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ManGaming73
2021-08-21T08:31:03+00:0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8/25/-7Qd05d-ar9qKtT1kSei-ax.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8/25/-7Qc0zn-5kzxKxT1kSg4-c3.jpg[/img]
电视剧《书剑恩仇录》
“和卓”是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穆罕默德后人。大小和卓是一对亲兄弟,在明末清初时,他们的高祖从中亚迁居中国新疆,到了他们爷爷这一辈,他们家族基本确立了在天山以南的维吾尔人领袖地位。等到乾隆消灭准格尔汗国后,他们在南疆的势力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
对于清军消灭准格尔,大和卓波罗尼很是感激,但是小和卓霍集占却野心勃勃,认为此时正是独立的天赐良机,于是煽动或者说裹挟他没有主见的兄长造反,又联络各部族领袖,突然发难赶走了南疆的清军,掀起了历时两年多的“大小和卓之乱”。
小说中,乾隆平定回部叛乱也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历史与小说相结合可以推断,小说中的霍青桐就是历史上的“小和卓”霍集占的美化版,而小说中他存在感稀薄的哥哥霍阿伊就是“大和卓”。由于《书剑恩仇录》的主线是反清,所以金庸对“大小和卓叛乱”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做了很大程度的改编,将回疆的叛乱描述成了反抗压迫的正义之举。
小说中,陈家洛遇到香香公主时正值回部西撤,之后清军统帅兆惠围困了陈家洛引蛇出洞,却被霍青桐将计就计连续伏击三次,大破清军主力,直到陈家洛回归中原后清军才集结重兵荡平了回部。这与历史上的情节如出一辙,小和卓西逃时,兆惠轻敌冒进,孤军深入,却在黑水河附近被小和卓伏兵包围,历时三个月之久,期间小和卓围点打援,让清军损失惨重,史称“黑水河之围”,直到清军调集西北数省绝对优势的兵力才剿灭了叛军,大小和卓兄弟也在一路逃到阿富汗附近后被山中部落所杀。
“大小和卓之乱”已经定性,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次民族分裂行为,小和卓霍集占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已经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8/25/-7Qbzlz-b8wzK28T1kSeo-k3.jpg[/img]
这里“黑水河之围”清军统帅兆惠也是个狠人,被围困三个月,弹尽粮绝的时候清军开始吃每天俘虏的叛军,偶尔会俘虏到叛军夫妻,则杀其丈夫,让其妻子烹煮,吃完奸宿,第二天再杀死吃掉。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8/25/-7Qc0zn-5kzxKxT1kSg4-c3.jpg[/img]
电视剧《书剑恩仇录》
“和卓”是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穆罕默德后人。大小和卓是一对亲兄弟,在明末清初时,他们的高祖从中亚迁居中国新疆,到了他们爷爷这一辈,他们家族基本确立了在天山以南的维吾尔人领袖地位。等到乾隆消灭准格尔汗国后,他们在南疆的势力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
对于清军消灭准格尔,大和卓波罗尼很是感激,但是小和卓霍集占却野心勃勃,认为此时正是独立的天赐良机,于是煽动或者说裹挟他没有主见的兄长造反,又联络各部族领袖,突然发难赶走了南疆的清军,掀起了历时两年多的“大小和卓之乱”。
小说中,乾隆平定回部叛乱也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历史与小说相结合可以推断,小说中的霍青桐就是历史上的“小和卓”霍集占的美化版,而小说中他存在感稀薄的哥哥霍阿伊就是“大和卓”。由于《书剑恩仇录》的主线是反清,所以金庸对“大小和卓叛乱”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做了很大程度的改编,将回疆的叛乱描述成了反抗压迫的正义之举。
小说中,陈家洛遇到香香公主时正值回部西撤,之后清军统帅兆惠围困了陈家洛引蛇出洞,却被霍青桐将计就计连续伏击三次,大破清军主力,直到陈家洛回归中原后清军才集结重兵荡平了回部。这与历史上的情节如出一辙,小和卓西逃时,兆惠轻敌冒进,孤军深入,却在黑水河附近被小和卓伏兵包围,历时三个月之久,期间小和卓围点打援,让清军损失惨重,史称“黑水河之围”,直到清军调集西北数省绝对优势的兵力才剿灭了叛军,大小和卓兄弟也在一路逃到阿富汗附近后被山中部落所杀。
“大小和卓之乱”已经定性,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次民族分裂行为,小和卓霍集占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已经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8/25/-7Qbzlz-b8wzK28T1kSeo-k3.jpg[/img]
这里“黑水河之围”清军统帅兆惠也是个狠人,被围困三个月,弹尽粮绝的时候清军开始吃每天俘虏的叛军,偶尔会俘虏到叛军夫妻,则杀其丈夫,让其妻子烹煮,吃完奸宿,第二天再杀死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