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p'err
2021-09-16T05:00:08+00:00
先不考虑史实,就仅仅以电视剧里表现出来的场面。
刘备这样哭着跳江的行为,究竟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
作为老大,不是应该处乱不惊吗?
曹操在华容道前,还大笑三声呢,至少能给手下信心。
刘备又是哭、又是要跳江的,手下的人会不会觉得这个主公真没用,跟着他没有指望的感觉?
so应该是减分项吧?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9/25/-cckxQ178-btbbK1yT3cSsg-lc.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9/25/-cckxQ178-45orK1wT3cSsg-lc.jpg[/img]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个人在临终之前,能说这样的话,交代后人,可以把他以前所有的不是,都能洗刷干净。
《三国演义》、《说唐全传》、《说岳全传》这种古典演义类型的通病,为了突显手下士大夫们的功德与魅力,直接把刘备、李世民、岳飞塑造成所谓的“仁主”。
相比之下,《水浒传》对宋江的塑造刚刚好,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也有为国为民的一面,在自己的功劳与部下的功劳之间保持着一种巧妙的平衡支点。
不同的形象吧,曹操这种就是靠狠来塑造形象,刘备就是塑造仁义的形象,你让刘备在华容道哈哈笑估计就人设崩塌了
这段你得结合歌词来看,可以说是刘备的心声,刘备的一时冲动其实很合乎情理的。
已经中年,事业未成,被曹操追的到处乱跑,不过老百姓不离不弃。开始只是怆然,然后再次立志,但是面对老百姓丧子的生离死别时,自己的无力感,事业前途渺茫的挫败感等等瞬间爆发,冲动之下刘备想跳江很正常。
水滔滔 路漫漫,
扶老携幼步履艰
百姓何故遭离乱
欲渡长河少行船
民不弃我我难舍
瞻前顾后心怆然
立大业,民为本
民得平安天下安
风飒飒,路漫漫
抚剑昂首问苍天
古来志士多苦厄
鲲鹏何日得高旋
臣子不能建基业
老去无颜对祖先
民相随,志逾坚
不整乾坤心不甘
马迟迟,路漫漫
暮云苍黄雁声寒
汉武秋风辞意健
英雄何须叹华年
得道多助功成就
愿见民生尽欢颜
纵相别,挥手去
仁爱常存天地间
纵相别,挥手去
仁爱常存天地间
携民渡江这段,不管是历史还是小说,刘备都最后挣扎到几乎仅以身免。
稍不留意在长坂坡就送了。
纵然有成就大业的豪情丈夫志,低头看见无骨遭逢离乱的妇孺百姓,还是自己带着的,一下子愧疚感上来,有出格的冲动不奇怪。
老刘本身就是个非常容易冲动的性情中人。
史书里鞭督邮辞官而去,看曹操还一度幻想他能救国、携民渡江不忍弃百姓、汉中之战自己冲前线,乃至一怒发兵夷陵。
老刘这个性冲动是出了名的。而且属于真不拿自己命当回事那种。
曾剃头创建湘军后的第一战,全军覆没,输得裤衩都不剩,羞愤之余两次跳江自杀,幸被部下及时营救。由此才成就了曾文正公名噪一时的"屡败屡战"之说。
这不能只看君主,还要看手下
如果手下平时干惯了屠城杀降刨坟强奸这类事,那看见领导这么做肯定一哄而散或者白刃相加了
御下有好多种手段,曹操能力够强,就是:跟着爷走吃喝不愁,领导安排干就完事了,有问题领导兜得住。这种领导的手下,人培养好了可以独揽一方,培养不好很容易搞崩盘。
刘备属于打感情牌的,无论如何都让你感觉如同亲人般温暖,他做出任何感情用事的举动都让你觉得是正常的。这种领导的团队是打不散的,因为人家本来就是family,但是新人很容易有种疏离感,长期下来就是离心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