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LME04
2021-06-20T11:38:31+00:00
mRNA疫苗成为必选?
尽管疫苗作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手段,其成功研发以及推广是人类最终控制新冠疫情的关键所在。但显然,面对一种全新的病毒,世界需要多种不同类型的候选疫苗,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找到成功解决方案的机会。这也是多种疫苗诞生的原因所在。
基于此,后疫情时代里,选择可观的保护率更高的疫苗成为必然。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在香港开始接种的复必泰,作为基于mRNA技术原理的新冠疫苗,以其高达95%的保护率数据成为保护效力最高的疫苗。因其有望成为内地引进的第一款国外开发的新冠疫苗,更是备受人们关注。
究其原因,一款好的疫苗意味着高有效性、高安全性以及高可及性。有效性体现在疫苗是否能引起高水平、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疫苗能否对变异株起到保护作用;安全性体现在不良反应微小可控,适合接种人群广;可及性体现在疫苗生产、运输、保存和分发接种的成本和操作难度。
从有效性来看,科兴疫苗作为国内保护效力最高的疫苗,根据其提交给世卫数据,巴西试验有效率50.7%,智利67%。平均一下,即有效率达到59%,而复必泰有效率则高达95%。也就是说,国内疫苗要打1.6倍的人口才能达成和复必泰一样的群体免疫率。这更是意味着,人力物力财力要高出六成之多。
并且,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团队近日在学术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发文,报道了科兴疫苗对变异毒株抵抗力的不足。研究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比例受试者在接种科兴疫苗后,其血清能够中和美国纽约变异株B.1.526(26%),巴西变异株P.1(34%)和南非突变株B.1.351(5%)。而复必泰对变异毒株防护效果仍然很高,对印度毒株88%有效,对英国毒株93%。
进一步来说,在应对新冠病毒变异或者免疫逃逸的情况时,mRNA也更有优势。对于变异病毒,mRNA作为化学合成物,只要根据变异病毒调整编码序列即可,而灭活需要先繁殖再灭活然后才能生产,效率上没有mRNA反应及时。从这两方面来看,实事求是地看,mRNA显然更有优势。
从安全性来看,灭活疫苗则比mRNA疫苗安全性更佳。我国的国产灭活疫苗BBIBP-CorV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于18~59的人群,1级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2级不良反应为13%,超过60岁的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没有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II期临床试验结果中,1级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5%,2级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
而辉瑞的BNT162b2注射后,对18~55岁年龄组的人群,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3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对于65~85岁年龄组的人群,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
从可及性来看,因为生产工艺不同,mRNA是化学合成,所以产能上占优势。而灭活疫苗需要P3生产环境,繁殖过程中也有干扰因素,产能要差一点。
对于接种便捷性而言,灭活疫苗则略胜一筹,因为mRNA需要冷藏零下70度运输。这个不止是成本问题,还有供应配套问题,这基本意味着落后地区很难有效接种。但是,灭活疫苗2-8度存储就可以,运输接种更便捷。
总体来看,就高有效性、高安全性、高可及性三相比较,尽管灭活疫苗和mRNA各有优势和不足,但复必泰对国内群体免疫达成依然非常关键。毋庸置疑,疫苗的接种速度和力度,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着经济的复苏。
从中国层面来看,按目前的疫苗接种速度与力度,最迟今年四季度,欧美相互之间就会完全互开国门。这意味着,在欧美进一步放松生产、生活领域的社交隔离措施,并进一步加速人员交流与国际贸易,带动相关国家产业链的共振复苏的同时,中国实现群体免疫,还与主要经济体之间存在着14-19个月的时滞。
从国际角度来看,如果全球疫情不消退,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因为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仍要消耗大量社会资源“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因此,通过大规模有效疫苗接种形成群体免疫,对于中国来说,是当务之急。
只有客观地正视我们的疫苗技术的保护率,加快引进保护率更高的复必泰,并推广接种,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找到成功解决方案的机会。
尽管疫苗作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手段,其成功研发以及推广是人类最终控制新冠疫情的关键所在。但显然,面对一种全新的病毒,世界需要多种不同类型的候选疫苗,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找到成功解决方案的机会。这也是多种疫苗诞生的原因所在。
基于此,后疫情时代里,选择可观的保护率更高的疫苗成为必然。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在香港开始接种的复必泰,作为基于mRNA技术原理的新冠疫苗,以其高达95%的保护率数据成为保护效力最高的疫苗。因其有望成为内地引进的第一款国外开发的新冠疫苗,更是备受人们关注。
究其原因,一款好的疫苗意味着高有效性、高安全性以及高可及性。有效性体现在疫苗是否能引起高水平、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疫苗能否对变异株起到保护作用;安全性体现在不良反应微小可控,适合接种人群广;可及性体现在疫苗生产、运输、保存和分发接种的成本和操作难度。
从有效性来看,科兴疫苗作为国内保护效力最高的疫苗,根据其提交给世卫数据,巴西试验有效率50.7%,智利67%。平均一下,即有效率达到59%,而复必泰有效率则高达95%。也就是说,国内疫苗要打1.6倍的人口才能达成和复必泰一样的群体免疫率。这更是意味着,人力物力财力要高出六成之多。
并且,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团队近日在学术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发文,报道了科兴疫苗对变异毒株抵抗力的不足。研究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比例受试者在接种科兴疫苗后,其血清能够中和美国纽约变异株B.1.526(26%),巴西变异株P.1(34%)和南非突变株B.1.351(5%)。而复必泰对变异毒株防护效果仍然很高,对印度毒株88%有效,对英国毒株93%。
进一步来说,在应对新冠病毒变异或者免疫逃逸的情况时,mRNA也更有优势。对于变异病毒,mRNA作为化学合成物,只要根据变异病毒调整编码序列即可,而灭活需要先繁殖再灭活然后才能生产,效率上没有mRNA反应及时。从这两方面来看,实事求是地看,mRNA显然更有优势。
从安全性来看,灭活疫苗则比mRNA疫苗安全性更佳。我国的国产灭活疫苗BBIBP-CorV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于18~59的人群,1级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2级不良反应为13%,超过60岁的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没有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II期临床试验结果中,1级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5%,2级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
而辉瑞的BNT162b2注射后,对18~55岁年龄组的人群,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3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对于65~85岁年龄组的人群,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
从可及性来看,因为生产工艺不同,mRNA是化学合成,所以产能上占优势。而灭活疫苗需要P3生产环境,繁殖过程中也有干扰因素,产能要差一点。
对于接种便捷性而言,灭活疫苗则略胜一筹,因为mRNA需要冷藏零下70度运输。这个不止是成本问题,还有供应配套问题,这基本意味着落后地区很难有效接种。但是,灭活疫苗2-8度存储就可以,运输接种更便捷。
总体来看,就高有效性、高安全性、高可及性三相比较,尽管灭活疫苗和mRNA各有优势和不足,但复必泰对国内群体免疫达成依然非常关键。毋庸置疑,疫苗的接种速度和力度,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着经济的复苏。
从中国层面来看,按目前的疫苗接种速度与力度,最迟今年四季度,欧美相互之间就会完全互开国门。这意味着,在欧美进一步放松生产、生活领域的社交隔离措施,并进一步加速人员交流与国际贸易,带动相关国家产业链的共振复苏的同时,中国实现群体免疫,还与主要经济体之间存在着14-19个月的时滞。
从国际角度来看,如果全球疫情不消退,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因为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仍要消耗大量社会资源“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因此,通过大规模有效疫苗接种形成群体免疫,对于中国来说,是当务之急。
只有客观地正视我们的疫苗技术的保护率,加快引进保护率更高的复必泰,并推广接种,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找到成功解决方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