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谈谈“新冠欺凌”展示出日本的社会特质

KZM168cute-avatar

KZM168cute

2020-08-28T07:45:45+00:00

8月25日,日本文部科学大臣(相当于中国教育部部长)荻生田光一在记者会见上向社会呼吁,请防止感染了新冠病毒的学生、学校被歧视,低龄学生、教职员工以及家长们应当从自身做起。

日本正在发生第二波新冠疫情,全国各地有不少学校相继发生集体感染事件。感染新冠的学生、发生集体感染事件的学校常常会遭到来自同学或社会的中伤。比如,认为感染新冠的同学是传染源,对其进行指责和叱骂,或者故意疏远感染者。发生集体感染的学校,则要承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如被指责没有切实做好防疫措施,为整个社区、社会带来隐患。

原本已经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而十分辛苦、紧张的学生还要承受来自同学的压力,常常会情绪崩溃,甚至不愿意再去学校,陷入抑郁。

日本文部科学大臣表示,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即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并没有错,应当鼓励他们尽快治愈,当他们治愈后回归团体时,应当温暖地迎接他们。此外,教职员工在指导学生时也不应当歧视感染者及其家人,要对医疗从业人员以及支援社会活动的人表达敬意。既要从自身做起,同时,在身边发生歧视事件时也不要迫于“同调”的压力而附和,而是应当提醒对方“请不要这样说、请不要这样做”。

其实,日本社会并非首次发生类似事件。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北大地震,引发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随后,从福岛迁出的难民流向全国各地。一些福岛的学生也离开故乡到其他学校就读。当时,也出现了一些围绕福岛难民的歧视和欺凌。比如,对福岛迁出的学生直言,你就是病毒、你是灾难,你应该离开这里等等。“受害者”的二次受害问题,也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事实上,此前已经有调查显示,在国际社会中,日本社会是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最不宽容的国家。他们认为,感染了病毒就是自己没有注意防护,且这类人因为自身的疏忽而给身边的人带来风险、添麻烦。这种想法较为普遍,换句话说,多数人也都因此担心自己成为感染者,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注重防护。也就是所谓的“严以律己、严以待人”。

如同安倍首相所说,日本是靠着自肃战胜了第一波疫情的。如果不是这种战战兢兢的态度,恐怕也不会仅仅靠着自肃就能达到如此高的效果。

许多有过日本生活经验的人都会感慨,日本是一个要绷着神经生活的社会,要做一个体面的人,就要遵从许多条条框框。但同时,因为多数人都绷着神经,自己又能从中获得相对的自由和安全。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问题上,如果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个社会会更可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