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
2020-05-03T13:24:58+00:00
[url]https://b23.tv/dyGaY6[/url]
[url]https://b23.tv/CPBGW2[/url]
前脚刚看了1933年的山海关,后脚看了1930年的纽约,这肉眼可见的差距,而且纽约的建筑物感觉和现在比起来变化真不大[s:ac:中枪]
1911年的美国纽约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2/-7Q5-hcoiZoT3cSqq-gp.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2/-7Q5-9l10ZqT3cSqq-gp.jpg[/img]
1911年的中国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2/-7Q5-akjxK1iT3cSj6-dy.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2/-7Q5-b3i0K1gT1kSav-av.jpg[/img]
这就是工业革命 带来的最直观的对比。
[ur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2828158[/url]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是美国工业爆炸式发展的惊人时期。
促使美国工业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充足的原材料;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劳动力资源;科技革新突飞猛进;才智出众、雄心勃勃且不择手段的企业家;联邦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积极鼓励以及国内产品制造市场的不断扩张。
工业技术
或许,对于一个经济上极其依赖铁路和城市建设的国家而言,最重要的科技发展应该是19世纪末的钢铁生产改革。19世纪大部分时间,美国钢铁产业发展缓慢;内战结束前,钢的生产几乎毫无进步。然而,19世纪七八十年代,要修建长达4万英里的铁路,铁产量急速上升,同时促使钢的生产突飞猛进并奠定了其在金属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同其他经济发展过程一样,炼钢业的发展也是源于新技术的发明。英国人亨利·贝西莫(Henry Bessemer)和美国人威廉·凯利(William Kelly)几乎同时研发出了可以把铁转化成更持久耐用、用途更广泛的钢的加工方法(这个方法是以贝西莫的名字命名的,是指把空气吹进熔铁,使充足的氧气耗掉铁里的杂质)。这个加工方法的实施也离不开英国冶金家罗伯特·墨希特(Robert Mushet)的发现:在炼铁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材料以达到把铁转换成钢的目的。1868年,新泽西的炼铁师艾布拉姆·S.休伊特(Abram S. Hewitt)从欧洲引进了另一种炼钢的方法——平炉炼钢法。这一方法几乎完全取代了贝西莫工艺。以上这些技术使钢能够成批量、大规模的生产,从而满足了制造火车头、钢轨,建造高楼栋梁的需求。
艾布拉姆·S.休伊特
炼钢业最先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和俄亥俄州东部兴起。这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州都能开采到丰富的铁矿;同时,这两个州的炼铁业十分繁荣;此外,新型钢生产要求燃烧新型燃料,而宾夕法尼亚州无烟煤(或硬煤)的矿藏又十分丰富,正好满足需求;后来,新科技研究发现,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非常容易开采到的软沥青煤燃烧后可转化为炼钢炉可用的燃料—焦炭。于是,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很快就成了炼钢业的中心。炼钢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对铁矿石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19世纪末,密歇根半岛北部、明尼苏达州的梅萨比岭地区以及阿拉巴马州伯明翰的周边地区都成了重要的矿产中心;一些新兴的炼钢中心也围绕着它们发展起来,包括克利夫兰、底特律、芝加哥和伯明翰等。
内战前,炼钢炉大都为石质,为了减少建材,通常都是依山而建,以山体作为炼炉的一面。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炼炉被设计成以砖为外壳、铁为内圈的圆柱体形式。这些巨大的新炼炉高达75英尺甚至更高,周产量可达500吨以上。
为适应炼钢业的发展,新的运输形式应运而生。运用蒸汽货船运输矿石,恰好使钢产业在五大湖区能够得以发展。进而,随着对蒸汽船原油运载量和蒸汽引擎马力的要求逐渐加大,人们设计出更大、更重的货船,如1869年下水的R. J.哈克特号。该船能一次运载1200吨矿石。过去,卸载矿石是一件依靠人力与马力来完成的费时费力的工作,但现在,船运商使用新的蒸汽机械,大大加快了卸载矿石的速度。
炼钢企业的兴起和铁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钢铁制造商为铁路提供钢轨材料和火车车厢零件;而铁路为钢铁制造商提供了市场并为其运输钢材。例如,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创建了宾夕法尼亚州钢材公司,并为其提供大量的创办资金,还与该钢材公司签订合同购买钢轨,为其提供了稳定的市场。这仅仅是铁路公司与钢材公司之间相互融合、互相依存的例子之一。
1862年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处油田
19世纪后期,炼钢工业润滑机械的需求推动了另一个重要的新兴工业——石油产业的诞生(随后不久,石油就因其巨大的潜力而成为重要的燃料资源)。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石油资源丰富人所共知,然而,直到19世纪50年代,宾夕法尼亚商人乔治·比瑟尔(George Bissell)才向世人展示石油不仅可用作照明燃料,还可用来生产许多产品,如石蜡、挥发油、润滑油等。此后,人们注意到了石油的商业价值。比瑟尔筹集资金,开始钻井采油。1859年,比瑟尔的员工爱德温·L.德雷克(Edwin L. Drake)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泰特斯威尔附近建造了第一口油井。这个油井建成之后不久便可以月产石油500桶。由于石油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开采者在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和西弗吉尼亚州等地都开发了油田。到19世纪70年代,石油的出口额已经跃居美国出口产品的第四位。
飞机与汽车
在所有的科技革新中,汽车的发明对美国的影响最为深远。两项技术对汽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项是汽油的发现。19世纪晚期,美国掌握了从原油中分别提炼出润滑油和燃油的技术,汽油是这个提炼过程的产物。早在19世纪70年代,法国、德国以及奥地利的设计师们在铁路机车的启发下,开始开发“内燃机”。“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以燃气产生的能量驱动活塞。19世纪60年代中期,德国人尼古拉斯·奥古斯特·奥拓(Nicholas August Otto)制造出一种以油为燃料的“四冲程”引擎。这便是汽车引擎的前身。但是,奥拓没有设计出不用和输油管道连接、适用于机械中的便携引擎。而随后不久,奥拓的一名前雇员——戈特弗里德·戴姆勒(Gottfried Daimler)经过改良制造出一种可以用于汽车上的引擎(以戴姆勒的名字命名的著名早期汽车也采用这款引擎)。
有了这些突破性进展,美国汽车工业发展十分迅速。1893年,查尔斯·杜里埃(Charles Duryes)和弗兰克·杜里埃(Frank Duryea)在美国制造出了第一辆汽油驱动的汽车。三年后,亨利·福特(Henry Ford)生产出了第一批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汽车。到1910年,汽车工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力军,不知不觉中也重塑了美国人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美国的地貌环境。1895年,美国的公路上仅有四辆汽车,而到了1917年,有近500万辆汽车在公路上奔驰。
从人类文明一出现,人们就希望找到一种方式飞向天空,但一直也没有成功。直到19世纪末期,美国和欧洲的工程师、科学家和那些爱搞小发明的人开始试验各种飞行器。热气球飞行家思考着如何制造出易于驾驶的实用飞行交通工具。另一些人也在用风筝和滑翔机做实验,试图证明风筝与滑翔机的某些特征可以被用来帮助人类在空中飞翔。
俄亥俄州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Wilbur and Orville Wright)两兄弟经营着一家自行车商店。他们和别人一样,也用滑翔机做实验。兄弟两个设计制造出一种以内燃机(和用于驱动汽车的引擎相同)为驱动,可以在空中飞翔的滑翔机。四年的实验后,奥维尔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村附近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飞。试飞中飞机自行起飞,着陆前在自身动力的驱动下共航行了12秒,航程达120英尺。到1904年秋天,莱特两兄弟已经改良了飞机,航行距离可超过23英里。第二年,他们就开始用飞机搭载乘客了。
莱特兄弟“飞行者一号”的首次飞行,摄于1903年12月17日。奥维尔担任驾驶员,威尔伯在翼尖处跟跑。
虽然第一架可操作的飞机是在美国制造的,但是,航空飞行技术在美国站稳脚跟的过程却十分缓慢。在飞机设计方面的初步探索都是在法国进行的,因为法国政府为飞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经费。莱特兄弟试飞12年之后的1915年,美国政府建立了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美国战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欧洲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20世纪20年代,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从纽约飞到巴黎的著名单人飞行震惊了全美乃至全世界。航空飞行让美国人民痴迷,但真正商业化飞行的前途似乎依然非常渺茫。
研究和发展
新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利用这些新技术而不断涌现的大型综合公司,说服了有投资需要的企业领导根据自身需求赞助一些研究项目,以求赶上工业高速发展的步伐。1900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由于担心技术竞争,建立了第一个企业实验室。到1913年,贝尔电话公司、美国杜邦公司、美国通用电气、伊士曼·柯达公司以及其他50所公司每年拨出成千上万美元的预算用于本公司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进行研究。企业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大量出现的同时,政府却在缩减研究经费。这一现象帮助企业吸引了曾经为政府工作但现在需要寻找新工作的优秀研究者。由于研究经费来源分散,各个领域都有研究项目,也并非只按政府意愿决定研究内容。
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开始出现分歧。不管是在读的工程师还是已毕业的工程师,都越来越多地与公司的研究和发展议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们辛勤工作,希望能在新经济下做出实际成绩;然而,许多科学家却鄙视这种知识“商业化”的做法,他们更倾向于没有实际应用的基础研究。虽然如此,美国科学家比欧洲的科学家更注重实用研究。而有些企业内部的研究发展实验室的工程师不仅重视实用性,也重视基础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实现了转型。这种改变由很多原因造成,也取得不少成果。转型产生的一大成效是:以大学为基地的研究所与工业经济需要的联系日益密切。大学学院及实验室开始从企业那里获得研究经费,开展企业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学术界与商界的伙伴关系也由此建立,并持续到21世纪。在这段时间里,欧洲大学没有出现这种合作关系。一些学者称,美国在20世纪更为快速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市场对于知识的成功运用,无论是从学术界汲取营养还是兼取众长,美国人比国外的竞争者更有效率。
《美国史(第13版)》,艾伦·布林克利著,陈志杰、杨天旻、王辉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生产的科学
生产技术的革新是汽车和其他工业发展的关键。到20世纪初,许多美国工业家开始奉行“科学管理”的新理念。得名于最杰出的理论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这些理念通常被称为“泰勒主义”。然而在泰勒生前,他的观点就颇受争议,死后依旧争议不断。
泰勒鼓励雇主细分任务以重组生产流程。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使工人相互替换,从而使管理者不再依靠某特定雇员,并减少对于训练有素的技工的依赖。泰勒称,在训练有素专家的有效管理下,使用现代机器的工人能够更为快速地执行简单的任务,因此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泰勒本人及其许多崇拜者认为,科学管理能使人力符合机器时代的需要,但是,它也使雇主对于工厂的控制力加强,降低了工人的独立性。
工业时代生产科技最重要的革新当属大规模生产的出现,尤其是亨利·福特于1914年引进汽车车间的流动装配线。这项革命性的技术使得汽车底盘的组装时间从12.5小时缩短到1.5小时,也使福特能够在提高工人工资并减少他们工作时间的同时,还能将福特T型车的基价由1914年的950美元降低至1929年的290美元。福特汽车公司的装配线成为许多其他工业效仿的标准。
本文摘选自《美国史(第13版)》,艾伦·布林克利著,陈志杰、杨天旻、王辉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经出版社授权刊发。
我一直在想那个年代见识到美国富饶,还会回来建设自己祖国的人有多么伟大。
所以二战 中国被压着打啊
一个农业国家 打起来别说子弹 连鞋子都严重不足。
和一个工业化大几十年的国家打
大英帝国可是1860年就修地铁了呢,我们那时候还太平天国呢。。。你会不会更震惊~
所以说美国在一二战的时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至少大多数美国人民很伟大。现在……都是些什么玩意?
1950年的落后小农国家于国境外正面刚这么一个世界霸主17国联军,不落下风。好难想象的到[s:ac:茶]
对标下,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开始镀金时代的时候我们还在同光中兴呢[s:ac: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