烦死了,焦虑死了!头发一把一把掉!这破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B:这样吧,文件性质的东西我可以帮你做一部分。
B:考公我问了几个朋友,要了点儿资料,发给你啊?
分解:
A再次发泄情绪,同时在情绪中埋藏了自身的次要矛盾点——工作与考公无法兼顾。
但A实际上仍旧受到主要矛盾点的困扰,A需要B提出一个对应的解决办法,对话因此充满功利性的需求。
Bget到A的点后,开始提出一些支持性回复,但这些回复都不能直接解决A的问题。
4.明确主要矛盾,再次提出功利性需求
案例:
A:工作我自己能做,考公你也帮不了我。
A:我就是好烦,特别烦。
A:我不知道该怎么和领导相处了。
B:……我也不知道怎么和领导相处,我领导blablabla
B:唉,都是这样的。
B:现在我都是慢慢做,再故意留点破绽给领导改,这样显得他很聪明。
分解:
A认为B的提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自身问题,于是否决B的提议,再次提出主要矛盾,试图让B帮忙解决。
B无法解决,只能将问题延展到自身身上,试图用相似经历与A共情。
但A在接下来的对话中,直接忽视了B身上的悲惨经历,仍旧将视角汇聚在自身问题上,彻底无视了B的情绪。
5.情绪延伸
案例:
A:我尽全力做的方案领导都不满意,留破绽不是要被他骂死?
A:我们工作不一样,领导也不一样,你运气比我好。
A:……我真是倒霉死了,明明很努力了,还要被领导一直批评。
B:……还是继续考公吧,有编制腰板才硬。
分解:
A再次否决B的提议,情绪开始向B延伸,语气中已经带有对B的不满,显然对B提供的方法很不满意。
B无力解决A的问题,再次打出考公这张王牌,虽然B打出时就知道可能会加剧A的坏情绪,但他实在没有别的牌可打了。
6.转嫁情绪
案例:
A:我不知道要考公吗?我哪有时间复习?
A:去年也是学得好好的,突然被领导安排一大堆工作,害我没考上。哪知道今年又这样。
B:你学着拒绝两次吧,太好说话了确实容易被安排很多工作……
A:怎么拒绝啊,你就知道说这些,知道我每天光是应付领导就已经很累了吗?
A:问你什么都问不出来,我有时候真不想找你。
A:(省略性发泄)
分解:
A彻底否决B的提议,情绪累积到爆发点,不敢骂领导还不敢骂你?
可怜的B在A的逐步引导下,一脚踩在了A的情绪地雷上——然后就是BOOM~
7.总结发言
案例:
A:我觉得你对我好敷衍,明明我已经很难过了,专门来找你,你每次都不认真听
A:我想要的是一个能帮我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只会附和的人
A:算了,终究是我一个人承担了一切。
B:……
分解:
A在此时情绪发泄完毕,同时对B做出总结性判定,以最终判定语句,最后一次排遣情绪。
B在此时陷入疑惑,不知该如何继续对话。
综上:
情绪垃圾桶的对话方式中,A会不断提出问题+发泄情绪,同时连续否决B的建议。
A在对话中屡屡强调自己遇到的问题,这种强调会慢慢从暗示转为明示,且强调的强度会随时间逐步上升。
A的怒气也会在这种上升的强度中逐渐累积,若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则坏情绪会在B身上爆发。
二、正常人吐槽
案例:
A:我领导又要我去送材料,我好烦啊!
A:他老是把这些破事儿安排给我!
B:那确实挺煞笔的……
A:他真的太煞笔了,就欺负我一个。
A:别人都该调休调休,该请假请假,就我天天忙得跟啥似的。
A:我真是烦死了,烦死了!
A:每天都想辞职,真是烦死了!
B:……确实挺烦人的这领导,你也别生气了,碰到煞笔领导是这样的,不是你的问题。
A:不行,我没法不生气,我太生气了。
A:我连考公都没时间复习了,每天都在应付这些破事。
A:我烦死了,焦虑死了!头发一把一把掉!这破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B:这样吧,文件性质的东西我可以帮你做一部分。
B:考公我问了几个朋友,要了点儿资料,发给你啊?
A:不用不用,我就吐槽一下这个煞笔,呜呜呜
B:其实我领导也挺煞笔的,他blablablabla。
B:我后来都只能blablabla。
A:卧槽,这也太煞笔了,果然所有领导都是煞笔。
B:唉,牛马日常罢了。
A:你也好可怜,我们都好可怜。
B:沙雕图.jpg
A:沙雕图.jpg
可以看出:
A会一直强调自己的困境,但不会试图找B寻求帮助。
当B描述近似经历并吐槽后,A也会立刻回应、安慰B。
A始终保持着理智和礼貌,深知负面情绪不应发泄在B身上。
[s:ac:哭笑]捏麻麻滴,昨天太忙,掉了一段。
从第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B的回答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导致这种不尽如人意的源头却是A。
B的回答并非是网上常说的“直男”“低情商”,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在A这种对攻方式下,展现出所谓的高情商。
A发起对话本身只有三个可能的目的,即:
1.发泄情绪(绝对可达成)
2.寻求解决办法(可能不能达成)
3.愧疚补偿(利用B无法帮自己解决问题所产生的愧疚,达成其他补偿的口头协议)
除非B可以永远满足A的需求,帮助A解决问题,否则类似对话永远不会停歇。
本质上是A脑瓜子有问题,而非B情商有问题。
从第二段对话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相似的发言,省略掉“寻求解决办法”后,就会显得极为正常且舒适,A和B的关系也不会受到影响。
综上:
当自身陷入类似场景时,不要愧疚,也不要自我否认,A本身就来势汹汹、来者不善,即便B能解决一时问题,终究无法解决一世的问题。
人类是有极限的[s:a2:jojo立2],万万不要掉入A所编织的语言陷阱,万万不要成为供他人发泄情绪的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