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杂谈系列] 第一期 明初的赋役制度

Astronymous_EU-avatar

Astronymous_EU

2022-04-12T09:05:13+00:00

浅谈明初的赋役制度

[quote]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杂谈系列
[url=https://bbs.nga.cn/read.php?tid=31494407]第一期 浅谈明初的赋役制度[/url]
[url=https://bbs.nga.cn/read.php?tid=31550529]第二期 均徭法和均平法改革[/url]
[/quote][quote]
Q1:为什么要研究这些问题?
A1:举个例子,网上经常出现一个说法,很多人看了明代的税额后,就认为明代的“赋税”负担远比其他朝代要低得多。但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是无视了明代尤其是明代初期,“役”的负担,然后就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实际上我们要结合明代实物财政和原额主义的理念,才能真正理解这套制度。

Q2:为什么发神经写这么长的东西?
A2:一方面我自己就是做明代社会经济史的,也算是老本行,希望能让大家多多少少了解一下学术前沿的内容,学术圈内的人也不应该“不闻窗外事”的。另一方面,我自己也算泥潭的老用户了,之前在手电区和乱斗区都做了点微薄贡献 ,但还是有点不足够,还是希望能为历史区提供多一点点专业向的内容。(其实也不是很麻烦,都是把平时的报告修一下就能用了。)[/quote][quote]一、明代初期的实物财政
概论:本文内容主要参考了梁方仲先生的《一条鞭法》及相关系列研究、刘志伟老师的《在国家与社会之间》、黄仁宇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丁亮老师的《明代浙江地方财政结构变迁研究》等今人著作。并结合了一些课堂上学习和个人感悟。[/quote][quote]1、明代初年的里甲制度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15/njQ8mtv-b243ZhT3cSzk-k0.jpg[/img]
明初的编户齐民:明初编制里甲户籍以及籍疍户为军的政策,使大量“化外之民”转变为编户齐民。朱元璋建立里甲制度的目的,除了作为供应赋役的单位外,还赋予其行政、司法、教化等社会职能。
里甲制度:明代推行的基层组织制度。明代县以下的基层组织为乡,乡以下的组织为里甲。以110户为一里,其中丁粮多者10户为里长,余百户为10甲,每甲10户,皆置甲首。每年均有里长一人、甲首一人,率领一甲应役。凡十年一周,即每十年之中,每一里长、甲首与每甲皆轮流服役一次。因为里甲的地位,所以里甲也被称为是“里甲正役”,也就是说是平民最核心的负担。
里甲制的功能:里甲制度作为明代的基层组织制度,主要功能是“催征钱粮,勾摄公事(人犯)”。整个里甲体系,不但每年要“完纳钱粮”(交税也就是赋)还必须把钱粮运到京城(粮长的责任,也就是役)。这是里甲中的其中一个最大的负担。另外一个,就是“勾摄公事”。“勾摄公事”原则上是里甲中的人员轮流到官府服役,充当胥吏。所以在明代初期我们所看到的的衙吏,他们不是打工的,而是在服“役”。又因为“勾摄公事”并没有明确规定,官府也以此压榨现年里甲(轮流赋役的人员),加派很多额外的任务。因此,从里甲的职能也能看到,明初老百姓其实重要的负担,不是“赋”而是繁琐的役。[/quote][quote]2、明初的基层应役体系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15/njQ5pi8-awm0ZbT3cSzk-k0.jpg[/img]
  • 从实际应役层面来去看,里甲除了里甲正役以外,还负责着驿传和民壮的职能。驿传就是驿站的工作人员,民壮实际上就是民兵。除此之外,不定期服役的就是杂泛差役。另外一方面,役的负担还存在赋之中。另外一个,就是里甲实际上也承担了一部分的地方行政职能,可能体现在“勾摄公事”的职能之中。又因为里甲职权是皇权或者中央所赋予的,所以某种意义上也是明初政府所能控制的最基层的一级行政机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15/njQ8mtv-b243ZhT3cSzk-k0.jpg[/img]
  • 除了正项的钱粮外,还有一些杂赋,比较重要的就是上供物料。对于上供物料的性质,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唐文基《明代赋役制度史》认为上供物料是里甲正役中“勾摄公事”的一部分。刘志伟老师认为,按明代人的定义,应该归为杂赋。山根幸夫的《明代徭役制度の展开》认为上供物料是属于里甲正役的负担(大概)
  • 但总体来看,对于民众而言,上供物料也是一份赋役负担,操作层面和正常的赋役(正赋和里甲正役)负担类似,都是要上交物料并且,并且运送到京城或者地方的库房。里甲正役、驿传、民壮及上供物料的亲身应役,构成了明初编户齐民“役”的负担。
[/quote][quote]3、明初的赋
  • 明代初年的赋比较好理解,实际就是一项正赋和衍生出来的杂赋。明代税收以田赋为正赋,夏季主要是麦子,秋季主要是稻米。田赋之外,明代赋役还有各种名目的杂赋。这些赋役原并不以土地为课税客体,明代广东文献中一般称之为“杂课”“课料”等。杂赋中最重要一个项目是上供物料。赋的运输主要依靠的是里甲和粮长,里甲正役负担了“催征钱粮”的任务,粮长则负担运输的工作。“起运”指运到京城的钱粮,“存留”则是运往地方府州县的钱粮。
  • 上供物料也是和正赋类似,但一般都是地方土特产为主,而运送到达的目的也不是到户部的库房而是直接到内库,作为皇室财政或者内府、内廷财政的一部分。如果以后有机会也会讲讲内府财政这个问题。目前大家所要简单区分的就是,中央也分为内廷财政和外廷财政,这个也影响到地方赋役的征派和赋役性质问题。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15/njQ8mtw-jfksK1fT3cSm8-ci.jpg[/img]
[/quote][quote]4、明初的实物财政
明初的实物财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赋税征收一般以实物征收为主
2、役的负担以亲身应役为主
3、存在额外的杂赋、杂役负担
4、赋役体系的基础是“编户齐民”后的里甲体制


[/quote][quote]参考书目:
1、梁方仲:《梁方仲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2、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清]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4、丁亮:《明代浙江地方财政结构变迁研究》,博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李园:《明代内库与财政体制变迁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6、山根幸夫:《明代徭役制度の展開》,东京,东京女子大学会,1966年
7、王天有:《明代国家机构研究》,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年
8、边俊杰:《明代的财政制度变迁》,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
9、唐文基:《明代赋役制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91年[/quote]
Astronymous_EU-avatar

Astronymous_EU

好了,终于更新完了,就算大量复制粘贴,泥潭的编辑系统也是贼不好用(特别是可视化编辑器)。一开始本来想一期写完明代赋役制度的(有现成PPT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发现有很多基础概念要补充,还有很多内容没法讲,要修的地方还是不少。所以先更一期明初赋役制度,后面明代整个赋役制度的演变,尽量3到4期内更新完。内容我也尽量写简单点,希望大家能看得开心,有什么问题可以都问问我,基本上明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相关问题,大致上还是懂的(心虚)。
Cent-avatar

Cent

这个必须得顶顶[s:ac:茶]
nellia-avatar

nellia

顶一下
Astronymous_EU-avatar

Astronymous_EU

[quote][pid=603396572,31494407,1]Reply[/pid] Post by [uid=8053464]血么了[/uid] (2022-04-15 20:00):

这个必须得顶顶[s:ac:茶][/quote][s:a2:大哭]有人看太好了
omietrice-avatar

omietrice

里甲具体是怎么运的?从家门口运到哪?多少人组队一起去?
Astronymous_EU-avatar

Astronymous_EU

Reply to [pid=603403083,31494407,1]Reply[/pid] Post by [uid=42387795]canglan097[/uid] (2022-04-15 20:34)大部分的里甲都是按110户一组去划分,110户为1里,是基本的行政单位。其中10户丁粮多的为里长,100户为甲首,合起来110户。然后按照10年一轮的模式,1个里长带10户里甲应役。里长负责催征钱粮。收到粮食后就按“存留”(运到地方政府)或者“起运”(运到京城)分配,由粮长带到相应的地方。但因为佥派方式类似,里长和粮长很多时候都是重合,所以懒得话把里长和粮长混着看也行。从这个逻辑来看就是里长/粮长承担了地方的钱粮催征到运输的整个过程(还得自负路费那种)。
Tamblynn-avatar

Tamblynn

顶顶!
omietrice-avatar

omietrice

Reply to [pid=603405128,31494407,1]Reply[/pid] Post by [uid=11422592]那个奶骑叫小荣的说[/uid] (2022-04-15 20:46)

县级不管么?那怎么分配多少存留多少起运呢?有的在广西的县也粮长一个人负责一路运到北京?
Jug-avatar

Jug

有点意思,先回后看
Cent-avatar

Cent

[quote][pid=603406204,31494407,1]Reply[/pid] Post by [uid=42387795]canglan097[/uid] (2022-04-15 20:51):

县级不管么?那怎么分配多少存留多少起运呢?有的在广西的县也粮长一个人负责一路运到北京?[/quote]明朝成化之前采用的是转运法,即接力棒式运输,并不用你直接运到北京,成化后长运法,由漕军运输物资到北京
omietrice-avatar

omietrice

Reply to [pid=603407708,31494407,1]Reply[/pid] Post by [uid=8053464]血么了[/uid] (2022-04-15 20:59)

所以劳役这一次走多远啊
Cent-avatar

Cent

[quote][pid=603407889,31494407,1]Reply[/pid] Post by [uid=42387795]canglan097[/uid] (2022-04-15 21:00):

所以劳役这一次走多远啊[/quote]这我就不太清楚了[s:ac:擦汗]
Astronymous_EU-avatar

Astronymous_EU

Reply to [pid=603406204,31494407,1]Reply[/pid] Post by [uid=42387795]canglan097[/uid] (2022-04-15 20:51)1、地方政府包括了府州县的。2、分配方式的话,按洪武十四年里甲体系初定之后有一套原额。具体分配方式五花八门,大致上看只能知道都是起运为主,存留为辅。3.按道理是离京城越远,起运越少,存留越多。广西算远的,大部分的应该是存留或者协济了。最近被隔离,书都在宿舍一下子有点难翻,我只能抄个类似的材料来个你看看。“万历会计录卷二——浙江布政司:起运京庫麥捌萬石每石折銀貳錢伍分存留麥㭍萬貳千捌百陸拾叄石㭍斗叄升肆合捌勺”。从浙江的这例子来看就是当地的粮长要负责直接把粮食运到北京的。所以粮长和里长的负担都很丧心病狂,倾家荡产很正常。很多人跑一趟粮长后,就死外面了。
Astronymous_EU-avatar

Astronymous_EU

Reply to [pid=603407889,31494407,1]Reply[/pid] Post by [uid=42387795]canglan097[/uid] (2022-04-15 21:00)要看该名目的税款是怎么收的,漕运的转运是其中一部分,粮长应该还是要押送完整个全程的。因为我最近看内库方面文章,也经常看到粮长在北京被索贿的问题。按道理,正额赋里面“起运”的运输,是粮长从地方直接运到中央没问题。区别只是存留和起运的比例。
wns-avatar

wns

收藏,加个眼,感谢分享,慢慢看[s:ac:喘]
Astronymous_EU-avatar

Astronymous_EU

Reply to [pid=603416795,31494407,1]Reply[/pid] Post by [uid=42530129]景行行止LYQ[/uid] (2022-04-15 21:50)[s:ac:哭1]谢谢支持!!
ItzBoolin-avatar

ItzBoolin

收藏[s:ac:茶]
plantbox-avatar

plantbox

谢谢老哥 顶[s:a2:有何贵干]
JGREGA-avatar

JGREGA

民壮说是民兵高抬了,最多相当于辅警协警城管.....明初的卫所战斗力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