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aine
2021-05-21T12:48:00+00:00
我两年多以前碰到过相似的骗局,它恶心在对你个人信息的掌控上。我当时接到的电话,号码格式是短号,号称是小米旗下贷款业务的,宣称我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学校开通了小米的消费贷业务,现在响应国家政策替我注销。
姓名、学校、时间区间都能对应上,可能还有身份证号,且我在那个时间区间里确实使用了小米的设备,只是后来换了
我很清楚自己没有主动开通任何贷款业务,因为消费欲望不高,而且现金流还算宽松,没有开通的必要。但是我不能排除在我使用小米设备的时间里,是否有那种故意淡化了字体的协议或者是隐藏在冗长条款里的东西,让我在不经意之间开通了这项业务。
所以我就按照对方的步骤去注销,直到操作到对面让我注册小米旗下的贷款应用,我才警觉起来,特么我不是要注销吗?怎么还让我注册,什么意思?到这里我反应过来这可能是诈骗,对面怎么解释的我不记得了,挂电话了
这里骗子拿着真实的个人信息,用的又不是常规格式的私人号码,很容易打破人的戒备心。
针对个人信息泄露、各种厂商捆绑式、诱导式推广应用,繁琐冗长且热衷于玩弄文字游戏的用户协议这种行业现状,是不是该加大整顿的力度?
姓名、学校、时间区间都能对应上,可能还有身份证号,且我在那个时间区间里确实使用了小米的设备,只是后来换了
我很清楚自己没有主动开通任何贷款业务,因为消费欲望不高,而且现金流还算宽松,没有开通的必要。但是我不能排除在我使用小米设备的时间里,是否有那种故意淡化了字体的协议或者是隐藏在冗长条款里的东西,让我在不经意之间开通了这项业务。
所以我就按照对方的步骤去注销,直到操作到对面让我注册小米旗下的贷款应用,我才警觉起来,特么我不是要注销吗?怎么还让我注册,什么意思?到这里我反应过来这可能是诈骗,对面怎么解释的我不记得了,挂电话了
这里骗子拿着真实的个人信息,用的又不是常规格式的私人号码,很容易打破人的戒备心。
针对个人信息泄露、各种厂商捆绑式、诱导式推广应用,繁琐冗长且热衷于玩弄文字游戏的用户协议这种行业现状,是不是该加大整顿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