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sky
2021-10-10T02:54:16+00:00
现有充电环境,充电桩数量,完好率不变。
我认为实际续航至少到700KM,就是冬天开空调满载120码的情况下续航不低于700KM,基本能缓解续航焦虑。
为什么?因为一般情况下,700KM几乎是单人驾驶时,一天所能行进的最大距离。在行驶700KM后,人无论如何也要睡觉休息了。这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充电补能。
基于此,按照电车的耗电量,可能要等到150度电池的普及。最好是200度电池,这样可以保证前150度的容量都能实现到高速快充。如果用60KW的国网快充头。大概2个半小时补能700KM。
大家都说主要焦虑点在充能速度。确实,但充能速度短期内见不到解决方案。
1.物理规则决定了电车不可能像油车那样5分钟充满,除非有兆瓦充电桩和超导充电技术,解决功率和发热问题,这个涉及到基础理论的东西现在看来还太科幻。
2.快充电桩也无法大规模普及。就以60KW的快充桩来说,如果遍地开花,遇到出行高峰时,电网也难以负担如此大的功率峰值。
所以,最现实的方案还是最大限度提升电池容量。就是在有限的充电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续航能量,补充的电量完全能够支撑到达下一个友好的充电环境。
高速上大家说服务区休息时充电不方便。说到底还是电池续航不够,以至于电车每次进去服务区都要充电,否则就有续航焦虑。如果电池容量能够支撑到高速全程不用充电,那么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以目前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速度,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实现。
我认为实际续航至少到700KM,就是冬天开空调满载120码的情况下续航不低于700KM,基本能缓解续航焦虑。
为什么?因为一般情况下,700KM几乎是单人驾驶时,一天所能行进的最大距离。在行驶700KM后,人无论如何也要睡觉休息了。这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充电补能。
基于此,按照电车的耗电量,可能要等到150度电池的普及。最好是200度电池,这样可以保证前150度的容量都能实现到高速快充。如果用60KW的国网快充头。大概2个半小时补能700KM。
大家都说主要焦虑点在充能速度。确实,但充能速度短期内见不到解决方案。
1.物理规则决定了电车不可能像油车那样5分钟充满,除非有兆瓦充电桩和超导充电技术,解决功率和发热问题,这个涉及到基础理论的东西现在看来还太科幻。
2.快充电桩也无法大规模普及。就以60KW的快充桩来说,如果遍地开花,遇到出行高峰时,电网也难以负担如此大的功率峰值。
所以,最现实的方案还是最大限度提升电池容量。就是在有限的充电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续航能量,补充的电量完全能够支撑到达下一个友好的充电环境。
高速上大家说服务区休息时充电不方便。说到底还是电池续航不够,以至于电车每次进去服务区都要充电,否则就有续航焦虑。如果电池容量能够支撑到高速全程不用充电,那么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以目前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速度,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实现。