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serole
2021-01-23T00:15:08+00:00
[url]https://mp.weixin.qq.com/s/NR_L8EN9NvXIUXde9dqO6w[/url]
在节衣缩食几天之后,30万通化人的声音终于被放大倾听。
人民日报四问通化:物资是否短缺?配送是否合理?有多少志愿者?怎样的普通市民能报名当志愿者、有什么报名渠道?
新华社的文章更是直接开怼,“吉林通化部分地方断粮断药:物资配送承诺别落而不实”。
如果不是当地人在网上自救努力发声,哥相信很多人连通化在哪里都不知道。
一个有30多万人口的小城,从今年1月12日开始出现确诊病例,逐渐开始封户封城,以冰封人员流通的方式对抗疫情有例可循,但疫情最初的教训显然没在这里成为经验。
如同新华社的报道中所说,部分家庭出现断粮断药危机,有的家庭一个苹果俩孩子吃3天。
你能想象,担心第二天无米下锅,是怎样的一种惶惑不安?
在这篇报道的评论里,有数万网友留言,哥能感受到他们的窘迫。
大家有相似的经历,众志成城自觉防护,坚守几天就能过去了。
武汉、新疆、青岛……大家都努力过。
然而全国疫情持续至今整整一年,本该早做准备的事情,却再次成为问题。
渐渐的,大家的粮食和蔬菜捉襟见肘,封户之初留下的订购渠道因拥挤变得无效。
要知道,最基本的供给成了问题,伤害威力可能比疫情更加严重。
物资不够吗?
我们早已告别了物资短缺的时代,网友的留言中也有人说,店里的物资不能被利用起来,只能浪费掉。
物资就放在那里,没人配送而已。
所以有人盯小区,无人送物资,显然是人力规划的问题。
大家肉眼可见的问题,无以推脱。
通化市副市长蒋海燕在发布会上就物资配送不及时不到位向民众道歉。
针对人民日报四问通化,当地也做了针对性的回应↓
目前通化市粮油菜肉蛋奶等基本生活物资储备充足,不存在短缺现象。
通化装配蔬菜包以市场半价直送家中。
通化计划组织7000多人为封闭小区配送物资。
通化市民可携近期2次核酸阴性证明,报名当志愿者。
根据当地的消息,保证物资供应成了头等大事,60多辆公交车被改成物资运送车,先前疫情中的经验终于被用上了。
据悉昨晚(1月24日)通化启动了新的配送方案,按照每户5天需求量半价供应蔬菜包。到今天上午,公务人员和志愿者们已经为7万居民配送了蔬菜,更多销售渠道也正在展开。
现在如何了呢?
有同事转给哥其在通化朋友的现状,物资似乎已经在路上。
今天在上万条评论中,收到物资的人越来越多。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f07tKlT1kSbx-9v.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gteeKkT1kSfj-99.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io7yK1kT1kSet-gd.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jlyzK10T1kSc7-g2.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1c80K1uT1kSgv-om.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850dK1aT3cSi6-c2.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64pgZuT3cSyi-ur.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any9K1kT1kSet-gd.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f9abZbT3cSid-oz.jpg.medium.jpg[/img]
这帮官员,真是踢一脚动一下
天天开会嘴上叫着学习抗疫经验,吧啦吧啦
干起活来拉胯无比,
生活物资不能保证让人怎么安心在家隔离?
都踏马的一年了,还这样废材!
在节衣缩食几天之后,30万通化人的声音终于被放大倾听。
人民日报四问通化:物资是否短缺?配送是否合理?有多少志愿者?怎样的普通市民能报名当志愿者、有什么报名渠道?
新华社的文章更是直接开怼,“吉林通化部分地方断粮断药:物资配送承诺别落而不实”。
如果不是当地人在网上自救努力发声,哥相信很多人连通化在哪里都不知道。
一个有30多万人口的小城,从今年1月12日开始出现确诊病例,逐渐开始封户封城,以冰封人员流通的方式对抗疫情有例可循,但疫情最初的教训显然没在这里成为经验。
如同新华社的报道中所说,部分家庭出现断粮断药危机,有的家庭一个苹果俩孩子吃3天。
你能想象,担心第二天无米下锅,是怎样的一种惶惑不安?
在这篇报道的评论里,有数万网友留言,哥能感受到他们的窘迫。
大家有相似的经历,众志成城自觉防护,坚守几天就能过去了。
武汉、新疆、青岛……大家都努力过。
然而全国疫情持续至今整整一年,本该早做准备的事情,却再次成为问题。
渐渐的,大家的粮食和蔬菜捉襟见肘,封户之初留下的订购渠道因拥挤变得无效。
要知道,最基本的供给成了问题,伤害威力可能比疫情更加严重。
物资不够吗?
我们早已告别了物资短缺的时代,网友的留言中也有人说,店里的物资不能被利用起来,只能浪费掉。
物资就放在那里,没人配送而已。
所以有人盯小区,无人送物资,显然是人力规划的问题。
大家肉眼可见的问题,无以推脱。
通化市副市长蒋海燕在发布会上就物资配送不及时不到位向民众道歉。
针对人民日报四问通化,当地也做了针对性的回应↓
目前通化市粮油菜肉蛋奶等基本生活物资储备充足,不存在短缺现象。
通化装配蔬菜包以市场半价直送家中。
通化计划组织7000多人为封闭小区配送物资。
通化市民可携近期2次核酸阴性证明,报名当志愿者。
根据当地的消息,保证物资供应成了头等大事,60多辆公交车被改成物资运送车,先前疫情中的经验终于被用上了。
据悉昨晚(1月24日)通化启动了新的配送方案,按照每户5天需求量半价供应蔬菜包。到今天上午,公务人员和志愿者们已经为7万居民配送了蔬菜,更多销售渠道也正在展开。
现在如何了呢?
有同事转给哥其在通化朋友的现状,物资似乎已经在路上。
今天在上万条评论中,收到物资的人越来越多。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f07tKlT1kSbx-9v.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gteeKkT1kSfj-99.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io7yK1kT1kSet-gd.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jlyzK10T1kSc7-g2.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1c80K1uT1kSgv-om.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850dK1aT3cSi6-c2.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64pgZuT3cSyi-ur.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any9K1kT1kSet-gd.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f9abZbT3cSid-oz.jpg.medium.jpg[/img]
这帮官员,真是踢一脚动一下
天天开会嘴上叫着学习抗疫经验,吧啦吧啦
干起活来拉胯无比,
生活物资不能保证让人怎么安心在家隔离?
都踏马的一年了,还这样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